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险为夷 朱总(2 / 2)

加入书签

中堂两边各摆了八把椅子。郭氏旧部将领沿袭蒙元的规矩,以右为尊,抢先坐满了右边五个座位,剩下最后三个空座。汤和、邓愈、徐达、郭兴、郑遇春、吴良、吴禎依次坐在左边。按照朱元璋的授意留下最后一个空座。郭英站于空位左侧。

朱元璋有意后到,冯国用、冯国胜跟随。朱元璋叫郭英到对面空椅上坐下,自己则在左边那把空椅子坐下。冯氏兄弟佩剑站于他的背后。郭氏的将领见了,有的偷偷窃笑。

开始讨论军务公事,各位将领如同木偶之人,皆不开口。朱元璋询问某事是否如此处理,个个不置可否。于是,朱元璋开口剖析事理缘由,有板有眼,头头是道。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再问大家可否,将领们纷纷赞同,不得不服这个27岁的总兵。第二次开会,朱元璋坐到左边的头座。

执政不久的一天,朱元璋偶然走出州衙。见一个小孩站在门外,便问:“尔在此做甚?”

小孩答道:“候我爹。”

“尔爹在哪里?”

“在这里养马。”

“尔娘呢?”

“也在这里,却是不敢和爹相顾,只以兄妹相呼。我不敢入,故在此偷偷等候。”

朱元璋为之感到悲伤,即刻召集全部将领,严肃地说道:“诸军自滁州来,多虏人妻女,使民众夫妇离散。军队没有纪律,何以安众?尔等起义造反不就是因为心有不安吗?明日,凡军中所虏妇女,全部送到州府。凡是不送的,以抢劫罪论处。”

郭氏旧部,土匪习气较重。攻占一城就大肆抢劫,不分贫富。不仅抢劫钱财,还掠夺百姓的妻子作为老婆或小妾。这次进入和州,旧病又犯。郭氏的将领到此皆是单身,有老婆的也都在滁州。张天佑占领和州后,郭氏的将校几乎每人霸占一个民女。朱元璋的将校绝大多数安分守己。

第二天,朱元璋派人沿街鸣锣发出号令,召集全城被抢妻子的男子到万户府集中,认领妻子,同时派出亲兵监督将领是否送来所抢妇女。妻子被抢的男人半信半疑,纷纷来到州府。

朱元璋命令妇女集中在府门之内,男子列于门外两旁。然后逐一释放妇女出来,命她呼喊丈夫的名字,接着果真有男子出列,夫妇相认。于是让他们回家。结果没有不是夫妇而胡乱相认的。一对对夫妻重新团聚,阖家欢喜。此事传遍全城,百姓纷纷赞扬朱总兵。

朱元璋非常重视防御工事。上任后制定了一个规矩:与将领们分段负责城防的维修工程,限期三天。第三天,他完成自己的一段工程后,下午马上检查其它各段,发现郭氏旧部将领的工程均未完成。

第四天早上,他叫人把原来的州官座椅搬出一把放在中堂木案前,面南而坐。令谢成佩刀站立他的左侧。命十名佩刀亲兵在左右将领座椅背后两米远肃肃而立。会鼓敲响五遍后,大小将领全部到齐,发现场面异常。

有的坐下后自言自语:“这是怎地耶?”

朱元璋站起来,举起郭帅亲笔书写的白帛任命书,板着脸对大家说:“总兵,主帅任命也,非我擅兵(独揽兵权)。且大事,总兵不可无约束。今修城皆不如约,是何由缘?自今日起,再给尔等两日。若违令未完者,军法从事,绝不留情!”

