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节(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另外一名年纪较长的手下走了过来,问道:“马大人,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泉公请不出来,回去之后只怕没办法交代呀。”

马步芳回过神来,纵身一跃跳上了马背,他眼神看着前方,缓缓的说道:“先走走看,泉公闭门这么久,今日能为咱们开门已经算是不错了。回头看看其他人的情况怎么样,这件事一时半会是急不来的。”

马绍良上马后走到马步芳身旁,疑惑的问道:“大哥,泉公最后跟你说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好像心事很重。”

马步芳没有扭头去看马绍良,只是说道:“这事你不用操心,总之你按照我的吩咐行事就是。对了,刚才那一巴掌下重了,你没事吧?”

马绍良笑呵呵的说道:“这点小事,当然没事。大哥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行人踩着尘土向县城方向而去。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91章,市场花园行动开幕

十月四日,经过两天时间紧急散播谣言,筹谋已久的市场花园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一直压在鸭绿江一线的中国七个师在早上七点钟同时发起强攻作战。

新义州战场经过这一个月的调动,已经把一批炮兵部队转移到南岸,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之下,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向古城区发动了两翼突击,意图避开日军正面阵地的集中火力,主力部队迂回到侧翼,分散敌人的布防,并完成战略包夹。

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调集了所有精锐部队,在空军和飞艇的空中支援之下,对江界最后一处外围据点满铺发起了猛攻。之前顺利夺下平城之后,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江界防线的侧面,这次进攻满铺的作战同样是采取正面强攻、侧面诱敌的战术思路,让日军应接不暇。

不仅如此,在针对南浦的进攻作战上,集团军司令部首次将最新式的装甲战车投入战场。由司令部直辖的第一装甲团经过一个月的运输转移和后勤准备,总算赶在行动之前抵达江界前线。装甲团会在开阔的地形提供正面掩护,协助步兵向日军阵地发起突击。

做为战略重心最新调整的惠山战场,北方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直接授权由吴佩孚成立北线指挥所,全权负责指挥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的作战。至于国防军第四师在原则上会配合北线指挥所的作战部署,但林虎接到统帅部的最高战役任务是向敌后延伸,完成突出部作战计划。

在之前的半个月里,吴佩孚指挥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打了几场小战斗,主要目的是拦截日军的侦查部队和破坏惠山的通讯线路。与此同时,三十八师和集团军后勤部部队会合后,继续对中朝边境交通线进行完善,经过长达十多天日夜不休的工作,终于在这条战略意义非凡的交通线上建立了二十多处兵站,也连通了一条军用通讯电报线和部分电话线。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北线指挥所调动三十六师两个团的兵力在侧面佯攻,又让三十八师的三个团负责正面进攻,但整体的作战思路都是围而不攻,尽量把惠山的日军阵地向后逼退,迫使日军龟缩在惠山防线后面,无法分散兵力出来。

同时,吴佩孚下令两个师的所有独立团、独立营作战单位分布到惠山周围的交通要道,专门打击惠山的后勤供应线和阻击援军。

整个惠山大战在开展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术上为围困惠山,战略上则是为国防军第四师提供掩护,使得国防军第四师能够更顺利的向敌后拓展。

尽管日本陆军省在之前已经获悉关于市场花园行动的部分电报,可是一来因为时间过短,二来则是因为军事资源不充足,除了将消息警告到前线各部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后方少得可怜的预备队调到前线增援。

可实际上前线各部一直保持着最高的防范意识,而这些增援而来的预备队也是杯水车薪。此时中国投放在第一线上的兵力数量已经是日军的两倍之多,再加上先进的炮兵、空军支援,战局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日军所有坚守在火线上的部队,几乎都是抱着以人头换取时间的决心,希望能够把战事再拖延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时间,为更牢固更有地理优势的第二防线争取足够的工时。

然而无奈的是,三处战场当中已经有两处战场陷入了侧翼夹击的困境,这表示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迂回到战略纵深的后方。一旦中国军队成功渗透到腹背后方,截断后勤交通线并且阻击后续援军,前线部队必将损失惨重,甚至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力军能撤退到第二道防线。

十月四日第一天的战斗已经达到开战以来最大规模,每一秒都有伤亡发生,硝烟弥漫在整个中朝边境的上空,覆盖炮火的战场上连人的声音都听不到,处处震耳欲聋。

中日双方的作战方式一律是部队轮换休息,保持持续不断的火力,整个白天几乎没有任何停息的时刻,彷佛要将整个朝鲜边境的土地削掉一层似的。

一直到傍晚战火才稍微减弱,但依然有个别战场还在发生激烈的厮杀。

新义州战场的进展甚微,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并没有指望一天就能打下古城区,但是在炮兵的火力压制下,还是摧毁了不少日军阵地工事,给日军制造了沉重的伤亡代价。

惠山由于地理原因,虽然作战的人数最多,但进攻的幅度却是最小。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对炮,四个团的进攻部队则花了半天才抢占作战地点,下午时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交火,但中国军队没有发动实质的抢攻,只是在侧翼进行了两轮佯装冲锋,不过很快由撤退了下来。

