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小安(1 / 2)

加入书签

周小安一九四零年在沛州矿出生,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大家庭中不大不小的孩子,又是个女孩,上面有哥哥姐姐压制,下面有弟弟妹妹要照顾,父母重男轻女,家里生活又困苦,她从小就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吃过一顿饱饭。

其实,对这个年代的孩子来说,周小安的成长经历并不算多么艰苦,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有很多人还不如她。

但有几件事还是让周安安觉得周小安受到了亏待,如果在这几件事上能得到公平对待,她的生活完全可以过得比现在好很多。

周小安渴望读书,又勤奋聪明,却只上了一年小学。

妹妹周小玲比她小一岁,跟她读同班,学习成绩却比她差很多。考试成绩出来,从小体弱多病的周小玲难过得大病一场,母亲为了安抚妹妹,把周小安带去矿场筛煤渣,再没让她进过学校的门。

那个时候已经是建国后,虽然周小安的父亲周大海去世了,家里却并不是供不起两个孩子一起读书。

三个哥哥两个在矿上工作,一个参军,姐姐也已经出嫁,家里还有父亲矿难去世的一笔赔偿金,并不缺她上学的那点钱。

最重要的是,小叔叔周阅海在部队职位不低,每个月都会寄来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和各类紧缺的票证补贴他们。

可无论周小安怎么哭求,母亲王腊梅还是让她辍学了。

小女儿身体不好心思又重,再病一场还不知道要糟蹋多少钱,相比之下,二女儿少上几天学哪有什么要紧。

九岁的周小安,每天上午背着弟弟做家务,下午跟母亲去筛煤渣,筛一吨八百块钱,筛三个月,攒够了六万块钱给妹妹买一双胶皮雨靴上学穿。(币制改革之前的旧币,一万等于一元人民币。)

周小安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市里的工宣队来矿上招小队员,考上了就是正式编制,16级的工资40块5毛,比国家正式工人还多4块钱,升到一定级别就是国家干部。

周小安平时在家里少言寡语闷头干活,用王腊梅的话说是“倔头倔脑不灵透”,到了考试现场却毫不怯场,她又很有一些唱歌跳舞的天赋,连平时总被王腊梅诟病的倔强寡言都被艺术工作者看成了某种难得的气质,初选顺利过关。

可是被家里寄予厚望的周小玲却落选了。周小玲又一次大病不起。

这次周小安再不肯为了安抚妹妹的情绪放弃考试,王腊梅也想让家里再多一个挣工资的,给周小安做了一套新衣服让她好好准备复试。

可在复试的前一天,弟弟周小全却出了意外。

周小安忙于准备考试,把弟弟托付给了妹妹周小玲看顾,周小玲病后体虚,没能拉住周小全,让他滚下了矿上的废石堆撞坏了脑袋,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周小玲也因为自责过重几度昏迷,姐弟俩一起住进了医院。

周小全昏迷抢救,周小玲惊吓过度,抱着周小安又哭又叫不肯撒手,全家人乱成一团,等两个孩子都转危为安,周小安早就错过了考试。

那套为了考试而做的新衣裳也穿到了病愈上学的周小玲身上。

周小安又恢复了每天做家务筛煤渣的生活,一直到了十五岁,够了矿上的招工年龄就赶紧招工上班了。

因为文化程度低,周小安只能去矿场做选石头的临时工,一个月十四块五的工资,二十四斤粮食标准,一点不留地全都交给家里。

哥哥娶了媳妇,有老婆孩子要养,弟妹又上学,还有姥姥家一大家子要接济,她已经习惯了为这个家奉献一切。

本来周小安没准备这么早结婚,王腊梅更是打算让她多为家里挣几年工资。

这个年代,姑娘为了帮扶娘家二十七、八岁再嫁人的多得是,不出意外的话周小安肯定得拖成这样的大姑娘。

意外就出在小叔叔周阅海身上。

自从父亲周大海去世以后,周阅海十多年月月不间断地给家里寄钱。他在部队的级别越来越高,寄的钱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这个家能吃上饭还能一直接济王家一大家子人,大半是靠他在支撑的。

可是从去年起,周阅海忽然音信全无。

周阅海所在的部队派专人对他们进行了安抚,并要求他们配合革命建设,对周阅海的事严格保密,却不提供任何周阅海的具体信息。

周阅海从此生死不明。

同样在部队当兵的周家三儿子周小林偷偷跟家里人猜测,周阅海很可能是牺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