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 2)
“拜伦!”
杰斯特罗博士叫了一声这个名字,倒抽了一口凉气,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他还是照往常一样,坐在草坪上,腿上盖着一条蓝毛毯,肩上披着灰围巾,膝上放着一块写字板和一本黄色的拍纸簿。从锡耶纳山谷吹来习习的凉风掀动着杰斯特罗的本子。朦胧中,在这座围着红墙的城市周围,起伏的山峦上葡萄园星罗棋布,山顶上是黑白条相间的教堂,这一派肃穆的景色很象古老壁画里中古时代的锡耶纳。
“埃伦-杰斯特罗,你好。”
“我的天,拜伦!你这样让我大吃一惊,我发誓要一个星期才能把精神恢复过来!我们吃早饭的时候还谈起你。我们俩都肯定你这时准在纽约了。”
“她也在这里吗?”
“当然啦。她在楼上图书室里。”
“那么,对不起,先生,我能先上去一下吗?”
“去吧,去吧,让我镇静一下。噢,拜伦,你告诉玛丽亚说我现在想要一点浓茶。”
拜伦三脚两步奔上大厅的楼梯,来到图书室。她穿着一件灰毛衣和一条黑裙子,站在书桌旁边,脸色苍白,眼睛睁得很大。“天哪,真是你!除了你,没有人象这样上楼梯的。”
“是我。”
“见鬼,你为什么又回来了?”
“我得找个工作做呀。”
“你真笨,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说你要来?”
“呃,我想我还是直接来好一点。”
她走到他面前,迟迟疑疑地伸出一只手抚摸他的脸。长长的手指发干,而且冰凉。“不过你气色好多了,体重看来也增加了些。”她说着,又突然很不自然地走开了。“我应该向你道歉。那天在科尼希斯贝格我心情特别坏,有冒犯你的地方,实在很抱歉。”她离开他,又回到书桌旁边坐下。“呃,我们可以留你在这里工作,不过象你这样突如其来,总不能叫人高兴。你现在明白了吗?”她又继续打字。就好象他刚进了一趟城回来似的。
这就是对他的欢迎。杰斯特罗又让他在这里工作,几天之内一切又恢复正常。仿佛那段波兰之行根本没有发生,他俩谁也没有下过山似的。在这寂静的万山丛中,战争的痕迹很少。只是不时缺少汽油造成一些困难。他们看到的米兰和佛罗伦萨的报纸都不谈战争。连英国广播公司广播的战争消息也很少。俄国进攻芬兰事件象中国发生地震一样遥远。
因为公共汽车不可靠,杰斯特罗让拜伦搬进来,住在别墅三楼上一间原来住女仆的房间,又窄又小,灰泥墙已经裂缝,天花板上满是印迹,下大雨时就漏雨。娜塔丽正好住在拜伦下边,二楼一间面向锡耶纳城的卧室。她对他的态度一直很特别。吃饭时,或一般逢杰斯特罗在场的时候,她总是若即若离。在图书室里,她甚至对他很粗鲁,工作好长时间一直闷声不响,他要问她什么,她就冷冰冰的,简单答复他两句。拜伦向来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引不起别人兴趣,也就把她这种态度看作理所当然。但是他始终怀念他们在波兰的那段友谊,而且奇怪她为什么对那段经历只字不提。他认为准是因为自己跟踪追到这里,惹她生气了。他又和她在一起了,这正是他要到这里来的原因,因此,尽管她态度粗暴,他依旧和一只狗与他脾气暴躁的主人重聚一样,非常满意。
拜伦到达锡耶纳时,关于君士坦丁大帝的那本著作暂时搁浅,杰斯特罗要补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最后一场赛马的文章。他在谈到人种的时候,描绘了欧洲重新投入战争的一幅悲惨景象。这篇文章具有惊人的预见性,编辑部于九月一日收到时,正好德国在这一天进攻波兰。杂志发表了这篇文章,杰斯特罗著作出版人给他打海底电报。迫切希望他把这篇文章写成一本小书,并且说如果能够对战争结果表示些乐观看法(哪怕一点点)就更好。电报还提到可以预支一大笔版税。现在手边就是这项工作。
杰斯特罗在这个小册子里,发表了一通非常有气派、有预见性、胸怀很开阔的惊人议论。他写道:德国人可能再一次遭到失败;即使他们取得了世界的统治权,他们最终也将被他们的臣民所驯化和征服,象他们的祖先哥特人和汪达尔人被驯化成为基督教徒一样。狂热或暴虐的专制是有定数的。它是一种不断复发的人类的热病,最终注定要冷却,消退。而整个人类历史将永远朝着理性和自由前进。