郭氏将校这才明白,背后肃立佩刀亲兵的含义。他们心生恐惧,纷纷表态:一定完成。随后,个个亲自上阵,督促士兵和民工加班加点,两天之内终于完成。

1355年二月辛巳(二十四)日,已经警醒的元廷派出官兵十万围攻和州红军。

朱元璋毕竟不像张士诚,又没有称王立国,因此元廷元军还是轻视朱元璋。加上罢免托克托造成的后遗症,几路兵马组成的十万元军犹如张开的手掌,没有形成拳头。到达和州城外的只有四、五万兵马。

朱元璋带领一万将士同仇敌忾,坚守和州,并派出两支骑兵小分队出城运动作战,骚扰围城的元军、偷袭元军的粮库。战斗持续了三个月,元军伤亡惨重,又至夏季,天气开始炎热,元军中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都不适应,无奈而退兵。

此时,和州已经严重缺粮。朱元璋和李善长商量时,李参谋说道:“有元军的地方必有粮食。尔可派四路探子,由近而远打探。一路向东北乌江乡;一路向西北善后乡;一路朝西到元军控制的含山附近;一路朝南往白桥乡方向。

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探到朝廷的淮南民兵元帅陈埜先在和州西北的鸡笼山屯有兵马,太子图沁和朝廷枢密副使(从二品)弁珠玛统领的两支队伍驻扎在含山县东郊的新塘庄、高望村。

他打开地图研究,发现新塘庄位于从含山到和州城南的一条长江小支流边,而高望村离这条河流也不远。

三月的一天,朱元璋携徐达、赵德胜等人率领队伍、带上马车首先攻打鸡笼山。

当晚,赵德胜率兵夜袭陈埜先的营地,拔下板门、铁长官两个附寨,缴获了一批粮食。

事后,朱元璋任命赵德胜为总管府先锋。他感觉到这个已经30岁的汉子不仅沉稳勇猛,而且寡言少语,非好大喜功之人,就叫他跟随时年23岁的徐达。

接着,朱元璋又乘热打铁,带上徐达、赵德胜和李善长及马车队沿着支流西行,袭击了新塘庄、高望村的元军,获得一大批军粮。李善长就地雇船,顺江而下把粮运回了和州。接着,朱元璋分出一半运往滁州,交给父帅。

春末夏初本是青黄不接之际,加上连年战乱,到处粮食匮乏。这时,濠州地区也严重缺粮。孙德崖的探子打听到朱元璋保住和州、袭击元军夺取了不少粮食,立刻报告孙帅。于是,孙德崖决定移师和州,想分享这批粮食。孙德崖事先不打招呼,直接带领两万人马来到和州城下。

门卫看见大队兵马,赶紧关闭城门,报告朱总兵。朱元璋听了很不高兴,估计孙德崖是来分食。朱元璋厌恶红军之间闹摩擦,搞火并。出于礼貌,他先把孙帅请进州府。

孙德崖诚恳地说:“濠州已经山穷水尽,请贤侄让我的队伍在这里暂住数月,我以两倍的市价购买尔的粮食。有了机会马上撤出。”

朱元璋本想拒绝,又担心他心生不满,依仗人多势众发难、造成火并。犹豫了半天,答应说:“孙帅,我的一万兵马、一万百姓也要吃饭,这些粮食也维持不了多久。不过,可以让尔暂住,给尔一点粮食。但是,尔必须先应我的三个条件。”

“好好!尔说。”

“第一,尔只能带领一百护卫住在城里,其余的住在城外。第二,尔只能驻扎两个月,下个月麦子就熟了。第三,命令尔的部队不许骚扰百姓。征收夏粮要给钱。”

孙德崖为了渡过难关,一一答应。

郭氏的一个将领心里一直不服朱元璋,派人将此事告诉了郭子兴,还说:朱元璋这是讨好孙德崖,为将来做打算。

郭子兴一听,大为不快,心想:你有粮食是吧?你讨好他,为什么不讨好我?这样下去怎么行?我必须到和州去,惩罚这小子。

朱元璋听说义父要来,就对守城将领说:“郭帅就要来了,白天不可能到,应该是晚上到。他到了马上告诉我,我要亲自迎接。”

不久,郭子兴、郭天叙带领一万人马于晚上到达和州。他发现孙德崖的部队驻扎在城池的西北方,就命令右总兵郭天叙把部队安置在城池的东北方。两部营寨间距约1000米。当时守门的小头领和朱元璋有点嫌隙,就没有马上报告他,而是先把郭帅领到驿馆,然后才告诉朱元璋。

朱元璋急速赶到驿馆,叩见父帅。郭子兴见到他,一脸怒气,不说话。朱元璋单腿跪地,不敢抬头。

过了一会,郭子兴问道:“尔是为谁?”

