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1 / 2)
要是追缉的那些刺客逃入晋陵的山中,追缉的难度就会变大了。要是萧弘真那样做了,谢妙容完全可以想到为何他到现在也还不能回来了。
“哎,但愿他吉人天相,没什么事才好。”谢妙容听完了父亲安慰她的话后来了这么一句。
谢庄笑一笑:“放心,他会没有事的,一定会好好的回来。”
“可是,阿父,我还担心谢家呢,所以,我回家看一看。”谢妙容接话道。
“担心谢家?”谢庄看向女儿问,“你担心些什么,不妨说给阿父听一听。”
谢妙容:“阿父,您为何要站在鄱阳王那一边?难不成你也信睿王是谋刺圣上的幕后指使?”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其实,我对于到底是不是睿王指使刺客刺杀圣上也有疑惑,但是在众臣之前,我只能相信见到的证据,就是那一把铸有睿王府徽号的短剑。至于睿王说的,圣上遇刺之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他自己难道就不可能是吗?可他偏偏指着鄱阳王说他才是。还有,睿王这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也应该明白,而鄱阳王跟我们谢家有何种关系,你也清楚。方方面面加起来,让我选择了站在鄱阳王这一边。我们谢家本来不想搅合到任何一方的争夺皇位的争斗中,但是形势逼人,你阿父在丞相这个位置上,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能和稀泥,否则这朝政就会真得烂透了……”谢庄颇为感慨的说。
谢妙容蹙起眉,说出来一句:“也许有人就是想到了阿父所说的这些,所以才那样胆大,在太皇太后薨逝后,做出谋刺皇帝的事情。他就知道,谢家一定会站在他那一边。”
“你是说鄱阳王才是真正谋刺皇帝的人?”谢庄也皱起了眉反问道。
“阿父,现如今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用。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既然谢家已经上了鄱阳王的船,接下来也就只有帮着他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睿王斗上一斗了。其实,不管真相是什么,胜者为王败者寇,阿父想必比我还懂这个道理。就如同阿父方才说的,谢家没有选择的余地。既不能置身事外,也不能帮着曹焕,剩下的也就只有站在鄱阳王这一边了。可是,我实在想不到,既然鄱阳王对帝位势在必得,为什么会同意让桂阳王称帝?这样一来,和让南平王称帝又何区别?”
“这个……为父也不明白。只是,十五娘,方才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以鄱阳王为谋刺皇帝的幕后指使假定的。可是,要是这一切恰恰相反,是睿王干的,又怎么解释呢?”
“睿王用得着使用如此曲折的方法来针对鄱阳王吗?他难道会派刺客刺杀皇帝,再故意遗落一柄铸有睿王府徽号的短剑在地,让大家都去怀疑他,让谋刺皇帝的脏水泼在自己身上,然后他再拐个弯说是别人陷害他,而那个陷害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幕后指使?这样做可不一定能够扳倒鄱阳王,他自己还冒了风险。再有,在如今的朝堂上,很明显是睿王更得势。试问,一个更有势力的王爷用得着去对付一个不如他有势力的王爷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对付鄱阳王,而刺杀皇帝拐着弯的说是鄱阳王干的,这种方法非常愚蠢,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我想睿王很不可能有这种方法。故而,睿王才会提出了谁受益最大,谁才是幕后指使。鄱阳王一定没想到,睿王还有这种说法,他的心思被人猜准了,为了显露自己的清白,他便也假意同意了睿王显示自己清白的提议,那就是立一个没有任何嫌疑的桂阳王曹奇为帝。阿父,你说我猜得对不对?”
谢庄“啊”一声,面露惊色,他愣了片刻后点头:“你说得很对,你的确是猜着了。这会儿我回想在宫里跟鄱阳王在一起的那几天,他似乎是在最后那一天才面有难色的答应了睿王的提议,立桂阳王为帝。当时,我们都还以为他是认为没有捉拿到刺客,没有查清真相就立皇帝有草率之嫌,所以才一直拖着不答应呢。要是如同女儿所说……那……那……”
谢妙容看父亲说得艰难,大概也明白父亲这是承认了他竟然站到了真正的谋刺皇帝的凶手这一边,感觉难堪和难过。但是,就如同她刚才说的那样,这个局,谢家无可避免。除非,谢庄不在朝为官,否则是一定避不开的。
“我……我真是好悔!”谢庄一拳重重的敲在了书案上,震得书案发出了“砰”一声大大的响声。
停了停,谢庄又重重拍了下桌子,怒道:“鄱阳王真是胆大妄为,真是狼子野心,他竟敢谋刺皇帝,他竟然派人杀了自己的兄弟!这些年我在朝为官,官场之中各种恶心的事情看得不少,但是像这样为了皇位派人刺杀自己的亲弟弟,我……我还没见过……他如此一来,真是把我们谢家都给拉下了水。难不成我明知他是谋刺皇帝的幕后指使,还要帮他?”
