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节(2 / 2)

加入书签

“大概是1954年7月左右吧,默里·盖尔曼先生的格拉斯哥会议上与a·佩斯联名提交了有关奇异数方面的论文,并从实验中总结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Δ/=1/2的选择定则。”

“您看,这里……还有这里的波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移,偏移量刚好是前一段的1/2左右。”

“所以根据选择定则的变式推导,很明显荷电中心也应该是+1/2,也就是一枚带正电的粒子。”

“既然粒子带正电,那么显然就是正Σ粒子了。”

“小韩说的没错。”

听到徐云这番话,一旁的赵忠尧也很快点了点头,同时眼中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盖尔曼的这个理论也算是他的成名作了,当年我在耶鲁大学旁观核物理实验的时候见过他一次,那时候他就展现过很强的天赋。”

“当时耶鲁大学还给我开过一个待遇,说是如果我留在了耶鲁大学,他们立刻就能安排默里做我的研究生——据说这还是默里本人的意见。”

“如今一转眼小二十年过去,默里的名气都快比我大了,不过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奇异数可不是他的能力上限。”

“或许再过个几年,他还能搞出什么大新闻也说不定呢,或许最后还能青史留名?啊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赵忠尧此时大抵只是听到了熟人名字所以产生了些许追忆,不过一旁的徐云却想到了很多事情。

盖尔曼和赵忠尧的这段关系可不是赵忠尧给自己贴金,而是盖尔曼亲口所述、由约翰·施瓦茨记载在《基本粒子与宇宙:向默里·盖尔曼致敬》中的内容。

赵忠尧老爷子在1930年前后就已经享誉国际科研圈了,抗战胜利后为了能凑到加速器的零部件又去了趟海对面。

第二次的时候他四处寻访串门,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和耶鲁大学都待过很长时间。

盖尔曼则在14岁那年便考入了耶鲁大学,赵忠尧留美那段时间他刚好即将本科毕业,于是便生出了想在赵忠尧名下读研的想法。

那时候赵忠尧其实也挺喜欢这个小青年的,没少给他开过小灶。

可惜当时赵忠尧注定不可能留在海对面,于是盖尔曼和赵忠尧最终还是错过了这段师徒情缘。

在原本历史中。

赵忠尧在98年去世,盖尔曼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但在赵忠尧去世后的那年,盖尔曼便特意飞到华夏祭拜了一次老爷子。

不过徐云此时所想的并不是赵忠尧“错失”了一位在物理学史上都能排进前五十的顶级学生的遗憾,而是在感慨赵忠尧的选择。

在当时那个时代面对海对面开出的条件,赵忠尧却依旧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华夏,一般人说实话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而且徐云毫不怀疑,即便赵忠尧在1947年知道了未来盖尔曼的成就,他依旧会选择回归自己的祖国。

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肉麻,但有些人的心真的生来就是红的。

而就在赵忠尧说话的同时,从设备室完成任务的王淦昌也刚好回到了操作室:

“老师,分析结果怎么样了?”

赵忠尧闻言将桌上的另一份复印件递给了他:

“刚出结果,还在看呢,你来的正好,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吧。”

王淦昌闻言立刻接过稿件,看了几眼后很快眉头一扬:

“1.83mev?咱们第一次就检测到了正Σ粒子?”

很明显,王淦昌也一眼判断出了这颗粒子的电性。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毕竟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反Σ粒子就是王淦昌本人发现的,他要是看不出来才怪呢。

因此众人倒也不以为意,再次看了下去。

比起第一页报告,第二页的内容就略微“非酋”一些了——这份报告没检测到任何粒子。

接着第三份同样如此……

第四份出现了质子的波峰……

三十多份报告过后,众人的主要发现依旧停在正Σ粒子上。

不过赵忠尧和王淦昌等人的脸上并没有露出失望或者不耐烦的表情。

硅探测器上总共有132个模块,每个模块可探测47个像素点位置,撞击后的粒子不可能均匀散落在每个像素点上,所以有空档报告实在是太正常了。

当年王淦昌等人足足分析了四万多张图片,才找到了反Σ粒子呢。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

眼见众人都在忙活而自己却无事可做,一旁的李觉忍不住搓了搓手,对赵忠尧问道:

“老赵,同志们都在做事儿,就我一个人啥都没干在边上看戏……这不太合适吧?你看我有啥能帮上忙的不?”

“不是我吹,咱老李年轻的时候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哪怕是现在怎么着也算是个技术型领导不是?”

赵忠尧:

“……”

刚才是谁说自己瞎了的?

不过赵忠尧倒也能理解李觉的尴尬,于是想了想,从边上拿起了个尺子。

只见他在一张报告上某个图像的纵轴坐标处沿横轴画了条直线,对李觉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