朱元璋仍旧低头,答道:“子为父帅。”

郭子兴又喝问:“尔的罪责可要逃避?”

朱元璋低头轻声解释说:“元璋诚然有罪,但家事虽急亦可缓办,外事则当尽快处置。”

“何为外事?”

朱元璋慢条斯理地说道:“孙德崖已在此地。昔日义父在濠州深受其害,不得已抛弃堂皇的帅府到了滁州。今日义父到此与他相见,难道没有往日的遗憾?此事令我担忧!”

郭子兴听了,终于沉默不语。怒气渐渐消散。

第二天,孙德崖听说郭子兴到了和州,心中不安。第三天早上,例会会鼓响五遍后,派人到州衙告诉朱元璋:“若尔翁(岳父)来了,我将他往。”

朱元璋大吃一惊,猜测会有变故。他一边叫人通知义父做好防范准备,一边前往孙家面见孙德崖,刺探性地问道:“尔为何急着走?”

孙德崖实话实说:“尔翁难以共处,故去。”

“尔打算到何处?

“先到含山看看。”

朱元璋观察、感觉他的脸色、话音,没有虚假之意,就建议道:“今日两军合处一城,一军突然全部开拔,恐天下会有不和的看法。孙公应当留后,令军先行。”

“恁子(这样)可。”孙德崖爽快地答应。

朱元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要孙德崖殿后出城,引发了祸端。

孙德崖城外的大部队启程时,朱元璋叫上谢成、李新买些酒肉来,陪他出城饯行。其主将左总兵对孙帅殿后多了个心眼,邀请他陪行一段路。走了十里,装腔作势地请朱元璋再陪走一段路,不让返回。一片不祥的乌云笼罩了朱元璋的心头。又走了十余里,突然,朱元璋的一个亲兵快马来报:郭帅和孙帅发生械斗,死了一些人。

朱元璋顾不了那么多了,扫了随从谢成、李新一眼,叫声“走”就策马急速返回。孙德崖的总兵回过神后,叫上几个人随后追赶。不久,朱元璋遇上孙德崖殿后的一些兵马堵住了驿道。朱元璋未带兵器,单骑过去,看见不少是认识的将士。

一个小头领上前质问朱元璋:“尔的人杀了我的兵,可是预谋?”

朱元璋和颜悦色地答道:“我因送尔主将已出城,哪里知道城里的争斗!我才听闻,正是回去调和。”

孙帅的将士不相信,拉住朱元璋的马衔,围着他一起返回。

朱元璋则说:“尔众我寡,何须如是?”

朱元璋熟识的一个小校便说:“且放了马衔。”

抓衔的士兵刚一松手,朱元璋立刻挥鞭抽马,疾驰而去。几个士卒跟着策马急追,一个兵追上后挥刀便砍。朱元璋身穿柳叶甲袍,虽然被创,但未受伤。

朱元璋继续策马狂奔,跑了十余里,又遇上一群孙德崖的殿后士兵。朱元璋冲过时,一兵用刀砍伤了马腿。跑了没多远,马倒人坠。摔倒在驿道右边的朱元璋狼狈地爬起来环顾四周,发现左边有一骑马者勒马观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朱元璋见是和州的一个熟人,马上叫住他。

爬上他的马,说道:快走!有人追杀我。

又跑了几里地,碰上火并后出城的孙德崖兄弟、右总兵孙将军和一群随从,朱元璋再次被擒。

孙将军的几个亲兵叫嚷要杀了他。

一位姓张的百夫长劝道:“莫急!我帅孙公还在和州,生死不知。万一无事,我等却先害朱公,郭公必然怨恨、加害孙公。我们得的只是两伤!姑(姑且)待一下,我且进城打探打探。”

孙将军于是作罢,说道:“探得消息快点回来!”

