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王氏却笑道:“我一开始也担心来着,可是见她做了一两次,手比大人还稳当呢,也就不担心了。王婶你就坐着罢,难道我家一杯茶你也不受?”
说话间赵莺莺端着茶盘过来,上面是两杯茶,一杯是王婆子的,一杯是和她前后脚进来的那位妇人了。
这才王婆子仔细看了莺姐儿,眼前一亮——正如王氏说的一样,赵莺莺的手很稳,比大多数的大人还稳当。王氏家里是使着小丫头的,也会□□那些买来做瘦马的女孩子端茶倒水。
但是无论是小丫头,还是精心调.教的女孩子,竟然都比不上一个市井人家出身,从来没有人教导这些事情的小姑娘——当然,王婆子不知道赵莺莺真正的出身。
没错,赵莺莺上辈子是精于女红的一个,到后来几乎只做女红活计。但是可别忘记了,那是后来的事情,一开始她和其他的小宫女一样,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的!
从走路开始训练,按照的是外面大家小姐的做派,甚至比那个更严格。大家小姐还可以出格一点,毕竟是小姐么。他们则不同,是奴婢,而且是在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家当奴婢。
最开始的训练就可以拣择出一批女孩子,那些格外淘气的,格外笨的,始终□□不出来的就会下放。这些小宫女当然不会被遣送出皇宫,他们的去处就是皇宫里各处杂役处,做着粗使的活计,当下人们的下人。
譬如说赵莺莺这样的主子身边的丫头,那都是做细活儿。最粗不过打扫内房,也就擦桌洒水。但是那些粗活谁来做,她们成天要伺候主子,忙的连自己的屋子没人打扫,衣裳也没空洗。
实际上这些并不用他们来做,自然有各杂役处的宫女和太监来做。
然后就是宫里活计的训练,端茶倒水算是最大路货的一样训练了,几乎每一个被挑在主子身边的丫头都学过,赵莺莺也不例外。
当时她们的训练方法是很不通人情的,一开始就是在手上压着石头端茶倒水。但凡有一点颤抖不稳当,你就完了,管教这个姑姑能罚地你再也不敢犯这种错误。然后就是让你光手端滚烫的茶壶,再烫也不能叫一声抖一下。
这是防着有时候有意外,热茶壶弄洒的时候他们拿不住——要是没拿住,烫着贵人一点点,她们这些人就没命了!
在这样的训练中过来,有些东西会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就算是重回了小时候也一样。赵莺莺现在就是这样,她不知道自己端茶倒水的样子和一个普通市井小姑娘有多大的不同。
王氏虽然精明,但她又不是研究这个的,最多觉得女儿能干,干事爽利而已。但王婆子就不同了,她立刻觉得赵莺莺是受过训练的,而且这训练出来可比自己家里的女孩子好得多!
只不过想想又觉得自己想多了,赵吉一家过去是什么样,好多人都知道。赵莺莺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儿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别人不知道的,她不可能受到过什么训练。最终王婆子只能解释她这是天分,这也不稀奇,她调理过很多女孩子,当然清楚,有的人就是聪明一些,一教就会。有的人就是愚笨一些,怎么教也教不会。
所以才有了有的女孩子有出息,有的女孩子没出息。
接过赵莺莺递上来的茶,王婆子点点头,与王氏道:“你家莺姐儿真不错,你等着吧,她将来会有大出息的。”
赵莺莺今年八岁了,王婆子在她更小的时候就能看出她生的好,这时候自然更加敢下断言:“瞧瞧这通身的气度,说是外面人家的大家闺秀也不差什么了!侄媳妇你有夫妻啊!”
王婆子这话说的很小心,尽量不带上自家。她怕自己多说多错,让人家以为自己是对他家女儿有想法。不过在场的人倒是没往那上面想,原因不在于王婆子,而在于赵家。
赵家当然算不上富贵人家,可是现在人家已经住上这样的房子了,赵吉的染坊生意又蒸蒸日上。这样的人家好日子有的是,再怎么样也不会把女儿送到养瘦马的人家罢!
所以王婆子的话,一个人家只当是对小孩子的夸赞。你上人家家里做客,看见人家小孩子,不管他好歹,总归是要夸两句的吧。另一个就当单纯的夸奖,赵莺莺也值得她们夸不是。
特别是以一个小女孩的标准,夸她真不用这些客人绞尽脑汁,因为都是明摆着的,说实话还不会说吗?一个说她生的好,另一个就夸她照顾家里,剩下一个拿她女红说事,赞了又赞。最后的也不用着急,看她在人前性格稳重,这也是女孩子的好品格。
王婆子看了赵莺莺,心里确实喜欢。不过她没有表现地特别明显,因为她要是表现地特别明显了,别人该以为她有什么想法了。所以跟着众人又夸了几句之后,就说起其他事情,东家长西家短,时间过的也快。
等到屋子里一满屋子妇人的时候,外面就有人叫:“开席啦开席啦!”