杰斯特罗认为德国人是欧洲的不肖子孙,自私、任性、不实际,总是想方设法破坏各种形式的不稳定的秩序。阿米纽斯用武力粉碎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马丁-路德破坏了天主教,现在希特勒又向建筑在陈旧、支离破碎的国家结构上尚且不稳定的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挑战。
杰斯特罗写道,欧洲的“赛马”许多疯狂的民族主义小国家在一小块人口稠密的陆地上展开竞争,于是一个三面环海、一面与亚洲接壤的大型的锡耶纳支撑不住了。因为锡耶纳只有一家自来水公司,一家动力公司,一套电讯系统,一个市长,而不是按照所谓鹅、毛毛虫、长颈鹿等十七个伪独立区域搞十七套,因此,欧洲照一般常识理解的统一条件成熟了。希特勒这个具有天才的坏家伙看到了这一点。他怀着一股条顿族的狂热开始着手残酷地、错误地破坏旧秩序,但重要的是他在本质上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场赛马。不管哪一方在这场愚蠢的、血淋淋的赛马中取胜,欧洲都将出现一个不象过去那样生动活泼,但却更富于理性、更稳固的结构。也许这一痛苦而健康的过程会变成全球性的,整个世界将最终联合起来。至于这一闹剧中的反派角色希特勒,也许会被追击,象麦克白斯1一样惨遭杀害,也许他会取得胜利,那么他也将最终倒台或死亡。但是,星球将继续存在,地球也将继续存在,人类追求自由和彼此间兄弟般了解与友爱的愿望将永世长存。
1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斯的主人公。
当拜伦用打字机打出反复阐述这种意见的草稿时,他想,如果杰斯特罗不是在这座俯瞰锡耶纳全景的幽静别墅里,而是在华沙度过炮火连天的九月,不知他是否会写出如此胸怀开阔、如此乐观的作品。他认为最后一场赛马里不恰当的空洞议论太多。但是他没有说出来。
娜塔丽每星期都收到一两封莱斯里-斯鲁特的信。她对这些信已经不象春天时那样激动了,那时她总奔到卧室去看信,回来时不是满面春风,就是眼泪汪汪。现在她就坐在书桌旁边,把空行空得很宽的打字信随随便便看一遍,就往抽屉里一塞。有一个下雨天,她正在看信,拜伦在打赛马一书的稿子,只听她说了声:“天哪!”拜伦抬起头来问:“什么事?”
“没什么,没什么,”她说着,脸色绯红,激动地摆着手。弹着信纸。“对不起。什么也没有。”
拜伦又继续工作,很吃力地辨认杰斯特罗写得很潦草的一句话。教授的字迹很难认,经常漏写字母或单词。他写的s和o很少封口。有些蓝墨水写的花花哨哨的字就需要人去猜测它的意思。娜塔丽能辨认,但是拜伦不喜欢她那副屈尊俯就的勉强样子。
“唉!”娜塔丽通地一声往椅上一靠,盯着那封信。“勃拉尼?”
“什么事?”
她咬着饱满的下嘴唇,犹豫起来。“我实在没办法。我得跟人说说,而你又在我身边。你猜我这只发烧的小手里拿的什么?”她把信纸弄得沙沙响。
“我知道你拿的什么。”
“你以为你知道,”她顽皮地一笑。“我来告诉你。这是莱斯里-曼逊-斯鲁特先生向我求婚的信,他是牛津大学罗兹奖学金获得者,一位发迹的外交官,一个捉摸不透的单身汉。你觉得怎么样,拜伦-亨利?”
“向你道喜。”拜伦说。
这时,娜塔丽桌上的铃响了。“呃,我的天。勃拉尼,劳驾你去看看埃伦-杰斯特罗有什么事。我已经晕头转向了。”她把信朝桌上一扔,把细长的、雪白的双手插到头发里。
杰斯特罗博士在楼下书房里,围着毯子坐在火旁的一张长躺椅上,下雨天他就经常呆在这个地方。他对面的扶手椅里,坐着一个胖胖的、面色苍白的意大利官员,穿着一身黄绿色制服,一双黑色半筒靴,正在喝咖啡。拜伦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也没见过这种制服。
“呃,拜伦,你让娜塔丽把我的居住身份证明材料找出来好不好?她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杰斯特罗又对那位官员说:“你要看他们的证件吗?”
“今天不看了,教授。只要您的。”娜塔丽正在重新看信,看见他进来就抬头咧嘴一笑。“呵,他有什么事?”
