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节(2 / 2)

加入书签

u(up)夸克,d(down)夸克,s(strange)夸克。

中文译作“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

“夸克”模型在问世之初,如同历史上很多伟大构想一样,受人怀疑,无人问津。

甚至连盖尔曼本人也不太敢相信夸克真的存在,他倾向于把夸克解释为一个有用的数学概念,而非一个真正的粒子。

盖尔曼对于夸克的实在性问题的态度是能躲就躲。

一方面他阐述夸克模型的优点,另一方面他只说夸克模型是数学的,虚构的,绝口不提夸克是真实粒子。

盖尔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如果夸克没被找到,请记住我从来没有说过它们存在;如果它们被找到了,请记住是我最先想到了它们。”

总而言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夸克模型在理论和实验上都饱受质疑。

1970年的时候。

昨天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格拉肖提出了第四种夸克,也就是charm夸克,简称c夸克。

消息传出后。

和盖尔曼当初一样,格拉肖的理论也遭受非议。

当时有大量物理学家反对夸克模型,他们认为3种夸克已经够糟糕了,谁还需要第4种夸克呢。

况且为了解释一个现象,就强行扩充一味夸克,似乎也过于牵强。

然而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在1974年11月,丁肇中先生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将其命名为j/ψ。

当时大量证据表明,j/ψ粒子就是由格拉肖预言的c夸克组成的。

后来粒子物理界将j/ψ的发现称作“11月革命”,是夸克模型的胜利,同时亦是一系列和夸克密切相关的规范理论的胜利。

此后夸克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陆续又有新的夸克被发现,并且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数字:

6。

也就是所有强子物质,都由六种夸克互相组成。

当然了。

6味夸克的确定不代表基础物理走到了终点,而是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

夸克到底有多少种组合?

虽然由于夸克禁闭的存在,夸克没办法单独形成物质。

但这些年来,不停有各种多夸克粒子被发现。

比如2014年的时候lhcb发现了四夸克态粒子z(4430)^+,引发了粒子物理界震动。

然后这头还没震完呢,2015年lhcb又宣布发现了五夸克态粒子——还是两种,分别叫pc(4450)^+和pc(4380)^+。

而且你以为这就好了?

错了。

没过俩星期,他们又发现pc(4450)^+这颗粒子,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五夸克态粒子pc(4440)^+和pc(4457)^+组成的……

据说那段时间,cern请了十多位心理医生去给lhcb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做心理辅导……

当然了。

即便是pc(4440)^+和pc(4457)^+这两颗粒子,在间域上也要远大于目前威腾等人在分析的这组粒子。

随后威腾又翻了翻实验报告,把精力放到了目标粒子的夸克结构上。

毕竟眼下尼玛已经排除了η介子的修正效果,也就是说这两颗微粒不可能是个重子和一个介子粘在一起形成松散结合的结构。

那么异常的地方必然就是在它们内部的构型了。

也就是……

奇异强子。

cern给出的报告非常详实,厚厚一大叠不下三四厘米,光是与夸克有关的报告就不下一厘米。

夸克事例的相关报告不同于亚原子粒子报告,它显示的主要是低动量但高纯度的数据,主要分析的重点在于质量峰和接近阈值处的宽结构。

刷啦啦——

威腾快速的查阅着拟合信号区双j/ψ道的质量谱,他的关注重点只在于出现明显分层的α信号。

然而在流水线般翻过某张页面的时候,威腾的食指忽然一顿。

接着他重新将翻过的页面,再次翻回了面前。

威腾的目光在其中某行数据上停留了足足好一会儿,平静的目光中毫无征兆的露出了一丝惊骇。

只见他将这张报告独立放到一旁,像是课堂上老师喊出了交作业时的学生般,有些慌乱的翻找起了数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