得了这个通知,无论是堂屋里的男客,还是内房前厅的女客,都从屋里出来了。纷纷按照家户,各家关系近的相凑,坐成了一桌一桌。之前倒是计算的好,是十二桌——大概是因为客人们都很自觉,没有带多余的人,大多数就是两口子过来,了不起也只带了一个孩子。
帮忙的妇女和小工一样一样地上菜,所有人说说笑笑吃饭。赵莺莺是主人家的小孩子,一般是不上桌的。这时候厨房里一定有特意留的饭菜,她去那里吃就好了。
菜是好菜,特意留出来的更是精华。赵莺莺拣自家几个孩子爱吃的装了几碗,然后就端到了赵蓉蓉在的东厢房,赵蓉蓉不方便出门,赵芹芹年纪还小不知事。赵蒙则是万事不管的大老爷们做派,姐妹们的力气活可以找他帮忙,但是这些鸡零狗碎的,他还真从来不管。
所以赵莺莺就成了兄弟姐妹中第一自觉的人,在赵蒙几个你看我我看你,以为对方去端菜的时候,把几个小的吃的饭菜给带来了。
“先放着,这里菜不够饭也不够,我再跑一趟。”等到赵蓉蓉结果托盘,把饭菜拿下来之后,赵莺莺又一溜烟跑回了厨房。
只不过这次她在厨房门口看到一个正张望的少年人,觉得他十分脸生,便从后面问他:“你是哪家的客人?已经开饭了,不去吃席?”
崔本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小丫头,也不糊弄,笑着道:“我不是来吃席的,我来找我大哥有事。你是赵三叔家的姐儿罢,我大哥是崔仁,今日给你家做庖厨师傅的。”
难怪会在厨房这里找人,赵莺莺便抬手指了指外头:“酒席都做完了,我爹让崔大哥一起在外面吃席去了,你去外面才能找到!”
崔本点点头,谢过赵莺莺,没头没尾地就走了。
赵莺莺觉得莫名其妙,不过这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日常小事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重要的再端些菜去东厢房,天大地大没有吃饭大!
虽然不能上桌吃饭,但是赵莺莺这顿饭吃的很好,并没有什么抱怨的。等到兄弟姐妹几个酒足饭饱。她提了提赵蒙的小腿:“哥,这是我端来的饭菜,你说你是不是该放回去,然后把碗洗了?”
其实只要放回去就好了,因为今天是请人帮忙了的。那些妇女一会儿要洗所有酒席上用过的东西,多他们几个碗盘不多,少他们几个碗盘也不少的。但是他们从小受的教育让他们不能做这么不讲究的事情。
这么几个脏碗盘,当然要自己清洗。
赵莺莺不想洗碗,赵蒙当然也不想。只不过赵蓉蓉最近不好意思出去露面,赵蒙也会体谅大姐。然后再看赵芹芹,很快有了主意:“男子汉洗什么碗!再说了芹姐儿今天也没做事,只知道玩来着,不然就她去做吧。越来越大了,也该学着做点事了。”
赵蒙是学着大人口吻,老气横秋地说出这些话来的。只可惜芹姐儿很显然丝毫不买账,把头一歪,只当作没听见。
正当兄妹们小小玩笑的时候,外面忽然喧哗了起来——这时候酒席也差不多到了散了的时候。吃完饭的人家都一个个向赵吉和王氏道别,人已经走了一多半。
其中赵福和孙氏在的那一席更是只剩下了他们夫妻两个和除了赵蕙蕙之外的其他所有儿女。这是赵福和孙氏吃酒席的习惯,他们属于一定要带孩子的那种类型,唯一不同的是,吃别人家他们一般只带两个,今天却是除了赵蕙蕙都带来了。
不过不带赵蕙蕙的原因并不是有所‘手下留情’,真实的原因和赵蓉蓉不愿意出门是一个道理。讲道理,赵蓉蓉这只不过算是被波及的都会被议论,因此自己还不愿意出门了。像赵蕙蕙这样中心人物,可以想见会有多少闲话了。
实际上在那次‘骗婚’的事情之后,赵莺莺甚至没在赵家小院的院子里见过赵蕙蕙。
赵莺莺不知道赵蕙蕙在这次骗婚的事情里知情多少,或许她从头到尾都知道,不过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快快乐乐地接受了欺骗别人。又或许她什么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孙氏和张婆婆的合谋。
这一切的一切赵莺莺都不想管,不管她无辜不无辜——赵莺莺只不过是一个有立场的普通人而已!她当然是站在赵蓉蓉这边的,她只知道赵蓉蓉因为这一场事故受到的无妄之灾。
外面的喧哗很简单,赵莺莺和赵芹芹扒着窗户就能看见。孙氏正向王氏借碗盘之类的东西,好把她坐的这一桌剩下的东西打包走。
赵莺莺听说过乡下的传统是每桌的饭菜若有剩下,可以由这一桌的人打包带走。不过城里人好面子,一般不会做这种事,一般是留给主人家。主人家为了展示大方,那些多预备的饭菜也就算了,会留下自家享用。但是那些桌上的残羹剩饭,一般都会分给来帮忙的妇人。
之所以喧哗,不过是因为孙氏的所作所为和时下的习惯不同而已。
“我家是个破落户,但弟妹也不至于不认我这个穷亲戚,与其便宜外人,还不如打发打发你二哥二嫂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