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假大空(2 / 2)

加入书签

“我不看那些纪录,我是问记录之外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我听说还挺热闹的。”贾大生沉吟了一下,把老金他们又哭又闹,而且要向老秦汇报的事情告诉了魏公正。

听到大生描述他们哭哭啼啼、老泪纵横的样子,魏公正生气地一拍桌子:“还又哭又闹,真的有那么伤心吗?我听说老金他爸爸死的时候,他一滴眼泪都没掉,演戏给谁看?”

等贾大生汇报完整个事情的经过,魏公正突然自言自语冒出一句:“这就对了,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贾大生忙问:“魏局长,出什么事情了?”

“今天上午省领导来了一个电话,要求我们在分房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党的老干部政策,尊重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上要仔细斟酌。

我猜想可能是老干部们告的状,而且肯定会上有什么不满的意见,听你这么一说,果不其然。”

“魏局长,开会的时候我可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他们的意见给记录了下来,当时绝对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

“这件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我只是了解一下情况,你先回去忙吧。”

贾大生讲完事情的始末,又很神秘地告诉学圆:“为验证此事,我还给省领导的秘书打电话问了问情况,老秦确实给省委领导打过电话。省领导接完电话说,唉!这个秦老倚老卖老,真拿他没办法。”

大生本来还要继续往下说,听见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忙打住话头,又一再叮嘱孟学圆先别把这件事讲出去,孟学圆信誓旦旦作了保证,贾大生才拎着水瓶上楼。

学圆对贾大生提供的这个消息是半信半疑,并没有完全当真。因为贾大生是个吹牛能刮起龙卷风的人,东边说话西边听,人送外号“假大空”。

他这个人一旦吹起来,云山雾罩,嘴上就没有把门的,前500年,后500年,古今中外的事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即使吹过了头,还要恬不知耻强词夺理,决不输嘴。

一次老干部聚会,大家提出:眼下国学热方兴未艾,应该去山东曲阜孔孟之乡参观考察。座中有人不怀好意地给贾大生设套:“大生,你走南闯北的,孔庙一定去过吧。”

大生一本正经地回答:“当然去过!我去的时候,庙里的主持,一个白胡子老头,穿着大红袈裟亲自出来接我。几十个小和尚站两边欢迎,场面非常隆重。”

老干部们哄堂大笑:“孔庙里怎么会有和尚,大生你做梦梦见的吧。”

大生脸不红,嘴不软,脖子一梗,急扯白脸地狡辩:“你们不懂,中国古代的宗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孔庙里有和尚不奇怪,有老道也正常。你们学学中国历史就明白了。”

贾大生不但不认输,反而倒打老干部们一耙子。

贾大生吹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认识的领导和名人特别多,人脉关系非常广,上至中央国务院领导,中至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至区县领导,没有他不认识,没有他不熟悉的,只要你提的出名,唤的出姓,他肯定认识,而且基本上都有过一段难忘的交情。当然人家认不认得他那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贾大生这个人还特别贪杯,别人求他办事儿,只要奉承他几句好话,再请他喝上几杯好酒,酒劲一上来,承诺来的风快,不管什么事,他都会把胸脯拍的山响,满应满许,大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气魄。

怕人家不相信,他会当场拉出一大串与这件事有关联的重要人物的名字,而且和他们交情非浅,让你感觉这件事在他那里,简直就是举手投足的小菜一碟,不过,酒劲一下去,热情也就随之消失了。

事情真的办起来,一连串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听他的口气,总是在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把事情搅黄了。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他食言而肥的特点,也很少再找他办事了。

大生的这些特点,学圆是通过局内的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接触逐步了解到的,所以,这件事他认为大生虚构的可能性很大,不必太认真,即使大生不嘱咐他,他也不会拿这种和网络信息差不多的消息去传播,怕人家说自己弱智,连贾大生的话都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