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51节(2 / 2)

加入书签

这种摊丁入亩改革,对于穷人来说是件好事,直接将他们身上沉重的枷锁解开,而对地主大户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他们的田地越多,要交的田税也就越多了,但是这种制度一出,天下百姓获利,康熙也同样获利。

人丁税自汉朝时就已存在,经历了千年,历朝历代都曾试图改革过税法,但都不曾直接将丁银改成田税,如今却要在他们满人手上做成这件大事,康熙瞬间豪情万丈,雄心顿起,若是他们满人能将做出这么大功绩的事,必然会流芳百世,让后人称颂,就连那些一直质疑他们的汉人也都哑口无言。

弘晖递上去的折子获得了康熙的批准,康熙不仅准了这件事,还要求弘晖亲自来办,务必要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让这天下的百姓都能受其恩惠。

这种事情对于康熙来说简直就是百里无一害,而对朝中百官来说却并不是如此了,这些人都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弘晖的折子一出,他们就立刻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若是真按照这折子上来实施,只怕到时候不仅仅是地主豪绅们肉痛不已,甚至还铲除了不少官员们的摇钱树。

弘晖要求查清各省地方的田亩多少,按照田亩来征收田税,而田税与人丁税不一样,田亩的多少几乎是稳定不变的,只要多侦查几次就能摸得一清二楚,而人口却是可以上报“夭折”从而贪下部分税银,这样一来日后地方官想要贪墨就不容易了。

地方与京中一向都是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到年关的时候,地方官员进京述职的时候往往都会拜谒京官,送上冰炭银,所以弘晖这一招下来,其实是动了京中百官的利益“蛋糕”,但是朝中却无一人出言反对。

并非是他们真的信服弘晖而不敢反驳,而是为弘晖抛出的利润所获,虽然每岁年关时那些地方官给了他们不少的孝敬,但是这与出海的利益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后者完全无风险,他们都是正正经经拿到分红利润的。而如今弘晖又说将商船派去更远更富有的美洲,光是听弘晖描述的那些金矿,朝官们就心中一片火热。

不是他们贪财爱利,实在是弘晖给出的太多了,每次拿着那些分红利润回府时,他们都心惊胆战,有着这些银子,对家族未来百年大计都不用愁,就算家中不成器的不孝子弟好几个,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将家业败光。

尝到过这样的好处后,他们哪里还舍得拒绝弘晖提出的让商船去美洲,更何况弘晖还提出搞商会,若是他们此时跳出来反对,不仅可能没有成功,反而有可能会得罪弘晖,到时候反而便宜了地方那些官员豪绅,让那些人凭借着商会占了这利益。

因朝中百官出声者寥寥几人,弘晖想要改革摊丁入亩之事极其顺利,政令下派到地方时,不少官员与地主豪绅傻了眼,可他们也不敢闹,一方面是京中那边没闹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被弘晖抛出的商会给诱惑住。

他们早就眼馋京中百官从出海上攫取的巨额利益,他们何尝不想分一杯羹,可惜那些京官们在此事上严防杜绝,让他们根本没有门路,只能想法子赶紧调回京中,说不准就能搭上门路了,哪里想到如今弘晖会主动对他们打开口子。

虽然田税一事让他们肉疼不已,但是若能参与到出海当中,那也是受益不浅,其中利润可是远超过那些田税,顿时原本不情愿的地主豪绅们也都纷纷闭嘴,一时间这改革之事竟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反对者寥寥无几。

那些百姓们可不知道这其间的弯弯绕绕,他们生活在最底层,对于那些出海之事根本就不关注,反而是这改革田税之事让他们激动不已,一开始告示贴在官府衙门前面时他们还有些看不懂,拉了书生来解释一遍才明白过来,以后土地多的就要多交税,土地少的交税,而那些没有土地的就不用交税!

