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那一代下海(2 / 2)
“不客气,应该的,请。”
看着引路人后退几步看着自己一行人,李方诚知道,这是在确认自己没有乱走,抬头一看,门洞旁边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legend。
李方诚笑了笑,就是你了!
英文名,可能说出来都不知道是谁,对应的名字是传奇,大家也不知道是谁,甚至现在的公司名字,说出来都很陌生,华夏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但是如果换成即将改名之后的名字,那在华夏日后可就大名鼎鼎了。
连想!
华夏第一个自主创立的电脑公司。
1982年,it巨人ibm率先提出个人电脑pc机的概念,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pc,从此迎来一个被称为个人电脑的时代。
从1984年起,有一个词,一个全新的概念词——下海,正式在席卷整个华夏大地,那一年,燕京的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下海”。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家科技企业,并在燕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1984年11月1日,刘传志、李钦、王树何、张族祥等11个完全不懂得市场、不懂经营管理的科技人员,为了响应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靠中科院计算所20万元投资起家,租用了科学院的传达室,在一个仅2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创办了华夏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而刚刚步入市场大潮中的知识分子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时不知所措。公司刚成立时,手头的2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开发高技术产品的公司只是杯水车薪,因为在燕京,华夏进口的一台计算机者要3万元左右,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积累。
难以想象,一群凭借着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热血知识分子,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旅。
然而好笑的事情是,这11个知识分子刚进入市场没多久,就迎来一个重大的打击。
一开始公司成立的时候,其实算是在做贸易的一家公司,为了积累资金,做过很多的产品,如小电器、衣服等等。
而当时的这帮知识分子,并不知道商场的黑暗,差点就被一个农村妇女给搞跨,当时公司得知到一个信息,江西一武装部要采购一批电视,公司一员工就说要不要进点彩电,当时刘传志为了安全起见,一开始还特意安排了人员去人家那边看了产品。
但是因为也不懂什么叫踩点,什么叫核实,就确定了要做这单生意,于是给对方打了14万的货款,谁知对方一收到款就不知踪影,看的产品只是几台样机而已,这对只有20万启动资金的小公司来说,无异于天大的灾难,迎头就是来一闷棍,差点把这个团队给打散。
好在东拼西凑之后,才勉强活了过来。
1984年8月,在计算所的协调下,倪光南与中航深圳工贸中心、中关村信通公司合作,由两家公司提供资金和设备开始研制联想汉卡。不久之后,倪光楠研制的100块连想汉卡小规模投放市场,由信通公司和新成立的连想公司也就是legend负责在市场上销售。
当然,连想能参与销售,是因为连想在在中科院出来的人,而中科院内部进口了500台ibm计算机,在当时是由连想公司负责技术服务,所以在近水楼台之下,刚刚制作出来的100快汉卡,直接卖了93块给中科院。
而当时的大头之一的新通公司当然不满了,自己人多,公司大,却才卖出7块汉卡,所以马上要求跟连想平分利润。
而连想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于是陷入了拉锯战,但是谁都没想到,刘传志玩了一手民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好戏。在许诺倪光楠开发负责人的位置等以下列条件之下,倪光楠最终跳槽到连想。
一直到1985年的时候,刘传志正式代理ibm的微型计算机,也叫微机,属于迷你电脑,基本的功能都有,但是对于华夏人来说,唯独有个使用上非常不方便的地方。
微机只能运行在英文环境中!
这不仅仅是对于华夏来说是一个打击,对于全球所有的非英环境的国度,都是一样的,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有一群人在不断的钻研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华夏,到了1985年的时候,终于有了成果。
一个叫倪光楠的工程师,设计出连想一显汉卡诞生。在这个时候刘传志体现出了他做为一个商人的超人智慧,当时倪光楠设计的这个产品,已快成形,刘传志意识这个产品的前景性,于是连人连技术把倪光楠请了过来,经过不断开发、完善,最终连想形成了8个软件版本、6个型号的连想汉卡系统,广泛应用于六大领域。
汉卡的问世,为华夏人彻底解决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难题,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华夏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可谓是劳苦功高。
而正是因为这一款产品的成功面世,legend正式改名为连想。
完成了奠基之路的连想,却又再次在1989年再次遭受一次打击,那就是ibm公司推出了兼容机,从根源上解决微机上只能运行英文环境的问题,而连想的核心产品,汉卡直接遭受了致命打击,这才让刘传志痛下决心,要做属于自己的微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