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聚餐,宴客(2 / 2)
也就是二娃和苏湾湾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就连三娃这个两岁半的娃都坐在他外公的身边,自己捧着自己的碗吃饭,听着长辈们聊天。
把暖暖带回来的大娃也去他爷爷他们那一桌了,暖暖坐在于氏的身边也不知道应该跟大家聊什么,所以全程年面带微笑,低头认认真真的吃东西就好了。
暖暖打了饭吃了起来,她肚子的确是已经饿了,所以不再继续跟长辈们寒暄就认认真真的吃饭,偶尔的时候还会给于氏抱在怀里的妞妞吃一口煮得软糯的肉。
“对了,铁子家的,你们平时都是清明或者是过年的时候回来的,怎么这次这个时候回来了?”陈铁锤婆娘边吃饭边疑惑地问道。
“是啊,今天听说你们回来的时候我还很惊讶的。我还在奇怪,这不是清明也不是过年的,你们怎么就回来了?而且连暖暖也回来了。”另外的一个女性长辈也很疑惑道。
“是啊,不说我都没有反应过来,暖暖家的这几个孩子也有上学的吧?现在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暖暖家的孩子还没有去上学?”
“暖暖自从结婚以后就没有再回来浅湾村了,听说是阿桥去部队那边当军医了不能够随便回来,暖暖要陪着阿桥也没办法经常回来。怎么这次就暖暖带着孩子回来了?阿桥没时间回来吗?”
“是啊是啊,阿桥不是说去当军医的吗?听说咱们华国跟隔壁的越南打仗,是不是因为这样阿桥上战场了?”
“咦?当医生的也要上战场的吗?”有不懂的长辈疑惑地问道。
“当医生当然也是要上战场的啊。阿桥是军医,不是普通的医生,所以打仗的时候是可以上战场救人的。”
“是不是真的啊暖暖?云南那边正在跟越南的打仗,所以阿桥就调回来上战场了是吗?”陈铁锤的婆娘关心道。
暖暖无奈地点点头道,“阿桥是医生,他如果上战场的话可以救下很多的战士。而且阿桥的功夫也是很不错的,他能够上战场保家卫国,是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哎呀,我们这些没文化的听不懂你说的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知道阿桥是个英雄,好汉子。”几位女性长辈笑呵呵的说道。
“那么暖暖,阿桥上战场了,你们是不是不会回东北了啊?”
“是啊,阿桥上战场了,回到咱们南方这边来了,你们是不是不用回东北那边了啊?”
“你跟着阿桥去东北那边,每次有时间的都是回北京那边跟你爹娘还有你哥他们一起过年什么的。算算时间,你都十年的时间没有回来咱们村子了啊。如果你这次再次回去东北那边的话,是不是再次十年都不回来了啊?”
暖暖摇摇头道,“不是,阿桥已经被调回南方军区了,所以我们以后都会住在南方这边。”
“不过阿桥毕竟是要在部队那边服役的,所以我们一家子肯定也是要跟阿桥住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住在浅湾村这边,我们会去阿桥的部队那边跟他一起过。”
几位女性长辈理解的点头,“对对对,是这样。”
“也就是说你们都搬回来了。”
“也就是搬到云南那边去,放假的时候我会经常带孩子回来看我爹娘,还有奶奶他们。”暖暖微笑道。
“咦?你的意思是,铁子他们也搬回来了?”陈铁锤婆娘惊讶道,然后看向于氏问道,“铁子家的,你们也搬回来了?不回北京了?”
于氏点点头道,“我们老家在这边,我们的年纪也大了,知道什么叫落叶归根。以后就一直住在村子里了,不能跟着晚辈们随便折腾了。”
“好好好,你们都回村子里也是挺好的。年轻人在外面打拼事业没关系,但是咱们都年纪大了跟年轻人住在一起也是什么都干不了,还不如回老家这边住。”
“是啊是啊……”几位长辈们可是非常的有体会的。
浅湾村这些年发展得特别好,跟暖暖他们一辈的,或者是跟陈烈阳他们同龄的甚至是比他们小几岁的那些年轻人一个个的都特别的有出息的。
就比如黄金宝他们都是考上了大学的,还有一些是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却也学了一技之长的,他们全都走出了浅湾村发展了字的事业。
现在浅湾村的大多数年轻人全都年轻有为,他们一个个的都特别的有本事的,就算是混得最差的也在深圳或者是广州那边买了房子的。
所以这些年轻人赚钱了,买房子了,就想要把自己的爹娘接到城里住,让自己的爹娘也变成城里人,这样的话也不用让爹娘羡慕那些城里人了。
结果想的是非常的美好的,可是陈铁铮他们这一辈的读过书的还真的没几个,就算是浅湾村的陈家宗族曾经建立过私塾,可是学得好的还真的没几个。
大家都差不多是文盲,而且在乡下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各种习惯都跟城里格格不入的。一下子被儿女们接到了城里生活,他们还是跟很多的城里人有摩擦的。
当然现在很多的城里人其实也没有后世那么的看不起乡下人的,但是浅湾村混得好的那些人买的房子的小区肯定住的也是那些在城里混得好的城里人的,他们的生活习惯还真的跟乡下人完全不一样,也带着高高在上的蔑视看着乡下人的那种。
所以被自己的孩子接到城里去住的那些长辈们跟城里人就产生了不少的摩擦,甚至他们不喜欢在自己的家里种花,而是种菜什么的也会引起邻居的嘲笑的。
还有他们一辈子都忙过来了,就算是老了来了也需要忙一点才能够让自己浑身都舒坦。结果到了城里,一下子什么都不用干了,脸做饭都有保姆什么的,实在是让他们闲的发慌。
于是这些人在儿女们那边住的也不久,很快地就搬回浅湾村住了。
在浅湾村,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都不会嘲笑他们。他们该怎么忙碌怎么忙碌,不会因为太闲了浑身都不舒服。
这几位就是因为曾经也是跟着自己的孩子住在城里过,所以才会很理解于氏和周氏的,觉得她们在北京的时候或许也是跟她们差不多的状态的。
然而实际上,于氏和周氏在北京也是有一两亩地需要种的,院子里的各种果树花草什么的也是需要自己忙着照顾的。而且他们住的地方还算是城郊,附近的也是农村的,所以还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不同,没有感受过城里人和乡下人的那种碰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