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1 / 2)
“你有病啊,你找人合租干嘛?”顾思宁摸摸头发。
齐照拳头紧了又紧,没好气道:“滚蛋。会不会说话的?”
她不是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这段时间我想陪陪我爸妈。”
齐照沉默了会儿,说:“你不焦虑就行。”
“不会。准备回来的时候,也担心过。留在祁洲好歹一年有固定的几十万拿,这回来了要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只能吃老本,以后面试还要想该怎么解释这段空窗期。但真到家了反而不担心了。”
那些关于觉得自己越活越不像话的想法,在回家之后,反而变平静了。这里让她感觉踏实,就像一只蜗牛缩回了自己的壳里,不管外头再怎么动荡都觉得安心。
“我感觉我大学那会儿还挺拧巴的。”
看见别人太优秀,就暗地里较劲儿,其实跟人家本来就不搭噶,但就为了那么点心思,硬讨厌,硬把自己变得一看见对方就心虚就害怕的样子。
看人不顺眼呢也忍着,总觉得不能让别人尴尬,不能让人难堪,要给人留点面子,所以总是在吃亏、吃苦,然后又埋怨自己怎么总在吃亏、吃苦。
“现在不拧了?”
“也拧,但是好很多了。”她站在天桥上,看着底下的车流,轻轻笑开,“我真的是长大了。我现在竟然觉得没什么事儿比我自己更重要了。”
齐照侧身望着她,视线柔和下来,“是长大了。”
这几年里他们不在一处生活,关系虽然如常,却还是错过了许多。这点让人觉得遗憾。
他轻声道:“你现在真的特别好。”
比他好。
“嗯。”顾思宁笑着说,“我知道。”
第10章 .善于包装
相聚时光总是短暂。
齐照修完了年休假,回到杭州大厂继续做社畜,周子璇被导师“传召”,也早早结束假期奔赴学校实习,至于顾思宁,没等这个夏天过完就收到了好几份面试通知。
北京上海深圳宁江,天南海北,哪儿哪儿都有。
顾思宁几乎是来者不拒,半是旅游半是面试,状态不差但一直觉得差了口气。
最后一个在宁江,不同于前几家做游戏做软件之类的公司,这是一家正儿八经做影视项目的,有几部出品的电影,顾思宁还买票去看过。
收到邮件的时候,她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比起那些专业出身的编导编剧,自己连半吊子都算不上。
顾思宁犹豫再三还是跟对方确认让自己去面试的原因,对方回复是看到了她以前参与制作的微电影。
那是她刚上大一时参加的一个微电影比赛,讲述的是一个女生拥有哭泣就会下雨的超能力,而男主作为一个气象学的高材生面对无解的天气,被牵引着靠近,两个人互相治愈的故事。
剧情称不上百转千回,但设定新颖,画面也好看,只是可惜婉转的爱情跟“理想与梦想”的主题一点不搭,所以什么奖项也没捞着。
“你对气象这一块儿的描述非常动人,所以我们觉得你是有这方面的潜力的。”
顾思宁:“啊?气象的潜力吗?”
对方一愣,紧接着笑起来,说:“是用镜头讲故事的潜力。”
嗯,不得不说搞艺术的人是最懂怎么让人心潮澎湃的。
于是在这股力量的驱使下顾思宁又恶补了好几天的镜头语言,在可以粗略地分析完一部电影的所有镜头后,毅然踏上了去宁江的路。
脚实打实地踩在了宁江站,顾思宁忽然一阵恍惚。
曾几何时,她狂热地想留在这个城市,只因为另一个人。现如今,她也想留下,只是脑子里在意的却是一定要通过面试,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再多一个可能性。
跟公司约的时间是下午两点,顾思宁不敢耽搁,在路边便利店对付了一顿午饭,抓住一点空隙继续恶补知识。脑子里时不时蹦跶出一堆预想的面试问题,她挺直背脊,嘴唇翕动着,在心中默念出回答。
踏入优文时,她便正视前方,眼神不敢乱瞟,生怕露怯。
这批来面试的人有四五个,年纪都差不太多。
试完稿后,顾思宁大着胆子跟人聊了几句,发现大家几乎都不是编剧编导出身的,有的经验也不算特别多。
这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不是同一起跑线,但线差得不算太远。
身边的人被一个个叫走再也没回来,有点像武侠小说里有去无回的杀手组织。
这个念头让顾思宁觉得好笑,但作用不大,走进那间大会议室时,她手心里还是汗水涔涔。
会议桌对面坐了五个人,有男有女,还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面孔极其熟悉。
顾思宁觉得眼熟,后来有人倒了茶端过来,那人开口言谢,她瞬间就认出了声音。
那是前段时间大火的纪录片里的旁白配音——郑翀。
她脑子又抽风了一下,视线直直地悬在那人身上,说:“您好,请问您是郑老师吗?”
郑翀点点头,依然是耳熟能详的腔调:“我是。”
顾思宁克制不住地惊呼了声,一瞬间的兴奋后,捂住了嘴,意识到这动作的多余后又懊恼地拿开手,诚恳道歉:“不好意思啊。”
“你不用紧张。”最中间坐着的中年女人面容平和,声音沉稳,算不上亲切也算不得严苛。
顾思宁来之前在这家公司官网上看见过她的照片——袁尧,优文传媒的创始人。
真是没想到这场小面试,竟然连大老板都过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