拜伦告诉了她。她脸色阴沉下来,从皮包里拿出钥匙,把书桌旁边的一个钢制小文件柜打开。“拿去吧,”她递给他一个用红带子捆着的吕宋纸夹。“会有什么麻烦吗?要不要我下去?”
“最好等叫你,你再来吧。”
他下楼梯的时候,听见书房里传出一阵笑声和兴高采烈的说话声。“呃,谢谢你,拜伦,”当他走进去时,杰斯特罗改用英语说。“就放在桌上吧。”他随后又用意大利语接着讲上星期一有只驴子闯进花园,把一小块菜地里的菜全踩坏了,把一章稿子也嚼碎了。那位官员系着皮带的肚皮笑得直发颤。
娜塔丽又在图书室里开始打字。斯鲁特那封信已经不见了。
“看起来,不会有什么麻烦,”拜伦说。
“那就好,”她平静地说。
吃晚饭的时候,杰斯特罗博士很少说话,吃得也比平时少,还多喝了两杯酒。他们在这里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过着清一色的单调生活,因此多喝一杯酒就是一件大事,第二杯酒简直等于一枚炸弹。娜塔丽终于说:“埃伦,今天那个人来干什么?”杰斯特罗正在发呆出神,这时醒悟过来,轻轻摇摇头。
“很奇怪,又是朱瑟普。”
朱瑟普原来是花匠的助手,埃伦新近把他辞掉,他骨瘦如柴,又懒又笨,是个老酒鬼,长着一头黑色鬈发,一只通红的大酒糟鼻。就是朱瑟普把大门开着,结果让驴子闯了进来。他总是干这种坏事。因为稿子扯碎了,菜地被踩坏,杰斯特罗气得要命,两天不能写东西,而且消化不好。
“那个官员怎么知道朱瑟普?”拜伦说。
“怪就怪在这里。他是从佛罗伦萨外侨登记局来的,他还谈到朱瑟普有九个孩子,现在找工作很困难等等。一直等到我答应重新雇他,才算了事。他得意扬扬地笑着,把登记表还给我。”杰斯特罗叹了一口气,把餐布放到桌上。“这些年我一直跟朱瑟普打交道,老实说,我也不在乎了。我有点累了。告诉玛丽亚把我的水果和奶酪送到书房去。”教授走后,娜塔丽说:“咱们把咖啡端到我房间去喝吧。”
“好,太好了。”
她从来没有请他到她房间去过。有时候他在上边自己房间里能听到她在房间里走动,那是微弱可爱、撩人心怀的响动。他怀着激动的心情随她上楼。
“我住在一个大糖盒里,”她打开一扇笨重的门,难为情地说。“你知道,埃伦买这所房子的时候,是连家具一道买下来的,而且保留女主人原来的样子。对我实在显得可笑,但是”
她打开一盏灯。这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刷成粉红色。粉红色和金色的家具,蓝色和金色的天花板上绘着粉红色的爱神,粉红色的绸帷幔,一只大双人床罩着带荷叶边的粉红色缎子床罩。头发乌黑的娜塔丽穿着一件棕色的旧呢子衣服,晚上冷的时候,她总穿这件衣服,但是房间瓦都1画派的布置,配上这件衣服,显得特别古怪。不过拜伦发现即使这个对比,也和其他与她有关的每件东西一样,使他感到兴奋。她把雕着罗马人像的大理石壁炉里的木柴点燃,两人面对面坐在扶手椅里,他们之间的茶几上摆着咖啡。
1瓦都(1684-1721),法国画家。
“你想埃伦为什么情绪这样坏?”娜塔丽说看,非常舒服地坐到大扶手椅里,把打褶的裙子拉得很低,盖住她那双很漂亮的腿。“朱瑟普是老早的事了。其实辞掉他是个错误。他知道全部自来水管和电线装置,比托玛索知道得更清楚。尽管他是个很脏的老酒鬼,但是,实际上修条剪枝的工作他干得挺不错。”
“埃伦-杰斯特罗出于不得已,娜塔丽。”她咬着嘴唇点了点头。拜伦接着说:“我们都在这批人的掌握之中,埃伦-杰斯特罗比你我更糟糕。他有财产,他被绊在这里了。”
“不过,意大利人都不错,他们不是德国人。”
“跟墨索里尼可没有什么交道好打。班瑞尔的建议很对。快走!”娜塔丽微微一笑。“lekhlekha,我的天,这些事显得多遥远啊。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她的笑容消失了。“我不去想华沙的事。尽量不去想。”
“我不怪你。”
“你怎么样,勃拉尼?你想过华沙的事吗?”
