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志得意满(1 / 2)

加入书签

郑好玩加盟秦威车桥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他的策划下,秦威车桥的客户一下子主要从汽车生产厂家拓展到了汽车维修改装厂之类的单位。这与之前马银生接触的王老板还不是一回事,那是偶然的订单,这次是长久性的开发。

他弄了一个个性化化服务策略,广开思路,带头主动出击和各大主机厂和改装厂联系,量小的提供光板桥,量大的直接开发新产品这种模式,很快就打开了重卡车桥零售市场的大门,而其他主机厂自己的桥厂面对的客户都是主机厂,不愿意为市场提供独立产品,也没有兴趣去定制开发,觉得这就是一笔小生意,做大又如何?一年能卖上两百根就不错了。

然后,这只是这个策略的表面而已。

真正带来的影响是口碑上的,首先由于秦威车桥对这些散户客户的重视,也让这些从事汽车维修改装工作的工作人员对秦威有极大好感,再次秦威车桥的定制产品,由郑好玩亲手调配出来的定制产品和改装方案,质量过硬不说,关键是特别适合市场需求,受到整个行业的普遍欢迎,最后,随着网络化的到来,郑好玩主导建立了秦威车桥的官方网站,同时,主导了在汽车专业论坛bbs上的舆论风向,一时间,大量赞扬秦威车桥质量过硬,值得大家青睐的文章遍布,把那些恶意抹黑的声音逐渐给打压下去了,有人如果恶意攻击,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从专业性角度和用户角度,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

多管齐下,秦威在整个行业的口碑一下子就提升巨大。

而广大卡车用户的口碑,反过来也影响了汽车生产厂家的选择,当一个人问配套车桥是否秦威产品的时候不要紧,十个人也不要紧,但是上百上千的人,都提同样的问题,就由不得汽车厂家不高度重视了,他们不得不照顾市场的需求,开始批量向秦威订购车桥,以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

最后他们还发现,安装秦威车桥的汽车确实性能有提升,客户欢迎,销售特别好。

于是反过来又让他们增加了交给秦威的订单。

郑好玩针对卡车行业的策划成功后,又开始寻找针对专用车市场的机会,许多特种车辆比如宽体牵引车,低高度自卸车,飞机牵引车等等,都慢慢的开始接受秦威车桥。这与斯太尔桥的特性有关,适配输入扭矩范围宽,就是不挑发动机和变速箱,而且输出扭矩大,体积小,自重轻,轮距可以定制,适配的车型和悬架尺寸宽泛,甚至后来试过匹配气囊悬架,种种测试,绝大部分都成功了。

对这些细分市场的逐渐开拓,抢先一步的好处就是,秦威车桥占据了绝对优势,销量开始上升,虽然不及销售部的大单,但是极好的丰富和补充。

正如麦文舟所料,郑好玩在尝试到更大的事业成功后,开始乐此不疲,再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那个小车棚去一辆一辆地玩改装,死心塌地就当起了秦威车桥的营销部部长,手下管了三四十号人,成绩斐然,威风得紧,再也不提什么兼职临时这事了。

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基建投资大量增加,人们的出行出在增加,带来的就是汽车行业的突破性增长。

而作为为汽车生产关键部——车桥的企业秦威车桥厂,也在这个风口中,不断茁壮成长,甚至规模扩大和产能的速度,都超过麦文舟最初的预估。

到了2007年初,秦威车桥厂已经改制成为一家拥有三条完备生产线,年产能达4万根(不算其它零配件生产),拥有固定资产近十亿,员工达1500人,年销售额已达20亿之多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了。

之所以改成股份制企业,是因为在这中间,为了解决车桥最重要的桥壳来源问题,与一家生产16mn锰钢的供货商洪钢达成了投资协议,对方以优先供货、优惠价格和部分货款为条件,入股秦威,同样占了15%的股份。

而秦威和西汽两者仍占了70%的股份,牢牢掌握着控制权。

这是整个桥厂腾飞的三年。

自2004年起,周之雅就向麦文舟提出建议,要注意企业的文化建设,麦文舟深觉有理,就让周之雅放手去干,她就因此推动了一系列的厂风厂纪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人员不断猛增,她从入厂培训、晋升制度到奖惩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了秦威的顺利扩张。

但她总还是感觉秦威缺少了一个灵魂性的东西。

什么“爱岗敬业”、“厚德载物”之类的口号太普适性了,缺少一些什么东西把这些串起来。

周之雅和秦小枪等人反复讨论后,认为,虽然麦文舟从一开始就给秦威树立了宏大的框架也带着业务不断扩大,但还是缺少一些总结性的东西,把整个秦威人的精神给凝聚起来。

麦文舟听到后,深觉有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口号,“做大国之桥,载世纪之重。”

这句口号,有些拗口,刚提出来的时候,大家并不是很认可,总觉得未免有些过于夸大,但是此时的麦文舟,雄心勃勃,随着市场不断开疆拓土,公司不断做大,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做中国第一桥,载起千秋家国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新人的加入,他们倒是对这个口号司空见惯,认同感强烈,逐渐成为了提高企业凝聚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延续久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