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血染东京城7(1 / 2)
总部距离主席的住处,相距不过几里地,打马快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
朱老总,在一路上琢磨着曾一阳的意图,显然是走的慢了一些。进入主席的书房,主席已经知道了,1纵在牡丹江大胜的消息。
正在伏案写贺电。
“老总来了。”主席一如既往对老总充满着敬意,两人一在全局,一在全军,都主导着淮河以北的抗战大局。
朱老总一看情形,就知道,曾一阳也给主席的机要室发了一份同样的电报。反观,主席对曾一阳发来的电报是深信不疑,从写了一半,墨迹还没有干的贺电上,就能看出,主席对曾一阳的信任。
“你知道了?”朱老总笑了笑问道,随即拿起放在一半的一篇文章,大致是指出中gong在抗战的独立性,但又是顾全大局的。《团结到底》这四个大字,显然是冲满了对南方战场的不利局面,而出自内心的愤慨。
新四军在南方战场,受到3战区顽固势力的处处排挤。
这种摩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纵观全局,南方的恐慌情绪不过是重庆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加上薛岳兵团,9个军,在江西和湖南湘江以东布防,已经将新四军的活动空间大大的压制在一片狭小的区域内。
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长江局也多次面见重庆政府的首脑人物。蒋介石、陈诚,都是态度非常强硬,何应钦渐渐的淡出,但影响还在。不过渐渐失势的何应钦,更是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俯首充当马前卒。
这时候,主席的这篇文章更多是指出抗战的中,内部摩擦的痛心和无奈。也坚定了,消灭一切顽固势力的决心。不过,一篇文章解决不了问题。在磋商中,重庆政府毕竟是被国际认可的中国政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西北政府无法赶上的,但也不能示弱。
朱老总看完了文章呵呵一乐,对主席笑道:“老毛,你这篇文章已经没用了。”
“怎么会没用?改改还是可以发出去的。”主席心情大好之下,开起了玩笑。埋头,将贺电的最后两个字写好,然后签上名字,用嘴吹了吹墨迹。说话间,拿起了边上的香烟,给自己点上一根。靠在杨木圈椅上,神情中满是轻松。
吐出一口青烟,主席才扬起身,显然是身体非常疲倦,不过精神却是出奇的好:“曾一阳的这份电报可不简单啊!要不是他心急了,这份电报可不会是歼灭一个骑兵第3旅团。”
“我在路上也想过,从关东军二十万大军,围剿三江解放区之后,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在各地消灭了至少两万日军。打破关东军的围剿不过是时间问题,至少在七月中旬,关东军肯定是坚持不了这种消耗的,从三江退兵,也势在必行。”朱老总分析道,这些都是表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朱老总也猜不透曾一阳的想法。
从整个战役发动开始,曾一阳想以四野为主力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打破关东军在局部区域的优势,从而让三江地区真正的成为最可靠的大后方。但仅仅消灭一两万日军,这显然是不够的。
最容易猜到的是,曾一阳的电报中,有催促中央,尽快安排北上的部队。
不过这有些难办?朱老总心中计较着,他认为,曾一阳非常有可能在局部对抗中,敌我优势转移后,发动一场大型的歼灭战,目标非常有可能是日军精锐11师团。
“我在几天前,也以为,曾一阳的目标是11师团,虽然困难重重,但已经成功了一半。”主席抬着手臂,手指上的香烟上窜的烟雾,让他不由的眼睛发酸。
沉吟了一会儿,主席无奈的说:“可是这份电报的已经将我原来的猜想都颠覆了。从战役主动上,1纵出兵天门岭,突然跳到关东军重兵集结的牡丹江地区,已经让关东军可以手脚慌乱,忙中出错。”
“尤其是,牡丹江地区,关东军很多部队都无法用的上,而阻击1纵的主力步兵骑兵中,骑兵第3旅团已经被歼灭,步兵数量不足。只要王利发能够在短时期内,将增援的日军2个步兵大队围歼,1纵已经没有后顾之忧,而1纵1旅从宁东战场出发,只要在11师团回援敦化之前,占领敦化,日军11师团就是瓮中捉鳖,三个手指头就能捻起来。”