这句话,谢庄是含着怒气说的,说得非常不甘心。
“古往今来,莫说皇位的争夺,就是那些朝廷上的官位的争夺,丧尽天良达到目的之事还少吗?阿父想必这些年也看得多了,这样的事情还是看淡些好。既然上了贼船,也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往下撑船了,等到了渡口,可以下船的时候,大家再分道扬镖吧。要我说,若是谢家不能权倾天下,那么还不如隐退避祸。您看看现在的朝局,这连着立的两个皇帝都未成年,都是大臣和宗室们彼此争斗妥协的结果。我恐怕大乱将要发生,到时候阿父控制不住局势,就是其他的大臣们也控制不住局势。我夫家都已经议定等到三郎回来,就辞官,举家迁往徐州。阿父,我劝您也早作打算,急流勇退谓之知机,看看时机合适,也辞官退隐会稽吧。”
☆、第202章 20.2
谢庄听完女儿谢妙容的话,陷入沉思。他在考量女儿说的那句话,“若是谢家不能权倾天下,那么就避祸隐退”,以及“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曾几何时,他两袖清风,一怀明月,啸游林下,是何等洒脱。
回望过往,他曾经一心想做个隐士,一辈子远离朝堂,过自己想要的优哉游哉的放达,与诗酒相伴的生活。但是,十多年前,因为父亲的病亡,因为孝顺母亲,所以他毅然担起了谢家中兴的责任。这一干,就是十五六年。
望着面前已经成人成家的小女儿,她有多大,他就已经在朝为官多少年。现如今他已经是宰相,位极人臣,但是他并没有野心,一心为公,所以不曾培植个人的势力。要说这些年来他经营的不过是谢家从其兄开始掌握的豫州。但是放眼朝堂,但凡在朝中为官的那些高门士族,谁又不曾经营家族固有的地方势力呢。
他想,小女儿口中的“谢家权倾天下”,应该是如同以前桓翌那样的权臣,才可以称得上权顷天下吧。桓翌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凭借个人好恶,废立皇帝,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只有做到他那样,才可以让朝政按照他个人的意思走,才可以震慑住其他拥兵的家族,确保桓家无事,因为有绝对强大的势力和权力可以自保。若桓翌是忠臣,那么他可以让朝局保持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惜了,桓翌并不是。再说了,一个忠臣又岂能做出废立皇帝的事情,一个忠臣,难道会追求在朝堂上竖立绝对的权威?就比如,谢庄他自己,他是丞相兼录尚书事,权力也够大的了,可他没有追求在朝堂上立威,让朝堂变成他谢庄的一言堂。一是他不追求这个,另外像是王家庾家等那些老的高门士族也制衡他的权力,所以他无法成为第二个桓翌。
如此一来,他绝对无法令谢家权倾天下。换言之,朝堂上若是有事发生,他无法做到让朝政按照他的意思走。当然面对危局时,谢家也不能安然自保。就像是他现在面对的局面,谢家已经被拖入了鄱阳王和睿王的争斗之中。而鄱阳王和睿王之间的争斗,隐隐指向了帝位。他非常明白女儿的担忧,就是新皇帝曹奇无法坐稳皇位。鄱阳王和睿王之间的争斗已经让谢家和王家成为了对手。谢家和王家可是景国两大顶级豪门士族,称得上国之柱石。之前王家和谢家合作,一起对付桓翌,一起保着皇族曹家的天下。但是,最终,两家还是成为了对手,就因为鄱阳王和睿王的争斗。 睿王自从娶了王家的庶女为继妃,王家和睿王就迅速的靠拢了。在这一次小皇帝曹桂被刺杀一事上,王家是站在睿王那一边的,司徒王涛还在宫内跟谢庄为了谁是刺杀小皇帝的凶手这个问题争执过,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王家和谢家的对立,睿王和鄱阳王的争斗,表明景国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这样的朝局已经脱离了谢庄的掌握,相信也脱离了别的大臣的掌握。再加上北边有强敌环伺,谢庄有了空前的危机感。之所以会有危机感产生,大概也是他虽有心继续保着曹家的天下,但是却无力做到。
要是做不到,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急流勇退,辞官避祸。不为别的,只为整个谢氏宗族不被牵连,子孙不遭祸事。
