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 / 2)

加入书签

方波如蒙大赦,赶紧让心智拎着他的大布袋进去,自己则捏着鼻子逃了出去,还好当初设计实验室时,这排气扇就是双向的,里外都有个拉杆可以拉动风扇的滚轴,带动风叶转动排气,否则让他在里面待着的话,不等这臭气排干净,他自己就先被熏得成了条臭咸鱼。

真不知道使君今日又做的是什么实验,竟然如此可怕。

方靖远压根不知道方波在想些什么,他从宁婵媛给的药渣里,发现里磷粉的存在,脑中灵光一闪,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终于明白这道家肥的奥妙之处了。

其实说穿了很简单,有些人在种花的时候,会将一些食物残渣和鸡鸭鱼兔的骨头和蛋壳都锤碎了埋进土里,隔年的花就会开得格外好。就类似某些武侠小说和悬疑探案小说里,看到最美的花丛时,底下或许会藏着人的尸体,就连山林里有些珍稀的药材,都是从动物和腐尸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而在有大量战士死亡的古战场,过后长出的植物也是最茂盛的。

这些看似可怕的传说里,追根究底,其实脱不了的是两种元素,磷和钙。

后来人工合成的第一种化学肥料,就是磷肥,只不过当初第一个合成化肥的是英国科学家,那是用硫酸处理磷矿石而制成。

方靖远现在看到宁婵媛用的“道家肥”,虽然没有磷肥那么纯粹,还加入了许多画蛇添足的废料,但终归是比那个时代要早了近六百年,若是能在这个时候就炼制出化肥来,一下子就能提高不少粮食产量,让海州能养活更多的人。

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呢!

等推广到山东和大宋其他地方之后,解决了饥荒问题,那么下一步再北伐的时候,就没人能拖住他的后腿了。

如此美好的前景在招手之时,臭一点算什么,早晚他会让所有人都喊真香的!

然而,戴着三层防毒过滤头盔的方靖远和心智沉浸在实验室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我好容易放两天假上岸,还不能上你家蹭点好饭啊!”霍千钧正跟着岳璃走进内院,一进门,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他还忍不住深吸了一下鼻子,然后立刻捂住鼻子和嘴,惊恐地望向岳璃,“你家这是出什么事了?方靖远难不成把粪坑给炸了?”

“呕——”别说他,连岳璃都忍不住捂住了嘴,差点被熏得吐了出来。

霍千钧见状转身就跑,毫不留情,“告辞告辞!我自己去找吃的了!你家只怕再好吃的都被熏臭了……”

岳璃不禁扶额长叹,再看看那些捂着口鼻的下人们,着实无奈。

有时候,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谁能想到,俊美如谪仙般的小方探花,竟是个实验狂魔,三天两头不捣鼓出点事来,简直都不像是本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方:你们不懂,以后就会真香了!

小霍:我只知道,现在是真·臭!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云台春游

“来来, 这是我亲手调的鲜春笋粥,你尝尝。”

方靖远十分殷勤地端上热气腾腾的粥,送到岳璃面前, 因为做实验一时忘形, 没处理好硫化物的气味问题, 结果导致熏倒了一院子的人不说,连下班回家的岳璃都被熏得吐了,吓得心智大师赶紧告辞,跑得一点儿也不比霍千钧慢,临走还拿走了他一套新磨好的放大镜镜片。

粥是厨房每日里一直熬着的, 熬得软软糯糯,临吃时现添加各种材料就可,既方便又养生, 连方靖远这样的厨房杀手只会吃不会做的,都能自己搭配出能吃的鲜粥。

从那次方靖远生病发烧之后, 他们单独开府,在府衙旁边的“方府”就有了个小厨房, 是杜三姨的大弟子云娘掌勺, 云娘除了跟杜三姨学厨之外, 还去医学院旁听了一阵子, 尝试着做出来的养生汤和药膳连钱太医都赞不绝口, 在杜三姨的众弟子之中脱颖而出,拿下了方府小厨房的管理权。

有云娘打底,方靖远才能“亲手”做出这碗色香味俱全的春笋粥,岳璃本想自己吃,他偏要送到嘴边,只得就着他手里的汤匙吃了几口, “我好多了,没事。就是一下子没想到,你在弄什么东西搞得那么臭?”

方靖远有些汗颜地说道:“今天上山去正好看到宁道长给药圃施肥,我见她用些炼丹的药渣做肥料,忽然想起个肥料的配方,就拉了大和尚来做实验。下次……我去海清寺做实验好了,大不了给大和尚那边也安套实验器材,反正最近的工坊出产的东西也多了。”

“肥料?”岳璃忍了忍压下胃里的翻涌,“能增产的?”

方靖远点点头,“是啊,眼下的地就这么多,来的人越来越多,要不想办法提高产量,就得去跟人争地……现在还不宜扩张太快啊!”