“松原不可能,作为满洲铁路中,北上的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要。但并不值得用一场大的伤亡,换来一座守不住的城市,而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就完全不同了。”朱老总顺着主席的思路说了下去,他们的分析都是非常独到的,而且还是曾一阳一个最好的选择。
只要这两个在中东路铁路上的中心城市被攻克,那么结果将截断,关东军在海拉尔的第6军的退路。
让整个关东军花费了无数心血,和大量物资的海拉尔——满洲里要塞圈,失去效用。缓解远东苏军的防御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改变苏联和日本的关系,关东军将从战略进攻,转而退守防御。苏军将越来越占据战略主动权。这么一来,曾一阳非常有希望再一次获得苏军的军援。
说到这里,朱老总才惊觉,原来曾一阳的这份电报,不过是一份催促中央的电报。
“老毛,只有你才能第一时间猜出这个小子的想法。”朱老总摇了摇头,心中不免有些苦笑:“用一份捷报,来催促晋察冀和山东军区的出兵。这就是曾一阳会想得到,不过,也只有主席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想到曾一阳的弯弯绕。”
“出兵东北,这本来就是中央答应了的,没什么可多说的。将这份捷报,高调往外传发。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我们gcd人已经发动了战略反攻的号角,也让重庆那些达官贵人们看看,泥腿子出生的红军,和喝洋墨水的国民政府,谁才是真正抗日的主力。”
在抗战早期,中央没有实力发动大型战役的能力。
像淞沪战役,徐州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兵力动用最少的也有70万大军。导致很多国内不明真相的人,都认为,国民政府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这一点,主席自然承认,但心中不免有些芥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年的全面抗战,形势已经渐渐的改变了,长江沿岸的战场,渐渐地移到了北方战场。让蒋介石也非常犹豫,继续全面抗战,以中央军为主导,地方军阀为炮灰的抗战,还能继续多久?
能够在三战区,和日伪军取得默契,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但深的蒋介石的心。
中gong发展过快,部队将近突破百万大军,这让蒋介石在重庆也是坐立不安的。导致中央军中一些精锐部队,都在大后方休整,一边等待,从滇缅公路源源不断的物资送抵大西南,一边开始让那些投靠中央军的地方杂牌,开始和新四军和八路军争夺控制区域。
而40军从山东战场抽调的两个纵队,一万五千人,已经突破日军黄河防线,进入中原军区,等待补给之后,将进入晋察冀军区,参加更加困难的东征作战。
40军在山东军区,建立之初,不遗余力的将主力放在这片区域。
使得山东军区,在北方各个军区中显得财大气粗,部队扩编很快,主力训练充足,日军往往在山东碰壁,就说明了这些问题。
但晋察冀军区却不一样,主力是115师的一部和中原军区一部。最重要的是,王炳南在河北的主力部队,占据了晋察冀军区一半以上的兵力。
一旦抽调之后,晋察冀军区面对日军围剿的时候,将面临兵力上的巨大缺口,从而从区域优势中,处于弱势。但中央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聂司令整天都是愁眉苦脸的,陈光这个老部下,什么性子,他最清楚。
说一不二的人物,对谁也不留情面。
只要一两天,陈光带领的北上部队就要进入晋察冀军区,这时候要是陈光发现,军区还没有将王炳南的9纵集结完毕,说不定,陈光当场就会跟所有人翻脸,谁的面子都不给。
9纵,主力部队3万人,加上新编部队,总数不下5万人。
拥有一个山炮和野炮混编的炮团,战斗力在八路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纵队。聂司令他心疼啊!
“司令员,曾司令电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