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贝叶经2(1 / 2)
“《大梵经》?”金诚不解,“这名字听着陌生,是讲什么的?”
“古印度把万物本源称为梵,就相当于道家崇拜的道”,我解释,“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是创造之神,智慧之神,在印度他是一个号称有求必应的主神。在佛教诞生之后,很多经典也把他引入了,称为大梵天。”
金诚点点头,“原来如此,是佛门的呀。”
我淡淡一笑,“严格的说,大梵天不能算佛门的,这个很复杂。现在很多学佛的人觉得,只要是佛经中出现的那些外道神王,都是佛弟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意淫,佛陀在传道过程中没少和其它修行流派的宗师级人物交流辩论,我想这也是一种暗喻吧。这大梵天您可能没听说过,但是您应该知道泰国有名的四面佛吧?”
“嗯,去泰国旅游的时候看到过,拜的人太多了,香火鼎盛啊。”
“那四面佛就是大梵天”,我说,“而原本佛教里,似乎并没有四面佛这一尊佛。”
金诚仿佛明白了些,“这么说,这《大梵经》就是讲大梵天的了?”
我看看他,“传说佛陀涅槃之夜,曾与大梵天有过一场辩论,辩论的经过后来被集结,就是《大梵经》。这部经书流传不广,知道的人并不多太多。在这部经中,佛陀对大梵天说,自己不会干涉人间的喜怒哀乐,他只是在教人们解脱成佛的方法而已。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所以这部经书在世间很难流传广泛了。”
金诚不解,“为什么呀?”
“您想啊,佛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我一笑,“他等于明白的告诉了大家,自己不会干涉人间的喜怒哀乐,自然也不能保佑人间的吉凶祸福,这样的话,那些指佛穿衣赖佛吃饭的人们如何还敢传播此经?况且当年佛陀传授《妙法莲华经》时说的很明白,所有佛法都是为了度化众生而行的方便法,佛陀传道四十年,实际没有说一个法。据说当时很多佛弟子都不敢听,都走了。如今世人虽然遵从《妙法莲华经》,可真有勇气面对其中真意的,又有多少呢?”
金诚眼神异样的看着我,“小七爷,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您既是道家传人,为什么对佛家的东西还那么有研究?难道这样不会影响您对道祖的信仰么?”
我一愣,感情他是不爱听了,也罢,看来是我说多了。世间很多像他这样的修行人,他们只能一心思信仰自己的法门,对其他的法门和修行方式难以认同甚至是强烈的排斥。看他现在的神情,如果不是对我佩服在先,就刚才这一番言论没等听完他就该忍不住了。
“金老,道门佛门,同是修行人”,我淡淡一笑,“如果咱么这点心胸都没有,只是一味的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满足,那不是固步自封了么?我觉得吧,真理不怕比较,也不怕考验,佛道两家本质上是殊途同归。历史上道家大师精通佛典,佛家大师通晓玄学的也大有人在。”
金诚脸色慢慢缓和下来,“也是,您说的有道理。不过吧……他们佛家的事和咱们关系不大,您刚才也说了,这大梵天也不是佛家的呀。咱们还是说说这《大梵经》吧。”
我看看他,“如果您要是想听明白这《大梵经》的事,还就得忍着听我说完。不过要是您实在不想听,那我就不说了。”
“别!”金诚也察觉到了刚才的态度不对,“小七爷您继续说,我愿意听,这个长见识。”
我喝了口茶,“这《大梵经》里说的,比《妙法莲花经》还狠,让很多世俗的佛教徒都不能接受,所以在俗世的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不多。可反过来,从术数的角度看,任何经书都有其不同的风水功用,这部《大梵经》也不例外。”
“这个……”金诚闭上眼睛,“您让我消化一下,我得好好想想。”
我微微一笑,给徐静回复了一句话,“多谢姐夫,功德无量。”
很快徐静回复过来,“老同学客气了,顺便多一嘴,他说这些经文不同于现在的版本,应该是来自古印度,这可是很值钱的文物。”
我想了想,“好,明白了!”
金诚想了半天,最后自嘲的笑了笑,“我这才是自寻烦恼,得了,您还是继续给我讲吧,我听着就行了。”
我看他一眼,“也是我说的太绕了,算了,那就直接点说吧。我琢磨着,你们祖师爷八成不是在半路上偶遇的那个宋朝官员,他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是同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