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2 / 2)

加入书签

明经就是通晓明白经书的意思。

博士也是夫子的另一个称呼, 也有职位的意思。

明经博士, 意思就是精通经书的老师。

而明经博士,也可以按照他们所教授的内容, 分别称呼。

就像老师都可以喊老师。

但分开来说,就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等等。

县学里的称呼也差不多。

教《诗经》的就叫诗经博士。

教周易的就叫周易博士。

去年诗经博士,周易博士,尚书博士都讲了自己擅长的内容。

今年要学《礼记》,自然也换了最精通礼记的博士。

但礼记要分两位老师来讲。

一个是秀才,平日带大家通读。

另一位是举人,只能抽时间来教学,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乙等堂,乃至甲等堂。

举人博士极为年轻,今年不过三十五岁。

是浙东余姚人,江浙读书风气之盛不必多说。

那里出来的夫子,多擅长《礼记》《礼仪》《周易》,他能在这教学,也是看了县令的面子。

今日是举人博士头一次出现在丙等堂,学生们根本坐不住。

中午吃过饭,所有人都坐到自己位置上,只等着礼记博士过来。

这可是举人啊!

三十五岁的举人。

这个年纪明明可以再考,或者去当官。

当然,现在的官场,举人想要立刻当官,必须进候补名单。

之前赵夫子好友,黄举人那个是例外。

他是被卷入科举舞弊,所以给的补偿,而且黄举人也只是当了个偏远的小官。

但是三十五,真的可以再考!

考上进士,那这辈子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不继续考。”

“刘嵘你知道吗?”

刘嵘的祖父是举人,或许他知道?

刘嵘只把自己听说的讲了下:“我祖父考上举人,已经五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候的士子比之现在不算多,所以考上举人之后,遴选两三年就有合适的位置。”

“五十多年过去,天齐国多了不知多少举人进士,但官职就那么多。”

“殷博士应该还会再考,来咱们这教书也是备考。”

剩下的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了。

职位是固定的。

考上功名的却越来越多。

所以想要进候补名单都要排队。

听到这,大家的热情似乎少了点。

刘嵘却又道:“殷博士是浙东人,他们当地科举又盛,能在当地考上举人,实在了不起。”

“而且浙东一带,特别是余姚当地,对礼记的理解甚好,远超其他的地方。”

“天齐国各处开馆收徒,首先想要的,就是浙东余姚出身的夫子,专门教导这几门课。”

纪元之前听过一星半点。

这会刘嵘认真解释,他对即将过来的殷博士抱有很大期待。

首先,殷博士所在的地方,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高考大省。

那地方卷生卷死的,出来的学子必然不一般。

说起来,江浙在现代同样高考难省,古代竟然也是一样。

再者,当地对礼记等三本书的理解非常深刻。

这可以比作当地对此的文化底蕴深厚。

那就卷中卷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