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牵牛入圈(2 / 2)

加入书签

从地图上看去,从攻克明山之后到前往山东腹心前,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可以阻挡日军。退一万步说,即便中国人真的有意要诱使皇军进入圈套,缺乏地势的帮助他们的这个目标也同样不可能实现,以皇军的战斗力,即便有小股部队被包围,也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到援兵的到来。在这帮眼高于顶的参谋人员眼里,明山脚下两个大队的覆灭前事早已被自然而然地过滤了。

因此,哪怕再富有想像力的日军高级军官,也想象不出前面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题目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只看到了那令人垂涎的果实和回国后金灿灿的荣耀,却没有看见可能潜伏的巨大危险,而这种危险,发展到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危险,而是致命的打击。

是的,放眼四周,确实不存在什么特殊地形可以支持国防军打一场经典的伏击战,但山东前敌指挥部的决心不在于此。夏海强想要的不是战术层面的胜利(譬如平型关伏击战),他要的是战略层面的震撼,险要的地形、恰当的态势对于战术伏击战或许是必备的要素,但对于战略歼灭战或战役歼灭战却未必需要。何况,敌我双方多达10来万的部队要展开,哪里来那么充分而又庞大的伏击场地呢?对于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而言,要善于利用地形,但更不能被地形所左右。夏海强或许算不上优秀的指挥官,但他的参谋班子已足够优秀。他们制定了庞大的秋风计划,仔细地商定了歼灭敌军重兵集团的策略,推敲了每一个导致战役进程的细节,并且做好了应对多方面突发情况的准备。剩下的只是指挥官个人的豪气和胆略,因为,行与不行需要他拍板。夏海强却恰恰是一个天生胆大的人,虽然穿越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试验员,但依然拥有无可比拟的雄心和气魄,当前指几个主要高级军官震惊于“秋风”计划的庞大胃口时,他却忍不住叫好,手一拍桌子,粗着脖子吐出一句:“他奶奶的,就这么干了!”从熟悉细节到做出决策不超过3秒钟,“行与不行”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的时间甚至还不到1秒钟,整个商议就有了结果。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应速度和决断能力,造成了整个决策机器的高效率。

当有人提出,这么重要的计划是不是需要报大本营审核时,夏海强潇洒地一挥手:“赶紧报!”

结果,拍完不到半小时,大本营的回电就来了,“山东前线指挥部对于本次会战有一切全权!”拍发秋风计划细节的话务员甚至还没有将全部细节通报完毕,这封复电就已摆在了指挥部的桌子上。

拿到了中央的尚方宝剑,夏海强将指挥部的所有高级军官和参谋班子聚集起来开会,当众宣读了这封电文,并最后说了一句:“此次会战,若是战略方向上有什么问题,我承担一切责任;若是战术上或者细节上出了纰漏,唯各单位主官是问!”这份豪情和胆气,构成了夏海强最为突出的指挥风格。对属下的绝对放手和对参谋班子的充分信任为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虽然大家在私下里评论各大军区司令员时将夏海强本人的指挥和策划能力排列最后一名,但谁都喜欢在 “夏司令长官”手下干事,有这样的长官,有那种“打赢算你的,打输算我的”作风,何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呢?

