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34节(2 / 2)
赵士程翻了个白眼:“放心,我现在做不到这种改变。”
种彦崇猛地吐了口气,看虎头的眼视就充满了哀怨:“我觉得总有一日要被你吓死。”
赵士程不理会他,继续道:“儒家的好处,咱们都有背,我便不多说了,它可以指导人的德行,而西方夷人,他们的书记,不指导德行,而是指导公理。”
“什么是公理呢,就是把一些无法改变的规律总结起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可重复的体系,并且用这些做为工具,探索自然中更多的规律,举个例子,”赵士程拿出之前的地图,“舅舅,我画图时用过的三角定位法,你学了很久,总是出错,对不对?”
种彦崇轻咳了一声。
“这就是三角定理最基本的应用,它可以用来建屋、做船、还有军械、木匠甚至一切的生活相关中,依靠几何,西夷在数百年前,就可以修出十数米的大穹顶,我们却依然需要在大殿中以木柱支撑,这就是区别。”赵士程认真解释道。
“可是,这和做官有什么关系?”
赵士程叹息道:“如果做官都不学这个,那普通的民家子,会学吗?”
种彦崇皱起眉头,若有所思:“这,不会。”
赵士程点头:“这其实才是儒家最为不智之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它的行业都是低贱,唯有读书最高贵,可是舅啊,如今朝廷的冗官,还好么?”
种彦崇轻嘶了一声:“不好,不管是王荆公变法改制,还是蔡京的八行取士,都没办法处理,这四十年来,不但没少,反而多了一倍有余。”
“那为何会如此呢?”赵士程反问。
“因为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推举家族子孙入朝做荫官,还有朝廷每年取士量太多,”种彦崇无奈道,“如今已经多到不得不给道观宫廷都安排上一个‘宫观使’来安置,尤其是神宗陛下变法,为了安排旧党,每个宫观都不限官员名额,照给俸禄,这能不多起来么?”
这些大家都知道,都门清,但这要怎么改?
把那些没有职责的官员都遣散?人家也是寒窗苦读正经录取上来的,至于荫官,天啊,人家的父亲亲戚朋友老师至少是六品官起步啊,你要敢动这个,满朝廷官员一起发力,就算是蔡京也得立刻卷铺盖滚到海南去,一辈子都别想回来,要是朝廷皇帝敢搞这个事,不说谋反,那一个“清君侧”也绝对是免不了的。
“所以,你觉得这是荫官和录取太多的原故?”赵士程问他。
“当然!还能有什么原故?”种彦崇理所当然地道。
“这些都是表像,”赵士程微笑道,“本朝文风兴盛,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成绩优异者可免除学费,便村里稍有薄田的农户,也要挤出一个机灵的子嗣前去求学,可是如此?”
“不错,这是我大宋百年教化之功!”诗词文学,这算是大宋最值得说道的颜面了,种彦崇朗声道,“辽夏倭国,高丽交趾,哪个不崇敬我大宋之文教!”
“是啊,可是如此多的学子,朝廷有那么多职位来安置么?”赵士程问。
种彦崇顿时呆滞。
“朝廷大兴文风,可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职位来安置这些十年寒窗,饱含家人期待的学子,”赵士程看着小舅,平淡地问,“当年张元在朝中屡试不中,穷困潦倒,一怒之下,投奔李元昊,好水川一战剿灭宋军数万,助其建立西夏,至此,朝中开了特奏名,收罗那些考了几十年不中的学子,免得他们投奔国外,可对?”
张元这事,种彦崇当然知道,自然哑口无言。
“人读了书,便有了野心,若朝廷没有足够的出路,他们便会自己去寻出路,”赵士程淡然道,“这才是朝廷冗官的根本原因,明白了么?”
种彦崇恍惚半响,突然道:“所以,你要让人读书后,不只是只能做官,而是要有其它的出路,所以才会推行这夷书?”
赵士程其实还想给他普及科技的重要性,但今天已经讲的很多了,其它的,可以下次再说,便点头道:“差不多吧,你想,若要学习这个,才能为官,是不是就可以给更多学子出路?”
种彦崇怔了许久,突然俯身一礼。
“您说得对。”
是他太蠢,这么长时间,竟然只把虎头当成是奇人,惋惜他不是皇子。如今想来,那位皇帝,若成了他的父亲,才是耻辱。
他不是奇人,他会成为大宋,成为整个天下的圣人。
第48章 我心中的第一
九月初六时, 日照镇工作的人手又多出了六十余户。
这些人来自河北路的邢州,因为那里的黄河水又决堤了,许多流民无家可归, 加上土地淹没后, 两三年都会减产, 无法生活的佃户们,也被宗泽找办法聚集起来, 一起打包到了这新的镇里。
这里边有许多老弱, 但依靠着青壮们每天上工, 再去海边捡些海货, 钓些小鱼, 也能堪堪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
但这引来一些麻烦, 王洋发现那些上工的青壮们总是偷拿炊饼给家人, 导致一些没有家人在旁的工人们极为不满。
王洋于是规定不得将炊饼带出工地,同时,他给那些老弱之家分了些轻省活计, 让她们去和泥、挑捡煤块,给工人们浆洗衣服, 同时也给少许薪酬。
一名妇人也想跟着青壮们挑泥, 被王洋拒绝了, 她急得给王洋跪下磕头,王洋于是表示,她如果跟得上最弱的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他就会把她收下去。
让王洋意外的是,这个妇人挖渠的速度能排到前几位去, 挑起担子来也十分麻利, 一点都没有拖后腿。
王洋于是同意了她的加入, 但没想到这口子一开,有十几个妇人都要闹着加入,王洋略后悔,但还是硬着头皮,让通过考核的妇人加入了。
然后就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也闹着要来,王洋头大如斗,最后无奈之下,直接按工付酬,想来的都可以来,挖多少框土,计多少钱。
于是天下太平。
就是每个月伙食量一下就上去了,尤其是那些十来岁的小孩,那是真能吃。
王洋心痛得不行,但终究不忍心赶走那些孩子,只能每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降低成本,把伙食上的赤字给平下去,生活极为不易。
不过也有好事,建筑这个行业,只要材料和人手足够,那修筑速度就绝对能让人满意。
九月底时,这处小镇已经有了基础的黄土街道,七里坡的几处大窑都已经在修筑之中,正在安装试用,而几片连排的小屋,也已经修筑成功。
这次的规划要比七里坡大,煤窑被过滤了三次剩下的煤气可以用来烧水做菜,炼铁的余温也可以用来烧水,大的澡堂被修起来,每个聚集区都打了两三口浅井,靠近河道,地下水可以很轻易地浸入井中。
一些流民们悄悄地住进了这些小屋,被赶走后又很快住重新住进去,王洋驱逐了几次,正想和他们来真的时,种彦崇又送来了四十几户的军中老兵,他们大多身带伤残,拖家带口,但身上的煞气凌人,一来便把这些新筑的小屋占了,把流民们赶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