当场就不少百姓发出哗然之声,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尤其是那种家中有一大家子人口,偏偏只有几亩薄田度日的,更是当场喜极而泣,听了这消息后反复问了几遍立在一旁的士兵捕快们是否当真,得知书生并没有骗他们,立刻跌跌撞撞地往村子里跑,他们要赶紧回去将这种好事告诉大家。

不仅是农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连那些书生们站在告示栏前面也是脸色复杂,自古变革之事就极其艰难,尤其是这种涉利颇广,更应该是阻挠者众多才是,没想到此事从头到尾竟如此轻松,等看到公文告示的时候,他们都有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一场猛,弘晖得到了康熙的批准,就立刻风风火火地将这事提上日程,首先要搞的是成立商会,因为商会就像是一根胡萝卜一样吊在众人眼前,只要将这事落实好,不管是京官还是那些地方官都会老老实实。

成立商会并不难,关键在于各地方商会之间的利益划分,京官们对于要分地方官与豪绅们一杯羹之事耿耿于怀,他们不敢在田税改革上作梗,却打算在这商会上插上一脚,不能就这么让那些地方豪绅地主们就那么轻易拿到这些红利。

况且如今朝廷有那么多的省份,各省之间却是富庶不尽相同,这分给他们的股份自然就更不能相同,京官们反对统一凭银子认股,若真如此来计算,以他们如今的身家便是将所有股份认购下来也未尝不可,既然那些地方官与豪绅要加入其中,那他们势必要压这些人一头,哪能与他们这些前人平起平坐。

对于认股这些细节,弘晖并没有过多插手,其实这就是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对于那些实力差些的地区,就算能跟着一起入股拿分红,也是要被压一头的。

康熙原本还有些担心,弘晖这些年弄出了不少发明创造,又是琉璃又是水泥的,后来还弄出的出海之事,每一样都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存在,他心里担心弘晖是否会凭借着手头的这些东西来拉拢朝臣,从而结党营私,为此故意多次试探,甚至还派出了不少耳目。

没想到老四父子二人明明手头有着这么多的好东西,却仍然在京中人缘极差,康熙对胤禛是有些了解,这个儿子生了那张嘴一开口就容易得罪人,况且老四脾气暴躁易怒,又是爱憎分明的性子,凡是不入他眼的人根本就不会得到他的好脸色,哪怕有着一身不错才能,这朝中愿意与他结交之人也不多。

根据探子来报,康熙得知胤禛如今仿佛迷上了耕作与礼佛,时常会跟着弘晖一起去庄子,有时竟然还亲自下地躬耕感受农人的不易,而礼佛之事也甚是明显,听闻他得闲了就会骑马去郊外的寺庙里与主持一起探讨佛法,若非是雍王府的两位格格此次都怀上了身孕,康熙都有些担心这个儿子是不是真的有遁入空门的打算。

而弘晖这个孙子虽然聪明伶俐,性子也要比其父好,但在京中同样是人憎狗嫌,不少大臣提起弘晖那都是恨得牙痒痒,这让康熙很费解,原本他还担心胤禛与弘晖这父子俩会勾结朝臣,如今了解到情况后,得知这父子俩竟是势单力薄的一方,若非还有胤禟、胤誐几人,只怕老四父子倆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朝臣们的排挤,康熙不由陷入沉默。

他有些愤愤不平,这些朝臣们未免太不识好歹,而且还不识货,不光是老四还是弘晖,在他眼里都是极好的,尤其是弘晖,多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啊,小小年龄就为朝中办了不少差事,这些大臣们居然还不喜欢?

康熙决定以后还是对老四一家好一点,老四父子俩怪不容易的。

这两年太子虽然复立了,但是却越发比不上以前,康熙心里很不满,明明他给了太子这么大的恩典,自古哪有被废了还能重立的太子,偏生他就给了胤礽这个殊荣,可是太子却辜负他的心意,这两年越发犯浑,而令康熙不满的还有胤禩,原先在复立太子时,他就晓得朝中不少大臣居然属意胤禩当储君,当时康熙就为此事恼怒过,却并没有太过上心。

胤禩这孩子自幼聪慧,康熙对这个儿子还是有几分喜爱的,而且上次也是他自己让朝臣们举荐的,虽然人选非他心中所属,但是老八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康熙当时气消了后就复立了其贝勒之位,但终究心里留了一根刺,在上回大封时就没有加封老八。

没想到这几年老八在朝中势力越发庞大,根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康熙隐隐心惊,明明老八手底也没多少银子,胤禩甚至没有参与入股出海,手里哪来那么多银子笼络朝臣呢?还是说此子天生善于蛊惑人心,才能令朝中大半朝臣都成了他的簇拥?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令康熙心里忌惮不已,等翻过年到了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就任命隆科多为步军统领,直接掌握着京师警卫武力。

这步军统领其实就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虽然只是正二品的官阶,但却掌管着内城九座城门的门禁,不仅如此,而且还肩负着巡夜、救禁令、缉捕、等职能,是名副其实的清朝皇室禁军统领,若非是康熙的亲信,绝无可能接任这样的职位。

