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章 规则之力(2 / 2)
当然,长弓无法洞穿的板甲,又被火枪轰开,从而使长弓老祖宗英国人放弃它改用火枪,这就是后话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管状火器,也是中华老祖宗发明的……猫对长弓党的碎碎念由来已久了,好些穿越文里面都全国制霸了也不缺硝石硫磺还出现长弓的身影,我倒,咱们祖宗的火药火炮不用,偏生去使英国长弓,崇洋媚外就到这种程度?嗯,此段不算字数)
不论爱德华的长弓兵多么厉害,他们终究不能脱离地球上的基本物理定律,长弓发射的箭矢重量不过五十克,初速度也才六十米每秒,按照动能公式其离弦动能也就九十焦耳,受空气阻力影响在空气中飞行一段时间之后还要持续下降。
而汉军所穿经过综合热处理工艺调质的中碳钢装甲,其防护力相当于均质低碳钢板的一点五倍。汉军制式装备的胸甲厚度为一点五毫米,防护力等于二点二五毫米均质钢装甲板。
即使敌方武器以九十度垂直方向劈砍,击穿它的杀伤动能也要超过二百五十焦耳。
长弓所射箭矢九十焦耳的离弦动能,和击破汉军盔甲所需的二百五十焦耳相差甚远,这就注定了它无法对汉军构成切实有效的威胁。
动能公式,是这一位面的基本规则,无论英王爱德华、教皇本尼迪克特,抑或成吉思汗铁木真死而复生,神箭手哲别再起于地下,他们都无法修改这一规则。
楚风掌握了规则的力量,所以战无不胜。
长弓无法穿透汉军所穿的板甲,汉军的步枪却能高效的杀伤敌方。
十克的弹丸以每秒四百米的出膛速度,枪口动能达到了八百焦耳。
汉式步枪与英国长弓,八百焦耳比九十焦耳,这是跨越时代的差距,文明与野蛮的距离。
就算是罗圈甲、翎根甲这些闻名遐尔的盔甲,或者汉军身穿的防护力居于同时代巅峰的板甲本身都无法抵挡高速飞行的步枪子弹,何况威尔士长弓手只穿着简单的布甲或皮甲?
血花四溅,惨叫连连,可怜的长弓手们纷纷扑街。
英王爱德华目眦欲裂,辛苦训练出来,准备用以争霸欧陆的强力兵种就此失败,他一千个一万个不甘心。
不过他还想等等,因为不少长弓兵拉近了距离,朝汉军缺乏保护的四肢和咽喉射去箭矢。
这一招不错,长弓兵能够在相当远的距离作精确射击,倒是有不少汉军士兵因此受伤。
不过最终是得不偿失的,七八名长弓手伤亡,才换来一名汉军士兵的损失,而且被子弹击中的长弓兵死亡率极高,而只是四肢被射中的汉兵,往往不会有生命危险。
“上帝呀,我绝对不相信长弓兵就此失败,至少在持久力上他们应该胜过对方……而且,希望大汉皇帝的精锐士兵不会太多。”
爱德华的自信心正在迅速下降。
在他眼中,对面的敌军训练有素、作战顽强,实是难得一见的劲旅,再看他们全都装备着“价值昂贵”的盔甲,那么可以想见这种精锐部队的数量不会太多。
可怜的英王,他只知道长弓兵因为长期训练中都要用极大力气拉弓,使得脊椎百分之百的变形,这样还要训练十年之久才能成为合格的战士;却不知汉军使用火枪的步兵仅仅用三个月时间就能达到现在的训练水平,并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盔甲、步枪价格都十分便宜,步枪价格甚至低于一张弓!
欧洲的君王采用封建制度,加上全国的封臣,英法等国的军队数量不过几万而已,大汉皇帝楚风麾下精锐陆军主力就有八个军、三十余万人的规模!
当然在遥远的万里之外作战,设内耳城堡之下,神圣同盟依然占据着数量优势。
长弓兵的持续作战能力也相对较强,他们携带四打四十八支箭矢,能够一次把这些箭矢射完,持续十分钟的猛烈射击然后就双臂酸软必须休息了。
长弓还是比较费力的,但经过苛刻训练的威尔士弓手能一次射四十八支箭,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冒着汉军火力,在基督感召之下长弓兵无视生死,将箭矢一支支射出。
大概,对方异教徒汉军的火力将要告罄了吧?他们使用那种像雷霆的武器,应该不会持久力太强吧?
不仅长弓兵这样想,爱德华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可他们都失望了,一直到长弓兵携带的箭矢射完,本身也没有力气再发射了,汉军的排枪轰击还是像最开始那样撒着欢回环轰打。
长弓兵携带四十八支箭就算了不起,他们根本想不到每名汉军士兵携带的子弹是一百发,并且能够在战斗中由垂直延伸到连级的后勤辎重体系做出补给!
至于射击次数嘛,扣扳机费的力气可比拉开长弓小得多,如果说限制连续射击次数的因素,后座力倒是主要的,不过拼着肩窝被后座力撞疼,普通士兵也能随随便便打个两三百发子弹,持续一两个小时的战斗。
这是长弓根本无法比拟的。
呆滞中,可怜的威尔士长弓手发现皇家近卫骑兵团也掉转了方向,铁流滚滚而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