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山地精魂下(2 / 2)
“所以,要给鬼子希望,认为只要和其联队主力会合,这个大队的日军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的。也只有在鬼子撤退中,纵队的小分队才有机会伏击,大大的削弱这支日军部队的兵力。最后一口吃掉他们。”李明远笑道。
“好吧!我这就去安排。”熊立本无奈,反正他不是团长,大事轮不上他做主。
十分钟后,日军的一个增援中队和败退的日军会和,正要准备组织兵力等待炮兵的压制开始进攻的时候。从日军的头顶一声声嗖嗖的枪声,让日军彻底不解了。
就见得一个个鬼子兵倒在了血泊中。
二十响的驳壳枪,枪声是不怎么嘹亮,但在树林中,步枪转动不便,而手枪射程太近,驳壳枪的杀伤力顿时呈指数上涨。
顷刻之间,二十多个鬼子倒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日军顿时慌乱起来,忽然一个日军士兵抬头望去,发现一个浑身插满的树叶和伪装的人,一双眼睛正盯着他,手中的枪也不停的抖动着。大喊道:“树上,在树上。”手中拉开三八步枪的保险,拉上枪栓顶上子弹,但已经来不及了。
忽然,这个鬼子并身体被定住了,张着嘴巴喃喃的,软倒在地上。
嘹亮的冲锋号,在林子边上响起,在树林中一个个伪装的被掀掉,里面的战士早就摩拳擦掌,憋足了劲头。就是等待总攻的这一刻,马瑞单手托着大刀也冲在了队伍之中。
两个中中队的日军,浑然不知防守,一窝蜂的往林子外逃去。
但却被路边伏击的机枪打了个正着,一场教科书般的伏击战在1营战士的勇敢作战下,很快就要摘得胜利的果实。等待佐野忠义发现不对头,整个战场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逃跑的日军不断的倒下,而追击的230团战士越战越勇。
尤其是埋伏在侧翼的两个营的步兵,也冲出了丘陵地带,向佐野忠义的指挥部方向冲击。佐野忠义在战术上并没有犯下大错,但对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知道他对手的番号和兵力。假如他清楚这些的话,这场仗绝对不会这么草率的开始,而日军也会如此早的撤离。
集中力量,夺点控道。
这是山地作战进攻最重要的作战方略,具体的布置就是建立在战场制高点的控制上。
居高临下不仅能够在进攻端作为跳板,而防守的时候,也会因为视野开阔,对周围形成辐射的效应。但马瑞在兵力布置上,点的布置,1号高地和临近的2号高地都布置了少量的兵力。
对他来说,这点兵力也不算太少。毕竟他只有一个营的兵力。
但是在高地和高地之间的隘口和道路中间布置了两个连的兵力,用来伏击和偷袭,另外将兵力布置在高地中间,也方便各个防守阵地之间的增援。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日军就陷入了熊立本给马瑞想出来的计策中。
将日军进攻集群兵力,放过本来应该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山腰,造成一个假象,就是在230团在防守上的投入兵力不多。那么另外的兵力去那里呢?是否已经包围在日军的外围,就等待最后将口袋扎进,将这一千多鬼子一锅端;或者驻守这里的9纵部队根本就是虚张声势,用来迷惑第8师团精锐步兵第5联队的判断。
借机获取宝贵的时间,布置防线上的漏洞。
两个结果需要日军第5联队做出完全不同的作战反应,如果是前者,那么第5联队就可以依托右翼被攻击,由两路平行推进的行军方式,改为交叉进攻,互相支撑的局面,期待师团主力抵达结束战斗。
而后面一种,第5联队就要受点累了,还要不断的往东行军,造成对陈光后背的威胁,迫使陈光兵团退出战场。将3个纵队的中国军队沿着黑河的大兴安岭的分界线,将几万人的部队赶进大山深处,并断绝其后勤补给。
实际上,第8师团不过是让陈光兵团在判断上产生幻觉。
暂时的让陈光退出战役的较量,第8师团两个步兵联队就会绕过绥棱,突然出现在1纵的背后,而骑兵联队沿着平原方向来回的巡逻禁戒,一场关东军做梦都想的大餐就次开始。
这里面有几个难点,曾一阳会不会配合?
陈光会不会配合?
这都是一个大问题,曾一阳要是看不出日军的意图,自然会认为日军的解围意图很明显,战术上对南线的注意力就会下降,而陈光指挥的三个纵队也已经是疲劳之师。持续作战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好,是歼灭12师团,因为付出比日军更大的代价?还是暂时性的撤退,以寻得以后的发展?
这是饭岛穰在设定这个作战计划时候,一再推敲,最后得出结果。
曾一阳虽然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在,但在关东军决战上,信心是不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吉林,当时10纵和1纵,加上两个独立旅的兵力,已经是日军在该区域兵力的两倍,最后曾一阳还是选择了暂时的退离。
因为在日军控制的南满,交通上的便利能很快化解各个防区之间的兵力弱点。援军能够沿着铁路和公路,源源不断的抵达战场。而曾一阳却不能在手上变出兵来。
士兵大量伤亡之后,部队的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进攻实力不足,造成防御和进攻上的被动。所以在北满,能够多保留一份革命的力量,就要珍惜。
但是有些仗却必须要打,承受再大的伤亡也在所不惜。
就在佐野忠义刚刚向武藏大佐发电报,请求增援的时候,第5联队主力被9纵队包围的电报也传递到了第8师团中将师团长塚田攻中将的手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