虽然夏海强在华北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不曾动窝,虽然他的同僚和属下纷纷升迁甚至于地位和军衔还高于他,但他始终是他们心中的老长官和老顽童。没有人指责他不会干大事,因为他干的大事太多太多,成败姑且不论,勇气和决心却一如既往、不曾因年龄而衰退;没有人讥笑他干小事,因为他以堂堂中将司令官的身份却去干尚在萌芽之中的、不过团级的海军陆战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每天扮演黑脸包公督促旱鸭子们游泳和凫水的角色。在后来,他被人尊称为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的缔造者,在国防军先贤祠中,也是死后唯一在陆军殿堂和海军殿堂都有塑像的人物。国防军英烈祠主要供奉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而先贤祠与前者不同,主要供奉为国防军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包括高级指挥员和技术人员,且通常都得善终。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在前试验员、现前敌总指挥的一言九鼎下,庞大的“秋风”计划就此出炉和运行起来。而一系列战斗过程都没有脱离计划制定时的假定和发展轨迹,唯一稍有变更的只是陈策率领的雷击舰队对日军第二舰队的重创。在没有日军舰炮火力威胁的情况下,前指果断变更“秋风”行动细节,原本要死守明山以吸引日军主力云集的33团提前被解放出来,雷击舰队取得的成果,使日军的火力保护伞整整消失了一天。这一天不仅有效地减少我军的损失,更让32团和31团逮住机会吃掉了敌人两个孤军冒进的大队。虽然也有人质疑这种战法会不会打草惊蛇,为了两个大队而影响整个“秋风”计划的实现并不划算。但深知日军秉性的夏海强反而认为这会让日军更加疯狂、更加失去理智、更加夺命狂追,因此,毫不犹豫地批准了11师的行动。

果然,日军一方面慑于国防军的歼灭能力而没有再到处分兵展开,另一方面则认为国防军“主力”已经逃窜,像斗牛场上看见红布的公牛一般拼命穷追不舍,两个结果都促成了“秋风”计划的完美实现,前者使得国防军能尽最大努力消灭更多敌军,后者则牢牢牵住了敌军,迫使他们以更快的步伐撞进覆灭他们的坟场!

夜渐渐地深了,天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能见度很快降了下来。鬼子像嗅觉灵敏的狼犬,顺着他们所寻找到的蛛丝马迹,紧追着33团和接应部队不放,国防军有意丢弃的物品更让他们坚定了对方正在逃窜的态势,骄横的日军此时只懂得一个字,追!

33团不是跑不快,更不是甩不开日军的追击,他们常常有意放慢脚步、丢弃物品,为的就是进一步挑逗日军这头硕大的笨牛。到达李家集时,团长刘德裕看见了前面3堆腾空而起的火焰,尽管下着雨,但火焰还是窜的老高,他知道,到达指定地点了。果然,范围并不大的镇子早已为国防军所控制起来,在巧妙的布置下形成了连成一片的工事和阵地,往纵深看去,这样的阵地还有2道,这个体系显得严密而又精致。镇上的居民早已搬迁一空,阻碍射界的民房也被拆迁干净——反正善后时国防军会赔给老百姓的。

“刘团长,你们辛苦了!”一个令刘德裕无比熟悉的声音飘进了他的耳朵,仔细一看,却是35团的上校团长谢光敏,那可真是老相识了。当初在东北投军的时候,那时候还叫小刘和小谢的他们是一个排的战友。

“我道是谁,原来是你这头倔毛驴。”谢光敏的脸型颇长,像极了驴脸,人又格外倔强,故而当时人称倔毛驴。刘德裕见是老熟人,立马开起了玩笑。

那边的“倔毛驴”先是一愣,仔细一看后却又反应过来,满脸嘻嘻哈哈,伸手就在刘德裕的胸口“狠狠”锤了一拳,打趣道:“小泥猴,我可是等你好些日子了……”刘德裕身形瘦小,天生爱开玩笑,嘴上总是挂在笑眯眯的神情,叫他小泥猴真是分外贴切。

年纪长了,官当大了,渐渐地绰号也没人叫了,随着熟悉的人一个个调离,身边的人也压根不知道长官的绰号,猛地在这样一个场合听见两位长官的外号,全都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

“好好好,来了就好,一路上没被小鬼子撵上吧?”

“那哪能呢?鬼子在我们屁股后面少说还有2个时辰的路。”刘德裕得意地撇撇嘴,“要不是我不断地扔东西给他们指路,这会早不知道被我甩到哪里了。”

“你这个小泥猴就是鬼!”两人一边说笑,一边叙旧,身边的手下倒不敢怠慢,赶紧将33团安顿好。

“杜师座还在后头的指挥所里,我们团和34、36团都在附近展开。”

刘德裕看过地图后表示明白了自己所处的方位,问道,“那我们的任务呢?哪段防线交给我们防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