“想过一点。我总梦见那些事。”
“呃,上帝,那所医院,我总是一夜又一夜,围着它转来转去”
“华沙陷落的时候,”拜伦说“给我的打击很大。”他把在万湖发生的那件事讲给娜塔丽听。当他讲到那个侍者突然一转身走开时,她大笑起来。“你父亲真好。”
“他不错。”
“他大概以为我是吸血鬼,迷得你把命都快送掉了。”
“我们没有谈到你。”
娜塔丽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她又给他和自己倒了些咖啡。“勃拉尼,你把火拨一拨。我冷。朱瑟普总是弄湿木头。”他把火拨旺,加了一块枯木,火立刻熊熊地燃烧起来。
“啊,这样才好!”她跳起来,把吊灯关上,站在火旁,望着火焰。“在车站上,”她突然神经质地说“他们把犹太人带走的那一刻呀!我到现在还不敢想。我在科尼希斯贝格情绪特别坏,这也是一个原因。我很痛苦。我一直想,我当时也许能做点什么。要是我当时站出来,说我是犹太人,不跟他们善罢甘休呢?要是我们一致提出抗议呢?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可是,我们却若无其事地去上火车,眼睁睁地看他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朝另外一个方向走。”
拜伦说:“我们当时很可能少掉你和马克-哈特雷。实在很危险。”
“这我知道。莱斯里掩护了我。尽管他索索直抖,他还是站稳了自己的立场。他尽了他的职责。可是另外那些大使和代办呢,算了,”娜塔丽踱起步来。“我的全家都在梅德捷斯呀!我一想象那些善良的好人落到德国人的魔掌中——但是,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想这些于事无补,也叫人心里难受。”她失望地举起双手,然后一下子盘腿坐到扶手椅里,裙子盖在腿上。火光下除了她的脸和她那紧握着的双手外,什么也看不见。“说起老斯鲁特,”她沉默了半天之后,用完全不同的声调说。“他提出要娶我作妻子,你有什么想法?”
“我并不觉得意外。”
“是吗?我却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他在柏林对我说过,他可能跟你结婚。如果失掉机会,他会发疯的。”
“他已经挑选了好长好长时间了,亲爱的。”她又倒了些咖啡,一边喝着,从杯子边上神秘地望着他。“你们两个人在柏林,大概把我大大地评论了一通吧,是不是?”
“没有特别评论你。他提到最后一天在科尼希斯贝格你对他的态度,跟对我的态度完全一样。”
“那天我简直觉得可怕,勃拉尼。”
“没什么。我想,我很可能惹你生气了,因此,我问了他。”
“真有意思。斯鲁特还说了我些什么?”
她那低沉而颤抖的说话声,火光下闪烁着愉快光芒的眼睛,使拜伦不能平静。“他说,我要是被象你这样的姑娘缠住不合适,还说,他从第一眼看到你开始,心里就没有过一刻平静。”
她满意地低声笑了。“这两个评语很准确,我的好人。他还说什么?”
“就说这些。他给我开书单那次讲的也是这些。”
“是啊,这不就是真正的斯鲁特吗?想用他的学问来影响你!这件小事正好是个证明。他当真把我们的事全都告诉你了?把他跟我的事?”拜伦摇摇头。
娜塔丽说:“你去给咱们弄点白兰地来好吗?我想喝一点白兰地。”他跑下楼,又拿着一瓶酒和两只闪闪发光的酒杯跑回来。娜塔丽用手旋转着白兰地酒杯,眼睛一直望着球形的杯子,很少抬头看他。她突然一口气滔滔不绝地把她跟莱斯里-斯鲁特的事全讲出来了。她讲了好长时间。拜伦很少说话,只是偶尔往火里加劈柴打断了她的话。她讲的这种事是很普遍的,一个年岁比较大的聪明男子跟一个少女随便玩玩,结果竟弄假成真,堕入情网。如果她决心嫁给他,只能给他的生活造成痛苦。她说,他并不愿意娶她,主要因为她是犹太人。和犹太人结婚,对他的前程不利。他态度一直暧昧也就是为了这个。现在,两年半之后,有这封信在手,如果她需要他,她就能得到。
拜伦痛恨这个故事的每一个字,但他还是觉得神魂颠倒,并且怀着感激的心情。这个一向守口如瓶的少女终于向他披露了她生活中的隐秘。她按捺不住说出了这些话,结束了他们之间自华沙以来奇怪的紧张局面,结束了他们之间的一场小小的假战争——图书室里长久存在的敌意的沉默,她经常回避他,躲在自己房间里,以及她那种屈尊俯就的奇怪态度,这一切都结束了。她在讲这些事的时候,他们彼此关系越来越亲密,波兰一个月冒险之行中他们也不曾这样亲密过。
