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节(1 / 2)

加入书签

可话又说回来。

真等到橡胶商会成立,镇南关的那位将军,能不眼热?

到时候会不会还有幺蛾子啊。

这还真是个隐患。

到时候要么他们出血,要么宁安州出血。

镇南关的事,像是悬在其他货商们心中的刺。

可他们再来到宁安州。

怎么回事!

你们还是不着急吗?!

镇南关那边,就不怕他们捣乱?

纪元笑而不语。

背后的势力们也在暗暗努力。

他们现在着急的是另一回事啊。

从春耕开始。

纪元就让人统计宁安州如今的人口,如今的耕牛。

整个宁安州一共二十七万人口。

原本是三十七个村寨,之后加上最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村寨,正好是四十八个。

这么多村寨,人户数量则为三万八千五百七十一户。

而平均拥有耕牛数量呢?

则为二十七户一头牛。

也就是说,整个宁安州里,只有一千四百多头耕牛。

这个数字过于少了。

想当年,建孟府正荣县,二十户一牛头,就让那会的林县令愁得头秃。

他走的时候,终于变成六户一头牛,这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再有后来的聂县令,算是跌跌撞撞跟着做,终于变为四户一头。

前后加起来,竟然差不多十年时间。

不算就罢了。

一算,只觉得时间漫长。

宁安州的情况甚至更糟,二十七户一头牛,简直可怕。

最清楚这些事的安大海一边皱眉一边道:“本地的耕牛品种虽然不错,但养的不算好。”

“要么引进更强壮的种牛,要么换其他品种。”

“从养殖场搭建再到繁育,保守估计,三年内能起步。”

安大海作为正荣县远近闻名的兽医,他这样说,那必然是有数的。

而且三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但这说起来,也只是繁育起来而已,真正让耕牛能劳作,还要再等两年。

再让本地百姓都得到耕牛,少说也是十年起步。

这甚至算快的了。

纪元听大海汇报之后,便心里有数。

镇南关的事告一段落之后,他便一直在找合适的地方搭建养殖场。

一连跑了十几天,终于确定下五六块不错的地,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安大海跟着走了这么久,见纪元终于点头,开口道:“那我们准备招人,开始搭建养殖场?”

耕牛这种重要的工具,必然越多越好。

不管是以后拉货用,还是耕田用,当地不可或缺。

纪元却摇头:“太慢了。”

确实很慢,但那也没办法。

安大海道:“没办法,养殖本就是慢功夫。”

“而且说实话,此事交给我自己,肯定是不成的。”

安大海说明情况。

他是懂牲畜的病症,但饲养,接生,配种,这些环节却不怎么会。

再者,怎么开设一个养殖场,他更是不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