张头领进到州衙门厅,望见前院中堂木案两端,右侧坐着郭子兴,左侧坐着孙德崖,正在喝酒、吃饭。再一细看,发现孙德崖的脖子系着铁链,铁链坠于地面,另一端绕系在附近的朱红柱上。接着把朱元璋被绑架的事告诉了门卫。

他返回后,告诉孙将军说:“郭帅正在州衙中堂请孙帅吃饭,只是拴着铁链。”

然后提醒说:“若随他们杀了朱公,几乎害了两人。此时彼此无恙,事不难释(排解)。”

听说孙元帅被铁链拴着,众怒难平,他们把朱元璋的双手捆了起来。孙将军为了防止郭子兴派人来救,转入乡道,把朱元璋押到乡道旁的方桥村关押。张头领怕发生意外,当天晚上与朱元璋同处一室。帮他盖上被子后,叫朱元璋放心睡觉,自己躺在床上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孙将军还不放心,下令把朱元璋转移到路南的葛村方向,他的三个亲兵把他押到葛村的麻湖(极小的地名),找到一间草房关押。此处离方桥村有2里地,属于含山县的地盘,现在属于含山张公乡管辖。

郭子兴听说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弟弟捉住、关押,忧愤不已。第二天,急忙命徐达作为人质,去换回朱元璋。徐达带十余人找到住在方桥村的孙将军,提出以己替代朱元璋。他的亲兵马上拒绝,孙将军却默不作声。

张头领察言观色,建议道:“孙总兵,恁子无果。不如释放朱公,令他放回我帅。朱公很讲义气,天下皆知,不会食言。”

孙将军觉得此话有理有义,就留下徐达,放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到州衙,晓以利害,劝说郭子兴释放了孙德崖。然后,他佩刀带上谢成、朱文正几个亲兵护送孙德崖到了方桥村,换回了徐达。

郭子兴本想杀了孙德崖,以报被害之仇。可是过了一天一夜不见朱元璋回城,担心发生意外,就派人出城打探,留下了孙德崖的命。

双方都有些鬼使神差,终于造就了不幸中的大幸。否则,朱元璋必死,也就没有后来的朱皇帝和大明朝了!

为了搭救朱元璋,情仇交错的郭子兴选择了情,释放孙德崖。他虽然勇猛善战,但性格过于刚直,心胸狭小,旧仇未能报,一直闷闷不乐。谁也没有想到,郁闷成疾,竟然病倒在床,不能起来。张夫人和郭天爵赶到和州陪伴,直至他去世。最后,朱元璋和他们一起把郭子兴送回滁州埋葬。

郭帅的原有将领一致推举郭天叙为元帅,张天佑也附和。朱元璋不便争也不想争。由于朱元璋兵多将广,郭天叙担心无法节制,引起内乱,就写了一份任命书,拜朱元璋为左副帅。张天佑为右副帅。

随后,坐镇滁州的郭天叙晋升邵荣为右总兵,晋升赵继祖为左总兵。接着调整军事部署,把原来进驻和州的郭子兴旧部全部调回滁州。并让留在滁州的朱家军全部迁移和州。此外,派遣一个镇抚带领三千兵马到六合替换费聚的部队,让他到和州跟随朱副帅。这样做,表面上是送给朱元璋一个人情。背地里,是减轻军粮的压力。

如此,朱元璋曾经交出的近三万兵马全部回到他的手中,加上缪大亨的一万多部队、邓愈的一万余人马,他已经拥有五万兵马。从此,和州成了朱元璋的根据地。但是,除了缪大亨的部队,四万多人的军粮确实是个大问题。

注释:

1椎髻:挽锤形发髻。

2书掾:文秘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