有关这位姑娘的一切他都感兴趣。即使是她讲述自己跟另外一个男人的恋爱故事,又有何妨!至少拜伦是在跟娜塔丽-杰斯特罗谈到娜塔丽-杰斯特罗,这是他早就渴望的了。他倾听着她那很甜的、低沉的、偶尔带着纽约特点的说话声,他还能凭着火光看见她的手随便打着手势,有时伸出手掌一挥,突然停在半空,总看到她这个手势。只有娜塔丽-杰斯特罗一人在他心目中占有和父亲同等的地位。他几乎同样渴望跟父亲在一起,听父亲讲话,或是讲给父亲听,尽管他最后不得不克制自己,退出父亲的房间。而且,他知道,几乎每次谈话总是让维克多-亨利生气或失望。至于母亲的温暖,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他承受着母亲的爱抚,但又嫌母亲喜怒无常。他父亲很可怕,娜塔丽也跟他一样可怕,何况这个黑黑的少女,他当初一见到就渴望拥抱她,但又觉得没有希望。
“好,你都知道了,”娜塔丽说。“要说起来没有个完,不过大致就是这些。再来一点埃伦的白兰地怎么样?你不再喝一点吗?这是特别好的白兰地。奇怪,我平时并不喜欢它。”
拜伦给他两人又倒了些酒,尽管他自己的那杯酒并没有喝完。
“我整整一天都在纳闷,”她呷了一口酒说“为什么莱斯里现在认输了。我想,我知道什么原因。”
“没有你他很寂寞,”拜伦说。
娜塔丽摇摇头。“莱斯里-斯鲁特在布拉赫途中的表现太叫人恶心了。为了这一点我很看不起他,我也让他明白这一点。这是个转折点。此后他一直在追我。我揣摩自己也一直在躲他。他来的信有一多半我都没有回。”拜伦说:“你总是把那件事夸大了。他只不过”
“别说了,拜伦。别跟我拐弯抹角。他只不过脸色吓得蜡黄,拿我当借口,躲在我裙子背后。瑞典大使一路当着他的面嘲笑他。”她把自己的一杯白兰地几乎一饮而尽。“要知道,一个人的勇气可是没有办法的事。如今好象也不怎么重要了。你可以是个世界的领袖,但同时又是一个卑鄙的懦夫。希特勒大概就是这种人。这种情况还会有。将来还会不断发生。我不是说我不愿意嫁给莱斯里-斯鲁特,因为他被炮火吓破了胆。在火车站他的表现还是相当好的。不过,我敢说这肯定是他向我求婚的原因。他用这来表示向我道歉,而且重新做人。这可跟我少女时代理想的对象不完全一样。”
“这正合你的心意了。”
“我也不知道。还有许多障碍呢。比如我的家庭。我告诉父母亲说我爱上一个基督教徒时,他们大发脾气。发了这通脾气我倒不觉得什么,我父亲可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现在又该掀起一场风波了。而且,莱斯里向我求婚很奇怪。时间、地点都不怎么合适。要是回信接受他的要求,他就是骑着自行车也会跑来的。”
“如果他当真是这种傻瓜——不过我对这一点非常怀疑,”拜伦说。“那你就让他骑自行车回去好了。”
“再有就是埃伦。”
“他不会连累你。他迟早要离开意大利。”
“他非常不愿意走。”
“咱们不在的时候他不也照样活下来了。”
“呃,那是你这么想。你当初该看看我回来的时候图书室和书房成什么样子。乱七八糟。而且他那几个星期一点东西也没有写。埃伦老早就应该结婚,但是他不肯,因此他有好多事需要别人操心,照顾。他甚至连一支铅笔都削不好。”
拜伦开始怀疑,娜塔丽现在这样激动和多话,是否因为多喝了白兰地。她说起话来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连气都透不过来了,眼睛也象发狂的样子。“此外,你知道,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
她瞪着眼睛看他。“你真不知道吗,勃拉尼?一点也不知道吗?你一点也没感觉出来吗?你就说吧。别再这样了。”
娜塔丽-杰斯特罗朝他瞟了一眼,这充满着诱惑的突然一瞥,简直使他陶醉了,他勉强结结巴巴地说:“我想,我不知道。”
“那好,我来告诉你吧。你已经成功了,你这个坏蛋,你明明知道。你从第一天来就想要做的事,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爱上你了!”她又朝他瞟了一眼,眼睛闪闪放光,瞪得老大。
“瞧瞧你这副吃惊相。难道你不相信吗?”他用非常沙哑的声音说:“我但愿不是在做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