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将遣出宫(1 / 2)
东晋太宁二年(西元324年)阴历七月,年轻有为的当朝天子司马绍率军亲征,讨伐举兵作乱的王敦。结果,朝廷大军节节胜利,不久即斩杀了叛军的先锋将领何康。王敦闻讯时,本来已患有肝病,情绪刺激当然不利于病情。难怪朝廷大军未至王敦的大本营姑执(后世之苏州),王敦就先在病床上断气了。
虽然,王敦的养子王应秘不发丧,但纸包不住火,难免谣言纷起,导致军心日渐涣散。朝廷大军轻易攻破了姑执,也挖出了王敦的尸体,予以斩首,带回京城建康示眾。
司马绍于阴历七月二十七日(阳历九月二日)凯旋回宫。他在当天詔令大赦天下,但不放过王敦的馀党,分遣诸将去追击。在数日之内,所有叛党皆覆灭。司马绍为了奖励功臣,就宣佈将于中秋节之前放假三天,君臣同往京城北郊的玄武湖畔渡假。
清晨出发之前,司马绍向封号为建安君的生母荀禾辞行。皇后庾文君也在场。
庾文君旁观皇帝夫君拜别母亲之后,送他到母亲居住的建安殿前门口,趁机请问:“王敦之乱既然已平定,那么那叛贼去年送来的六名女子,是否也就不用留在宫中了?”
司马绍这才记起了王敦进献美女之事,本来他早已忙忘了。此时此刻,他正要出门,无暇多想,就随口答道:“嗯,皇后说得有理,不如乾脆把她们都放走算了。”
庾文君一听即知,司马绍对那六名从未谋面的女子并无兴趣。这正合庾文君的心意。她不禁喜上眉梢,含笑回道:“是!臣妾遵旨!”
稍后,六名分别受软禁于后宫中不同处所的美女先后得到通知,要赶快收拾行李,准备次日上午出宫。她们到这时候才听闻,王敦已垮台,亦已病歿。
在这六名美女之中,只有宋禕曾是王敦的侍妾,另五人皆是王敦从江南民间搜刮来的标緻处女。她们五人既不熟识王敦,就对他的灭亡毫无感慨,只顾庆幸恶人有恶报,而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唯独宋禕百感交集…
宋禕恍然忆起了此生最不忍回顾的那个冬夜,初次惨遭彪悍大叔王敦侵犯,简直痛不欲生!那一夜,年少的宋禕暗自反覆诅咒王敦早死,却料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果真听到了王敦的死讯,居然并不感到快意,只觉得迷惘…
对他,究竟是记恨还是记恩较多?宋禕茫然自问。
已然成年的宋禕回溯往事,不得不承认:假如没能依附王敦,自己与母亲恐怕早就没命了!从永嘉元年(西元307年)算起,一连数年,各地兵荒马乱,母女俩却竟然从不曾挨饿,确实多亏跟着王敦手下兵强马壮的军队,才无论到何处都有百姓献粮。
尤其难得的是,每当母女俩随军远行,王敦总会在早餐时派遣贴身侍卫去送一小壶马奶给她们,说是给孩子补身体。这是她们母女俩有幸获得的特殊待遇之一。另一样好处是,王敦指定给她们夜宿的营帐总在他自己的帅营附近,这样就没有将士敢趁夜间骚扰寡妇孤女。
为了这两大恩惠,她母亲宋莲特地选在王敦有空时,带着她去叩谢。王敦面对跪着的母女俩,
仅仅淡淡笑道:“孩子正在长身体,是需要多补充营养。这孩子长得很像她姑姑绿珠!本将军曾在石大人的金谷园见过绿珠,相当惊艷,只惋惜绿珠的个子稍微小了一点,大概因为是南方人吧!本将军倒想看看,如果这孩子养得好,将来能不能出落成一个比较高挑的绿珠?听说马奶有助于小孩长高呀!”
王敦所提出的传言不虚,至少在宋禕身上应验了。发育期的宋禕在初潮来后一年之内,身量就长到了晋尺(晋朝一尺约为二十四点二公分)的六尺六寸多,相当于后世公制的一米六零,超出了母亲约莫四公分。只不过,后来宋禕连续承受丧母、失身的惨痛打击,心情未免太低落,胃口变得很差,就仅仅再长了少许,长到大概等于后世公制的一米六三就停止了。
纵然如此,宋禕还是达到了类似北方女子的高度,况且骨架子由于来自南方的遗传而较窄,特显修长。加上她在发育期尚未结束时迁至江南,日益吸收了鱼米之乡的滋养,肤质越来越水润,肤色也越来越白净。
随着年岁增长与心智成长,敏感的宋禕越来越怀疑:自己小时候与母亲承蒙王敦额外施恩,会不会起于王敦早有预谋,要从小培养一名可在家宴上骄傲展示的美妾?而王敦严令军中将士不碰宋氏寡妇孤女,会不会也就是为了要把禕禕的童贞留给他本人?
宋禕私下推论至此,对王敦的憎恨就压过了感恩!然而,她始终无法完全抹煞王敦在她心目中的恩人地位,因为太清楚,假设没有王敦纵使是出于自私自利意图所给的一切,寡母孤女在乱世的遭遇只会更加不堪…
正因为无论如何,宋禕否认不了王敦的再造之恩,所以她忍耐着王敦加诸于她的种种亲密举动。
儘管她打从极为痛苦的第一次过后,一向由衷厌恶王敦的碰触,并未经由日久习惯而好转,她却想开了反正多一次少一次都终归躲不过,就不曾设法找藉口推託,总对王敦百依百顺,让王敦浑然不觉她心怀怨懟...
王敦在所有侍妾之中最喜爱宋禕,乃至于到了某次战场箭伤造成严重后遗症之后,听从大夫与幕僚的忠告,戒除女色,毅然遣散了侍妾们,却单独留下了宋禕。这使得宋禕暗中叫苦:为什么,自己得不到同样的自由?
粗枝大叶的王敦并没察觉宋禕其实想走,反倒认定宋禕必然庆幸保住了安稳富裕的生活,就故意笑问:“你可知道,本将军为何把她们都遣走了,只留着你一人?”
“禕禕不知。”宋禕小心翼翼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