九门步军巡捕营差不多有着三万的兵力,而这就是京师主要兵力,隆科多被任命后,立马就成了京中炙热可热的红人,康熙能将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他,可见皇上心里对隆科多的信重,哪怕平时众人对隆科多的荒唐行事多么鄙夷,此刻却纷纷与其交好,而皇室阿哥们对其就更加殷勤了。

可惜隆科多犯浑不是一日两日,不管是谁上门拉拢,都被他直接给撅了回去,就算是朝中颇受欢迎的八贤王胤禩也同样没从他这儿讨得好处,隆科多不傻,他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人以前对自己的态度,如今得势了他才不管对方是何身份,压根不给别人面子,反正他有皇上撑腰呢。

弘晖深深怀疑康熙是不是就是看中了隆科多这样的性子,才放心将这京中的兵力都交给了隆科多,这样就不怕隆科多会与哪一个皇子阿哥结交了,不过这个京中红人与他们雍王府关系颇为巧妙,在之前隆科多与他阿玛关系可是颇近,也不知如今成了步军统领了是否会转变态度。

隆科多与胤禛关系颇近还是得益于已经过世的孝懿仁皇后,胤禛作为孝懿仁皇后的养子,逢年过节都要去佟佳府上拜会,而隆科多就算再怎么犯浑,按照辈分勉强也是胤禛的舅舅,故而胤禛从未对其出过恶言,相比这也是隆科多亲近这个便宜大侄子的原因。

八贝勒府曾与隆科多有过龃龉,当初为了一面琉璃镜,隆科多的小妾李四儿狠狠地坑了一把郭络罗氏,对此郭络罗氏怀恨在心,在太子被一废的时候,胤禩在朝中呼声极高,郭络罗氏原本以为自己的八爷是要入主东宫的,提前就将私仇给报了,狠狠整治了这个李四儿,哪里想到今日竟又要风水轮流转。

胤禩原本就忌惮隆科多与胤祯关系近,后来郭络罗氏又多次与隆科多小妾交恶,他就更担心这隆科多会公报私仇。

如今皇阿玛年龄大了,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发生一点意外,而隆科多掌握着京师三万兵力,这些人手就已经足够能控制住京中的形势,所以拉拢到隆科多到阵营这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可惜不管胤禩几番示好,隆科多对其态度都不见转变,但胤禩并没有气馁,不管隆科多出言多么不逊,他仍然是一副笑面春风模样,待隆科多的态度一如既往友善,而这些全都被康熙瞧着眼里,康熙看向老八的眼神越发晦暗。

若非胤禩心里有所图谋,又怎会对隆科多这般讨好?

……

……

弘晖没有插手外面的波潮暗涌,如今夺嫡越发白日化,外面的那些人一个个都不好惹,弘晖可不觉得自己会是这些政客的对手,就连他阿玛都蛰伏起来,弘晖自然不会这时跳出来,若是妨碍了他阿玛的大事,到时候岂不是坑害了整个王府的人,他就安安心心地搞自己经济建设,对政治上的事情半点都不过问。

原本弘晖打算就一直这样低调下去,绝对不惹事,没想到却收到了一封从直郡王府寄出来的信。

其实说是直郡王府已经不合适了,自从胤褆被夺取爵位,原先直郡王府大门上的牌匾就已经被摘了,但胤褆一大家子仍然被圈在里面。

因为巫蛊之事,甚至胤褆上书请求斩杀胤礽之事,让康熙彻底地厌恶了这个大儿子,自从胤褆被废了后,就不曾派人去过问,原先的直郡王府已经成了人人避讳的地方,生怕与其沾了联系就会惹的皇上厌弃,偏生弘晖在这时收到了一封信。

陈福恨不得将送信的小太监喷死,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怎么可以将这样的信递到阿哥面前,万一他们阿哥一时想岔了,岂不是坑害了他们阿哥吗?

陈福见弘晖接过那封信后,就一直沉默不语,心里一突,也不知这信上究竟写了什么东西,按照他的想法,反正那些人都已经被皇上贬为庶人了,就没必要再与他们有牵涉,不管是写了何事,权当没看见便是。

其实弘晖收到的这封信是弘昱写的,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弘昱的时候,那是在胤禟的搬迁宴上,那日他还被弘昱与弘皙为难一番,当时对这两个堂兄生了恼意,但后来与弘昱又有多次交集,已经能做到和谐共处一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