第891章 官路迢迢(2 / 2)

加入书签

张一凡说,“其实我老早就想来看望您了,只是事情总有不凑巧,学校里实行的又是封闭式管理,我出不来。”

总理道:“你这算是打学校的小报告?副院长都跟我反应过了,你们第一次实现封闭式管理,一个个都跑出去了。学校这也是为你们好,学习总得有个学习的样子。否则以你们平时在下面的作风,课堂恐怕是没有几个人。”

张一凡讪讪地笑了,“是,是,副院长其实也是为大家着想。他这也是用心良苦。”

总理就道:“其实,我一直想再跟你谈谈关于永林那锰矿的事,但我一忙就把这事忘记了,而你也一直没有来找我。关于永林锰矿的事,我也写了几点建议,你拿回去看看。”

总理递过一个本子,张一凡接在手里,忙说了声谢谢。

他要打开看的时候,总理说,回去再看,现在不急。

自从那一次永林视察,张一凡对总理老人家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总理平时日理万机,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他跟一个普通人一样,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谈到城市规划与发展,他又能从这个角色中脱颖而出,站在一个别人看不到的高度,纵观全局。张一凡最佩服他的就是那种果决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总理的大局观,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那种眼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面,总理跟他说到李虹,“李虹怎么样了?”总理的话里,透着对晚辈的关怀。

那一次永林之行,李虹病倒了,总理是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李虹一直没有出现,这才问起身边的人。李天柱告诉他,李虹中暑了,正送往了永林中心医院。

张一凡说,李虹那次中暑之后,没几天就恢复了。现在应该还在双江,我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她。

总理居然有些歉意地道:“这个李虹,身子太弱了。要知道她扛不住,我也不会叫她硬撑着,她这个人虽然是女孩子,但性子犟。不过,李虹倒是一个苗子,她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刚正不阿!有原则!”

张一凡说总理目光如矩,什么都逃不过您的眼睛,不过我更认为,李虹适合做纪委的工作,搞经济不应该是她的强项。

总理就哈哈大笑起来,夸奖了张一凡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她这性子,的确应该在纪委这个位置上更恰当一些。”

这话总理本不是打算说的,没想到张一凡跟自己不谋而合,因此,他就忍不住说出来了。总理道:“那你认为自己,更适合搞什么?”

张一凡说,“经济,其实我更喜欢抓经济。”

听了张一凡的话,总理又问,“以你看来,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里,最大的困扰在哪里?”

张一凡想了一下,发现总理眼中那丝欣赏,他就壮起胆子道:“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里的主要矛盾在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沿海城市将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而内陆城市将慢慢拉开与他们的差距。还有,房地产事业的飞跃,虽然会带动很多行业,很多地区进入一个繁荣时期,促使地区经济迅速膨胀。房地产事业的迅猛发展,虽然不违背我党的方针政策,拉动了内需,但他必将带来困扰。在若干年以后,房地产将成为我国最为头痛的问题。物极必反,万一房地产产业的崩溃,将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总理说,“你说得对,所以我现在就在注意这些问题,控制贫富差距,控制菜篮子工程,控制房地产事业不要发展太快,我现在就在考虑房价的问题。在国外,因为房地产业崩溃,引发的经济危机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做到防范于未然。”

总理站起来说,“你能有这样的眼光,很不错,你已经超越于你的同年人太多,很多的部级干部,都不具备你这种眼光。一个人就应该这样,当你站在某一个高度的时候,就应该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才更具有前瞻性。”

得到总理老人家如此高评价的赞扬,张一凡只是淡淡一笑,表现得十分得体。总理跟他聊了足足二个小时,这才让他离开了中南海。

每一次跟总理谈话,张一凡都能有所展获,他能从总理的话中,得到很多的启发。而且,他也越发觉得总理的用心良苦,经过几次的接触,总理好象总是在暗中,有意无意地指点自己。得到这一结论,张一凡简直有些欣喜若狂,只不过,现在的他,很少把心思表现在脸上。

今天总理的话中,似乎有很多的暗示,张一凡在想,他是不是想告诉自己一些什么?

在回来的路上,张一凡还在回味总理的话,他的电话就响了。

沈继文道:“君少回来了,他约我们一起吃饭。”

张一凡平静地道:“你们定个地方吧,我马上就到!”

ps:三更齐了,求鲜花支持!

大家有花就投嘛,干嘛一定要我求啊,求多了我都不好意思!兄弟们主动一点。谢谢大家的配合。我只能说,尽量去写好,在写好的基础上,尽量多更新!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