“十五娘,你去陪陪你阿母还有祖母吧,你说的事情我会认真考虑。”谢庄沉声道。
谢妙容看父亲的神情十分沉郁,知道这样的朝局令他烦心,便起身来向着父亲应声“好”,随即转身离去。她没有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她相信作为景国丞相的父亲一定在某些事情上比她想得更远,也会做出明智的决定。父亲这个人,有才干,有气度,有胸怀,可是没有野心,这制约他成为权臣,所以他的路,谢妙容敢肯定,多半只剩下了隐退一条。
掀开帘子出去的一瞬,谢妙容回头看了一眼负手站在南窗下的父亲,想起了她胎穿过来,睁眼第一眼见到的那个光风霁月的美男爹,十五六年后,看他的背影,似乎已经不再那么伟岸,不再那么风度翩翩……
谢妙容不禁轻叹一口气,想时间真是无情,她的父亲老了。而她不久之后就要随着夫家远去徐州,跟父亲,还有母亲,祖母,以及姐姐和弟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了。朝局如此不稳,令得她生出许多世事无常,亲人聚散难料之感。
“阿父,你要保重……”临出门前,她还是忍不住眼中含泪,对父亲切切说了句。
谢庄听到了,并没有回头,只是抬手挥了挥袖,示意她离去。
谢妙容心下一黯,强忍住流泪的冲动,回转身走了出去。
接下来,她去见了母亲,两个弟弟,还有祖母。跟他们说话,她尽挑好的说,逗他们开心,一句关于时局的话也不提。甚至连萧弘出去追缉刺客,这么多天都没有回来的事情都隐藏在心间,并不跟他们提起。
只是在向祖母辞行的那一刻,她终于忍不住对祖母说要她保重身体。
姜氏笑着拍一拍她的手,说:“十五娘你倒是要保养好身体,让阿婆早些看到你的孩儿……”
“会的,阿婆,您一定会看到。”谢妙容展颜笑道。
她知道自己是在说谎,但是这样的慌却一定要说。在十八岁之前,她是不打算怀孕要孩子的,所以她的祖母应该是要等很久了,故而她不敢说很快,只能说您一定能看到。可是按照萧家的安排和计划,很快就会举家迁往徐州,等到有了孩子,再见到祖母又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她唯有祈愿祖母身体健康,能长命百岁,那样她才能抱着自己的孩子跟祖母相见。
——
谢妙容回了萧府,萧伦去打听了萧弘的事情回府,孔氏还有萧咸把两人召集到上房院问两人打听的萧弘的消息。
结果萧伦和谢妙容说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萧弘当日在刺客刺杀小皇帝后,带着手下一百多禁军的精锐出城,往晋陵方向去了。因为晋陵那边多山,而要是追缉刺客进山的话,那么短短数日之内,萧弘是不可能回建康城的。
孔氏听完当先就表示了忧虑,说:“三郎何苦如此尽职,哎,这真是让人担心。”
萧咸安慰妻子:“放心,三郎应该会没事,我们多等几日,他应该能回来。我这几日就写奏折辞官,咱们先准备起来,等到三郎回来,他把手上的差事一交,我们一家人就去徐州。”
孔氏犹然不想去徐州,她道:“难道非得这么快?”
萧咸说:“谁晓得接下来鄱阳王和睿王会怎么斗。其实,我倒想三郎无功而返,什么刺客都抓不着,这样一来,咱们萧家才不会得罪他们两边的任何一边。你不知道,现如今的朝局充满变数,一个不小心,恐怕就会被牵连其中,还是早日离开建康好。去了徐州,那是我们萧家的地盘,到时候离建康远远的,坐山观虎斗,也不怕那血溅到我们身上……”
于此同时,睿王府内,睿王曹焕正在和手下的一些谋士议事,这其中就有其继妃的兄长王鸾。王鸾投靠睿王曹焕后,在朝中混了个六品的尚书丞郎,经常陪在睿王曹焕左右,一来当个随从,而来当个狗头军师,出些馊主意。至于他的这些馊主意,多半和掠夺民脂民膏相关,也就是帮助睿王曹焕敛财。曹焕早年可是被流放之人,穷怕了的。后来重新掌权后,对于敛财那是非常执着,而王鸾的投靠,恰巧满足了他广开财源的贪欲,所以,他倒还比较信任王鸾。
数日前的小皇帝曹桂遇刺事件,完全在曹焕的意料之外,一是这事件的发生出乎他意料,二是这事件把他给牵连进去,他无端被人指认是刺杀小皇帝的幕后凶手。最关键的物证是那一把刺客遗落的铸有睿王府徽号的短剑。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