要说最有效率的还是江界的作战,一则是因为江界地势开阔,有利于步兵发动正面作战,二则是装甲团在战场上提供了强力的掩护作用,让步兵轻而易举拔掉了满铺大部分外围阵地。虽然日军听说过欧洲战场上有坦克出现运用,可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有了这种现金武器,他们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更没有反装甲的武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庞然大物袭来。

一战下来,驻守满铺的日军损失惨重,阵地工事全部丢失。哪怕中国军队还没有打进城内,可日军司令部已经先一步下令开始紧急转移伤员、后勤物资、重型武器等等,方便在撤退的时候不会有后顾之忧。

当天晚上,中日双方第一线作战单位仓促的整理了伤亡报告。这第一天的战斗当中,中国军队几乎阵亡了将近两千人,重伤下离火线者超过四千人,其他轻伤者不计其数。日方的阵亡数字虽然没有中国方面多,可损失依然不少,尤其是顶着强大炮火的打击,许多还没来得及战斗的士兵转瞬之间变成了伤员。

激战一整个白天,双方都略显出几分疲态,临近晚上九点钟时大的战火总算全部中断,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小摩擦,多是双方后勤部队和侦查部队的冲突,但比起白天的情况来看简直就像是过家家似的儿戏。

市场花园行动第一阶段总攻就此结束,前线陆军的高强度作战已经达到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作用。与此同时,奉天苏家屯军营里云集了从北京输送到来的第一空中骑兵旅,这些空军陆战队的士兵正在进行战前的最后准备。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92章,空降奇兵

次日早上,休息了一夜的战场再次苏醒过来。

不过整个上午的作战并不算激烈,中日双方大部分是以阵地对射而主要交火,甚至连炮兵、飞机、飞艇都没有像昨天那样全力投入,只是提供必要的火力掩护而已。

倒是三十四师在满铺打了一场攻坚战,装甲团的战车一直把火线推移到城外,躲在后面的步兵如同潮水般涌入城内。由于战车的体积过于笨重,再加上城内地形复杂,又缺乏后勤补给的连贯性,因此装甲团没有冒险开进城内,剩下的作战就全部交给步兵。

从清晨到晌午,三十四师先锋团在城内与日本两个联队发生大区域的巷战驳火。

虽然日军是两个联队的兵力,但事实上两个联队都已经是残缺不堪的编制,再加上很多装备、武器和人员早已撤离,真正的战斗力还不如三十四师的先锋团。

只不过由于城内环境不熟悉,再加上日军提前做好了巷战拖延准备,先锋团在城内的进展不是很顺利,部队化整为零按照城区逐步清扫敌人,因此战况一时间有所胶着。

到了正午时,各路主力部队养足精神,开始遵照上级指挥司令部的命令,打响市场花园行动第二阶段总攻。

第二阶段作战的主要任务就是掩护,北线指挥所掩护国防军第四师向朝鲜南方挺进,其他两路战场通过高强度消耗战来牵制前线日军,不仅是消耗日军的生力,迫使后方第十师团紧急向前线增援,同时也是为了消耗日军的后勤供应。

一旦前线的后勤需求增加,交通线的负担同样要增加,这样对于空投部队拦截敌军后勤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战斗持续到傍晚五点钟,天色渐渐向晚,但是今天的作战不像昨天到时候就开始消弱,反而趁着夜色来临各路进攻部队打得愈发汹涌。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的指示,第二阶段作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要么击溃日军第一线阵地一个缺口,要么成功掩护空投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开辟敌后战场,否则就不算完成战役任务。

第一空中骑兵旅从下午开始就进入了战前准备状态,各营各连的长官挨个敦促士兵检查准备。空勤部队的飞艇早在几天前就陆续抵达奉天航空港,几十艘飞艇把整个航空港的天空都遮蔽了起来。这些大型飞艇全部被涂成黑色,为了方便跳伞,吊舱也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改装,在后方增加一个平台,有三个“缺口”提供伞兵出舱。

五点三十分,第一空中骑兵旅开始登上飞艇。

每一艘飞艇挤一挤可以乘坐大约一百余人,为了保证飞艇的浮力,气囊里面大部分是以氢气为主,因此安全性可见一斑。在飞艇藏门口,军官们大声的对士兵念出飞艇上的注意事项,枪械一律不准上膛,弹匣和枪械分离,不管是在飞艇上还跳伞时枪口一律朝下。

一个钟头后,统帅部授令飞艇部队出发,同时也向海军陆战队发去了备战命令。

由于更改了抢滩登陆的地点,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时间向后推移一天。十月五日只是战前准备,十月六日则在辽海支队和德国远东舰队的掩护下,向南浦发起第一轮渡海战斗。

飞艇部队趁着夜色掩护,保持着最高飞行高度,为了尽可能的避开日军的眼线,飞行路线是选择沿着海岸线前进。经过长达八、九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横跨了一小半朝鲜半岛,抵达空投地点沙里院北部的上空。

一艘小型侦查飞艇一直飞行在最前方,担任指引和预警任务。小型飞艇缓缓的放低了高度,对地面进行了一些试探之后,放下绳索先行垂降了几名尖兵着落。因为天色太暗,从高空中无法看清楚对面的状况,因此需要尖兵来确认地形,一则是看清楚是否抵达空投目标的上空,二则是试探周围是否有敌人埋伏,三则是提供着陆指引,省的伞兵盲目跳伞,落到某些树枝、岩石上摔断了胳膊腿之类。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