岳璃默然,从他手中硬拿过粥碗,说道:“那你就继续去研究,早些弄完,也好赶上农时,莫要误了春耕。”

她出生之时是岳家最低谷的时刻,在流放路上,几乎无一日安宁,后来在南疆也要耕作求生,农活没少干,自是知道靠天吃饭的苦处。如今方靖远既然有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别说只是臭一点,就算再难,她也一定会支持。

方靖远很是感慨,当初赵昚在指婚之前还暗搓搓地问过他,怕他不乐意。或许在临安城很多小娘子眼里,他和岳璃并不相配,可在他看来,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他,并有着自己独立事业的岳璃,才是能有共同话题的伴侣。

从物质丰富的21世纪到这个战火不断,天灾人祸连绵的时代,他居然能终结自己的单身狗生涯,已是万幸。若是能等到大宋收复故土,中兴昌盛,打造出一个傲立于世界之巅的盛世中华,也不枉他来此一遭。

只是在此之前,他还得韬光隐晦,低调发展,免得像樊十三娘一样,引人瞩目后招来更多麻烦。

樊十三娘被迫离开海州后,就干脆去了明州,在那边做生意开铺子风生水起,只因是借助赵伯圭之势而起,总有些风言风语,倒是她本人毫不气弱,声称绝不为妾,堂堂正正自立门户,怼得别人倒也无话可说。毕竟,她明面上只是赵伯圭的生意伙伴,并无任何男女私情。

赵伯圭到底存了什么心思,方靖远不知道,但赵昚的信倒是时不时地随着被转发来的弹劾奏折来一封,口气一如既往,还时不时问他要些海州新出的书,赏赐也从未断过,甚至还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给他落实了对山东地区的辖制权,倒不像是有了什么其他想法。

反正他现在也顾不上临安那些人的想法,稳站稳打地先经营好海州,这几个月辛弃疾将山东的齐鲁书院也建好开始招生,一开始还有不少世家嘲讽他们这种书院是贫民出身,什么人都收,缺少精英和文气,就算办也办不长久。结果等方靖远把海州云台书院的课程和教案连带图书楼的藏书一起打包送了两套过去之后,主动上门求学的才子就络绎不绝,再没人敢小觑他们。

而今年又到了解试之年,沂州和山东大部分地区所属的京东路已被金国占据,并没有送解的名额,而今年方靖远以海州为根基,开始经营京东路,如今又拿下了沂州,虽然胶东半岛的几个大城尚未攻下,可周边的乡村县城都已经主动投靠,方靖远也就毫不吝惜地将解试名额放宽至整个淮东和山东地区,赵昚便干脆地给将海州划入了京东路,任命他为京东路转运使,将沂州和徐州、青州、密州等地都划给了他。至于其中那些还在金兵手里的州县,哪怕是名义上的归属,也能够让当地的士子归心。

毕竟,只要有了大宋皇帝的许可和承认,他们就仍然是大宋子民,可以参加大宋科举。人心所向,齐鲁书院的名额愈发变得火热,就连当地有些金国汉人官吏家中子弟,都有不少偷偷前去读书,另行在沂州和大宋登记了户籍想要参加今年解试的。

这次京东路解试,方靖远就是名正言顺的第一主考,虽说有辛弃疾压阵做副主考,他还是难免有些紧张,毕竟当初第一次当考官,虽然冲动了些冒出头,可真正担责任的还是张玉湖,而现在,却要完全看他的了。

海州云台书院的学生不少,但更注重经济实务,可临安的会试首场要考的还是四书五经,他若是解送的举人在这里的考试成绩再好,去了临安最终却通不过会试,不知朝中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热闹。

考题要按别人的方式来出,还完全不在他擅长的领域内,这就比较令人头疼。

他宁可捣鼓点臭臭的肥料,看着那些小麦苗呼呼地长,都比挖空心思研究四书五经中的微言大义来得开心。

可辛弃疾也说了,上行下效,他若是忽略策论和经义,带歪了海州的学子们,那以后他们去临安参加全国会试时会遭受很大的打击。他不得不捡起从前世就让他痛不欲生的古文,在想办法研究出题技巧的同时,还不忘了向赵昚抱怨。

眼下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可不是钻研经学史书的大儒,而是要能精通水利、工程、算学、农业、经济、战略等等的专业人才。

这些才是眼下大宋光复和中兴最稀缺的人才,而不是单靠道德经史,外行领导内行,以至于南宋的将作监研究成果甚至还比不上当初北宋年间。固步自封和思想封闭的祸根一旦扎下去,以后想要再扭转局面就难了。

好在赵昚是个开明的君主,从放开《大宋朝闻报》开始,就在引导朝臣、太学生和民间文人进行辩论,从选士取德还是才那一期开始,到如今的义利之辨,已经不知换了多少话题,随着这些辩论,赵昚也能看到朝野内外的思想变化,在牢牢抓住自己的权利之余,开放了太学和国子监的藏书楼,和大宋朝闻报一起,让更多的读书人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知识。

现在他是明白了方靖远当初为何坚持要让陆游主掌《大宋朝闻报》,在这么多人内外夹击之下,陆务观以其强大的创作力和多变的文风,还有不少文友强援,以寡敌众,硬是将这份早报办的有声有色,成了朝廷的喉舌不说,也成了赵昚的施政参考。

当初方靖远坚持开放官学,尤其是社学初级班,无论以后是否参与科考,愿意前来读书识字的皆可由官府免费教学,照他的话是“扫盲”班,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因为读书使人明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术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

赵昚并非未觉察到方靖远的变化,可这种变化有利于他时,他并不愿深究,甚至乐见其成。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