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 / 2)
如果提不出更好的建议,就让他们自己决定,他只要利润。
那么,多一间铺面怎么处理呢?卖掉肯定不行,这个铺面十年后价格可能翻到10倍,也就是1万8千一平方,要卖也得那时卖。
实在没有办法,只有租出去。
那天在电影院和涂艺“吕”之后,两人消停了几天,杨舒力知道,这可能是暂时的平静,还会有更猛烈的反扑。
星期六上午,杨舒力在自己房间背起相机包,却有些犹豫。
街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既能记录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也对自己的艺术能力有培养,对爱好摄影的人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
但前两次上街拍摄,弄得他有点不愿掏相机了。
只要相机一掏出来,周围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关注度太高,太拉风,他有点受不了。
担心这样拍下去,重庆市会传言,说二中有个学生,拿着奇怪的相机到处拍照。
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突然有个好点子,赶紧出门。
从四方井的家里到北宏路距离不短,中间有一些小巷,照理说这种小巷风情最合适街拍,但在小巷里走了好长一段,只掏出来拍过一次。
看到一个老建筑,说是本世纪初建的,大门是那种厚重的双开门,在那等着,等到周围没人时,从包里掏出相机赶紧拍两张。
对面过来一个中年男人,看见杨舒力手上拿的玩意,停下来看着,问道:“你这是什么?”
“相机。”
中年男人微微点头,又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这个地方要改造吗?”
“不是,拍着玩的。”杨舒力说完,把相机放进包里,走了。
到了元酥肉店,薛琪一如既往地在柜台前忙碌,杨升元则在操作间和柜台来回跑。
杨舒力在操作间和向叔叔聊起来,就是操作间需要多大面积,在百福广场的门面能做成什么样?
向叔叔说,这个店面是不规则店面,操作间设置得比较大,实际上不需要这么宽,百福广场的店面,他测量过,操作间占一半面积,剩下的作为卖场仍然很宽敞。
杨舒力问这些,只是个借口,今天来店里,是想拍照。
记录一下元酥肉的工作场景,以后是美好的回忆,杨舒力为这个点子得意。
在操作间拍了几张,又到卖场拍,从后面对着薛琪和顾客拍了几张,都是端在腰间拍的。
“哥,你这个是啥子?”薛琪回头问道。
“相机。”
“照相机?”薛琪吃惊地喊道。
等薛琪接待了两个顾客,停顿下来,杨舒力喊道:“薛琪,转过来,给你拍一张。”
薛琪转过身,脸上已经浮现出笑容,他抬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做了个v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