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90节(2 / 2)
……
“世家门阀通过几百年的特权,让民间都相信他们确实清贵,高人一等。”
“但世家门阀之间的争吵被拉入凡间,放在了大街上,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清高神秘的光环还会在吗?”
“所有严肃的事都经不起娱乐化。”
李玄霸对陪同他巡视黄河的宇文珠解释。
宇文珠不放心李玄霸的身体,又想多积攒一些病例,并抽查黄河沿岸地方医学博士工作情况,便和李玄霸一同出京。
长安城内的医学院正在筹办,宇文珠正好暂时避一避风头。等后宫嫔妃和宫女的待遇改革有眉目后,宇文珠再回京继续辅佐此事。
宇文珠一边给李玄霸熬预防的苦药,一边问道:“为何侨姓世家会同意做此事?”
李玄霸笑道:“人类的劣根性,特别是曾经阔过的家族,见到其他家族位居自己之上,比自己落寞更难受。既然侨姓已经无法重回中原世家门阀巅峰,不如一同跌落神坛,大家再各凭本事,在大唐重新争一争世家的地位。”
宇文珠把火灭掉:“当初陈郡谢氏凭借淝水之战才一跃成为南朝世家翘楚,不过重复一遍先祖的经历,是吗?”
李玄霸看着宇文珠手中的苦药,虽然很想继续微笑,但实在是笑不出来。
宇文珠道:“现在烫嘴,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喝,郎君可以再笑一会儿,不用现在就瘪嘴。”
李玄霸:“……”珠娘好像越来越嫌弃自己了,一定是错觉。
李玄霸如何痛苦地喝下苦药不提,从长安到地方,所有勋贵世家都被这一场世家门阀自发掀起的“正本清源”吸引了注意力,李玄霸巡视黄河之事,自然就无人在意了。
整修黄河堤坝,本就不会吸引太多注意。百姓服徭役确实痛苦,但那和朝中诸公有什么关系?
他们已经尽了劝说义务,陛下一意孤行,他们便只能叹息一声,哀民生之多艰了。
所以李玄霸将整治黄河的事丢给原本在史书中毫无痕迹的姜承,自己带着宇文珠顺着黄河沿岸“游山玩水”的消息,也没有传到京中。
就算传了出去,晋王和晋王妃这对年轻小夫妻趁着外放游山玩水怎么了?楚王不也是因为游山玩水被弹劾回京吗?
他们要是把这件事捅出去,有人弹劾晋王耽误公务,陛下勒令晋王回京怎么办?
没有人想在朝堂上看到打哈欠的晋王,没有人!
连曾经力谏晋王为首相的魏徵都不想。
李玄霸就这样在黄河中下游晃悠,把沿路豪强的庄园摸了个清清楚楚。
有一个地方官吏察觉了李玄霸的异常动作。
李玄霸在魏州寻找姜承的时候,曾与魏州刺史王弘直短暂相处过。
只要李玄霸想,他就能和任何人相谈甚欢。王弘直也自以为已经和李玄霸成为“友人”。
魏州刺史王弘直是真正的琅琊王氏族人,先祖王羲之、王献之的墨宝就保存在他家,比什么族谱证明都真。
虽然他的族人在南梁灭亡后,祖孙三代都住在咸阳。但“郡望”就是这样,哪怕已经在外十代人,他们的郡望仍旧是“琅琊”。
不过已经在“郡望”所在地没有族人的世家,就是没落了。
琅琊王氏的族人散落全国各地,长安也有不少。
李玄霸给王云制造假身份的时候寻的不是王弘直这一支,但当王云已经出名后,王弘直也会坚信王云就是他的族人。
听闻李玄霸曾见过王云,王弘直还希望晋王殿下能牵线,让他和这位族亲“恢复”联系。
他甚至希望能让儿子拜在王云大儒门下读书,听得李玄霸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王弘直在史书中名声不显,但他儿子王方庆是武周难得履职时间较长还能善终的宰相,算是较有名气。
王弘直与儿子王方庆都是方正之人。
在原本历史中,王弘直曾是汉王李元昌之友,因劝说李元昌不要狩猎无度扰民,被李元昌疏远,后来与荆王李元景交好。
好吧,又是狩猎无度。大概“狩猎无度”是李渊传给儿子的“遗传毛病”。
从这件事,不仅可以看出王弘直的方正,也可以看到王弘直或者说琅琊王氏有意向李唐宗室靠拢,试图在李唐重铸琅琊王氏的辉煌。
王弘直一脉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子孙出现了四个宰相,且都是良相。可惜琅琊王氏最后的余脉忠于李唐,在李唐灭亡时,几乎和李唐同休,自五代起再无人入列传。
王弘直在原本历史上本就会特意与宗室交好。李玄霸送上门来,且又是世上有名的贤能之人,王弘直当然对李玄霸十分殷勤。李玄霸离开魏州后,他也一直关注着李玄霸的一举一动。
当发现李玄霸“游山玩水”的行为后,王弘直原本有点不喜,想要劝说李玄霸以公务为重。
但很快,王弘直就意识到李玄霸的行为背后肯定有深意。
楚王李智云怠慢公务很正常,但在幼年时就才名远扬,帮兄长打天下时更闯出“算无遗策”赫赫威名的晋王李玄霸,绝无可能突然成为纨绔亲王。
王弘直又观察了李玄霸一些时日,将李玄霸游山玩水的地方画在舆图上细细琢磨,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惊出一身冷汗。
“算无遗策,算无遗策……哈。”王弘直擦了一下额上的汗珠,苦笑道,“我此举是否也在你的算无遗策中?”
王弘直闭上双眼,紧握的双手忍不住轻微颤抖。
如果他的猜测为真,那么这么重要的事,晋王居然会让他查到,就只可能是故意为之。
他仿佛看到了当初与晋王喝茶论道时,晋王那永远大局在握的微笑。
请君入局,君入否?
我……入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