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张士诚,降了(1 / 2)

加入书签

在张希孟的手里,捏着一封来自山东的信,是钱用壬送过来的,而写这封信的人,正是钱家。

钱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唐末的彭城郡王钱镠,他奉诏平息了越州董昌叛乱,唐昭宗大喜过望,进封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再加一本金书铁券,上书钱镠本人可免九死,子孙可免三死,一般的罪请随意。

这就是钱家丹书铁券的由来。

不过很快大唐就灭亡了,钱镠建立吴越国,雄踞两浙之地。

丹书铁券也就失去了价值。

后来随着北宋建立,钱家纳土归降,变成了赵宋的臣子。

彼时丹书铁券已经失去了实际价值,但是却是一件不错的宝贝。赵二还从钱家手里要过来,把玩了许久。

后来虽然历经战乱,这件宝贝还在钱家保留着。

朝代变更,皇权更替,钱家越发兴旺发达,丹书铁券,依旧熠熠生辉。

钱家有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在手,又有纳土归降之德。家族绵延,子孙繁衍生息,俨然一方豪族。

如今他们家愿意站出来,劝说张士诚投降,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张希孟急忙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老朱对劝降张士诚兴趣不大,反而很喜欢丹书铁券,好奇询问:“先生可知道这个东西写了什么?”

张希孟只能道:“钱用壬并非钱家嫡系,无福见到这件传家宝,他只是听人说过,上面的文字似乎是‘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大约就是大唐皇帝发誓,要免钱镠九死,子孙三死。”

老朱微微沉吟,突然叹道:“先生,唐天子以丹书铁券酬谢功臣,固然有其道理所在。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怂恿子孙后代,目无王法,肆意胡来。咱看这不是免死,这是催命符啊!”

张希孟大喜,真不容易,老朱总算意识到了免死金牌的本质。

“主公,臣一直觉得功过不能相抵,正如是非不能混淆,黑白不能颠倒。钱镠也是在大唐末世,得了一块免死金牌。我大明正是立国之初,重建法度,规矩森严。如何能一边制定大诰,一边发放免死金牌,自己抽自己的嘴巴,自己毁自己的信用?”

老朱深以为然,用力颔首。

“先生所言极是,咱记下了,自此之后,大明不会有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了。”

得到了老朱保证,张希孟竟然长长松了口气,光是这一句话,就不知道挽救了多少淮西勋贵,也不知道那帮混球能不能记着感激自己?

你们帮忙抬轿子,咱一向是知恩图报,这么大的好处,你们可要铭刻肺腑才是!

“免死金牌的事情先放一边……咱们说说这个张士诚吧,他能学钱家先祖,纳土归降吗?”朱元璋沉吟问道。

张希孟想了想道:“臣也不好说,如果张士诚真的是豪杰,多半会宁死不降。可若是按照商人秉性,没准还真能谈谈。”

老朱气得笑了,“先生不能两头都占了。”

张希孟无奈道:“臣确实不知,不过想来很快就有结果了。”

朱元璋略沉吟,终于点头,“那好,就等一等吧。”

不出三日,果然张士诚派出使者,钱用勤赫然身在其中。

他们来到了应天,面见朱元璋。

“草民叩见大明天子。”

朱元璋摆手,让钱用勤站起来,其他人员也都站起。老朱的心情不错,又给他们赐座。

“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做了小十年的邻居了,到了现在,也似乎该有个说法了吧!”朱元璋含笑道。

钱用勤急忙起身,弓着腰道:“陛下圣睿,四方归心,天下仰德,当初册封怀王,天心仁慈。到了今天,中原大战,察罕授首,陛下神威,天下无不拜服。怀王为了不使苏州吴地遭逢兵戈之苦,不忍百姓离乱……愿意归降大明,恳请陛下念在苍生福祉,恩准此事,以作为千古佳话。”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愧是钱家子弟,说话就是好听。当初你们家纳土归降,助赵宋一统天下,确实是功德一件,足以百世流芳,恩泽子孙。如果张士诚真能做第二个钱家,咱自然会法外施恩,给他一条明路。”

听到这话,钱用勤脸上带着喜色,慌忙再三施礼,“多谢陛下仁慈,草民先行拜谢天子。”

此时在左手边坐着的张希孟道:“钱用勤,你不妨把张士诚的要求说出来,看看能不能答应。”

钱用勤抬头,看了眼张希孟,随即立刻低头,躬身道:“是……怀王殿下希望,希望能保留王位,保留苏州王宫,以供张家居住,大明朝廷比照藩王恩遇,每年拨钱粮布匹,供养王府。”

他说完之后,再看张希孟和朱元璋,脸都沉下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