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废两改元(1 / 2)

加入书签

“从目前所铸之银元来看,主要单位有一两与七钱二分两种。前者是渊源于银两制度,后者是模仿流入的外国银元,究竟以何者为标准,一直意见纷呈。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军机处曾电询各省督抚对于银元单位的意见,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均电复照旧(维持七钱二分的重量),不必改铸。光绪三十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却又极力主张银元应以一两为单位……从其时起,一直处于争论当中,前两日总理办公会上,也有不同意见。”

“在座诸位,何人主一两?何人主七钱二分?”略一发问,众人纷纷表态,除民政部总长岑春煊、司法部总长许世英外,基本都赞同七钱二分。

秦时竹问道:“请岑总长谈谈理由。”

“禀大总统、总理,关于银元单位讨论,自前清以来,我一直参与,期间曾也一度动摇、反复。我认为以前各省所铸七钱二分重的银元是仿照墨西哥银元之重量,专为在各通商口岸抵制外国银元之用,本属权宜之计。如梁总长所言,墨西哥元在市场上己占优势,如自铸银元仍仿照其重量,加之我国铸币品质不如外国,恐更不能与之对抗。且中国一切赋税,均以两、钱、分、厘计算,若改两为元,实难折算。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就银元本位和成色问题又征询各省督抚意见,当时主张用一两的有十一省,主张用七钱二分的共八省,可见意见颇不一致。为保持国权,我倾向于用一两银元……”

“财政部是何理由?”

梁士怡不慌不忙地回答:“理由有三:第一,外国银元既然已是我国货币之大宗,人民使用相当娴熟,要铸造新币,不得不顺应潮流、体恤民情,重一两的银元各省不是没有铸造过,但流通大成问题,不可再重蹈覆辙;第二,无论两(元)本位,皆不涉及国权。主张两本位者,或以主权立论,但我看来,主权之行于货币,在有不用外币之实力,不在矫外币之重量,扰国内之物价以构之。且度量衡各自有法,计两乃衡法,货币则有自环法,混衡法于环法,比附无理,而民生日用,实受其弊。方才已经声明,我国本无银元,惯用银锭、碎银,一切银元都是仿效外国铸造,既然在外型上已仿照西洋,为何还要在重量上斤斤计较?第三,已有成例,不妨萧规曹随。宣统二年四月清廷颁定《币制则例》,已规定以七钱二分为本位,定为国币,主张废除银两制度,并确定成色,停止各省自由铸造,拟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宣统三年(1911)五月宁、鄂两厂开始铸造新式大清银币,定期十月发行,虽因辛亥革命而中断,但某以为可行。《币制则例》虽是前朝旧法,却不无新意,现不妨用之。”

众皆点头称是,岑春煊也不恼,想必这些意见他也是熟知的,秦时竹笑了:“观方才之表决,似乎支持七钱二分占绝大多数,竹有一条建议,可令两全其美。倘若我们废两改元,以七钱二分为货币标准单位,今后一切数目计算都以元为单位岂不很好?一来顺应目前形势,二来无丧失国权之虞。”

废两改元?梁士怡眼前一亮,这可是他梦寐以求多年的事情。

岑春煊听到这个提议后,也有些发愣,随即又笑了起来,葛洪义仔细观察了一下与会众人的神情,发现张謇和周学熙的表情较为尴尬,便轻轻捅了秦时竹一下,小声说道:“情况有些古怪啊!”

果然,围绕废两改元的争议,内阁成员的表态就不如刚才那么一边倒了,梁士怡是坚决的支持派,岑春煊也支持,但张謇和周学熙却表示了反对,外交总长陆征祥也表示反对,但他反对的理由却是:“前清大量外债、赔款都是以银两计算,若是变两为元,势必引起纠纷,如果因此而造成外交摩擦便得不偿失。目前正处在我国极力争取各大列强承认的微妙时期,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秦时竹心里很清楚,阻挠废两改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势力颇为雄厚的旧式金融业者——钱业的反对,却是最大的阻力。钱业之所以极力主张用银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经济利益,是为了贪图一毫二丝五的利益——以钱庄为例,存银有息,存元无息,如果存入一万大洋,须按当日洋厘折算成银两数,如当日洋厘行情为734125(洋厘行情指银元和银两间的折算率,一般每一元可折算银两七钱三分以上,数字中的73指七钱三分,4指四厘,后面125是八进位跳动,如四厘一为4125,四厘二为425,四厘三为4375,依此类推。上海当时有专门的洋厘行情,分上午、下午两次挂牌,指导金融风向,由于行情总是在七钱三分左右,所以前面的73通常略过不提,单就后面挂牌,如当日行情为五厘三,实际上说的是735375,即一银元可兑换银两七钱三分五厘三毫七丝五)则应合银七千三百四十一两二钱五分,但钱庄要把125抹去核算,只记七千三百四十两。至提取时,则按提取当日的洋厘核算,并不减去125,如提取日的洋厘行情仍按734125核算,原存七千三百四十两(系一万元),只能提出9998元,一出一入,钱业即获得两元的好处。如果交情稍浅,中间抵扣甚至照25(二毫五丝)核算,那就折耗更大。

单从一笔交易而言,这万分之二的损耗还不严重,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却是钱庄业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他们年过手数额过亿,一年光这一种操作的利润就有数万元。梁士怡喜形于色,是因为他背后代表的是新兴银行业的利益,这一改革,等于是对旧式钱庄业的打击,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而张謇、周学熙等人尽管在理性上支持银行业发展,但由于长年累月和钱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表情极为尴尬。

秦时竹轻轻咳了一声,众人立即停止了争论。“诸位,我知道诸位所考虑的是什么,无非是废两改元后对钱庄业的冲击,就我个人而言认为此举好处甚多:第一,废除银两制度后,全部计算都可以元来衡量,便利商民行事,特别是便利那些经常有大宗金融交易的商户,除了钱庄业可能会受损外,其余都能获得好处,得益人多,受损失人少;第二,钱庄为我国旧有金融机构,根据这些年来的认识和银行制度的发展,其旧有桎梏和落后弊端已经为世人所认识,不加以切实改造只图苟延残喘是不可能挽救其覆亡命运的,长痛不如短痛,何不藉机促使其改革?人民银行是我在北疆执政时兴办起来的,中间就交织着现代银行业与旧式钱业此消彼长的过程,虽然不可避免有一点动荡,但现在看来基本过渡得不错,东北的钱庄基本已经转型,不是将资本纳入了人民银行体系,就是转行经营其他生意,利润甚至更高;第三,至于说到外交关系。我们废两改元后,便可直接应用银元,各大外资银行现洋充足,自然能在其间分一杯羹,由于对外赔款、外债的交割都需要通过这些机构进行,我们可以借此进行利益交易,如果他们答应支持我们废两改元,等于这些银行自身也能在业务方面获取好处,由他们出面向其本国政府游说支持应该是把握比较大的。币制稳定,交易顺畅恐怕更有利于我们获得外国承认……”

张謇问道:“总统的意见是好的,说的好处也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只是钱庄界的反对不可避免,如果因此而引起金融动荡该如何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