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佰贰拾玖(1 / 2)
“德王裴钰于金殿之上大放厥词,丞相苏仕反相毕露,二人狼狈为奸,妄图抹黑天子,混肴视听......景宗宽厚,念苏家过往功德,宽之容之,闻者莫不曰‘仁’。”
今日在宣政殿上的这桩事情,多年后便化为了史书上的寥寥几笔,与裴钊之后开创的盛世江山相比,这样的事情不过是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可在当下的官员看来,此事涉及到当今帝后,乃至先帝与太后的名誉,自然是不可小觑。
尤其是,当他们看见陛下果真应允了苏仕的无理要求,将那身穿淡青色官服,手捧玉匣的俊秀青年宣进殿时,心里更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朝廷老臣、后宫妃子、掖庭宫人......现在连丹青阁的丞旨都搅了进来,德王和苏家的手,究竟伸得有多么长!然而,比起对裴钰几乎滴水不漏的人情网来说,更让他们惊惧的,依旧是那位不动声色坐在御座上的君王。
人人都知道,裴钰此番无论再说甚么做甚么,也已经是丧家之犬日落西山,而在这穷途末路之际,他还这样大胆地将自己隐藏极深的布局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裴钰被处置之后,陛下会用何种强硬冷酷的手腕来对裴钰遗留的势力进行一番血洗?!
数月前莫家的惨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他们不敢再想,也不愿多想,只是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站立殿中的叶景之身上,他从前不过是个在后宫为女眷作画的丞旨,后来受陛下恩赐调到御前来,专为陛下一个人作画。这样一个本该远离朝堂的人如今竟然就光明正大地站在这里么?
在座的人中未必人人都知道,这位丞旨迎娶的新妇正是太后娘娘身边最得脸面的女官,但对于他与苏家向来交好一事却是心如明镜,孙立率先道:“陛下,天京城里人人都知晓,丹青阁丞旨叶景之与苏家来往密切,素日里同在酒坊吃酒谈天,两家登门拜访等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人定然一心向着苏家,倘若说出甚么胡编乱造的荒谬言语来,只怕有辱圣听!”
“不急。”裴钊似笑非笑地看着苏仕道:“丹青阁向来不问朝政,朕想知道,你将他带来,究竟意欲何为?”
苏仕苍老平和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倘若将所谋之事看做是与裴钊的一次对弈,那么叶景之就是他最后一颗,亦是最具杀伤力的一颗棋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他苏仕,即便只剩最后一颗棋,也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挽回眼前的颓势!
叶景之还是像昔日一般恭谨而安静地跪在阶下,苏瑗看向他手里捧着的玉匣,心里“咯噔”一声,登时被忐忑不安占据。
她做了五年的皇后,又做了一年多的太后,这六年多以来,每一年她都要耐着性子坐上一整天,等着丹青阁的丞旨为她做一幅画收在皇家御牒里,从前是沈先生,后来又是他的关门弟子叶先生,今日叶景之捧在手里的,难道是,难道是......
裴钊像是察觉到了她的不安,顺手将自己手边的茶盏送到她唇边,喂她喝了一口茶,轻声说了句:“阿瑗,别怕。”
这样亲密的举动在朝堂之中自然又是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波,裴钊却并未在意,甚至还为苏瑗擦了擦嘴,方淡淡道:“手里捧着甚么?打开罢。”
叶景之答了个“是”,便缓缓打开了玉匣,又道:“请陛下遣几个人来为下官搭把手。”
童和做了个手势,便有七名宫娥盈盈上前,那匣子里放着的是七幅画卷,正好一人捧着一幅。叶景之并不急着让她们将画卷展开,而是徐徐道:
“昨夜苏相到下官家里来,以万金美玉为礼,托下官帮他做一件事,待苏相走后下官左思右想亦不得其解。但此事非同小可,下官无奈,只好带着相关之物亲上朝堂,求陛下为下官解疑,这个忙,下官究竟该不该帮?”
裴钊不动声色道:“你且说与朕听听。”
“苏相托下官为他做六副画,这些画不是花鸟虫鱼,而是临摹肖像。”叶景之指了指第一个宫娥,那宫娥连忙将画卷展开,只见雪白纸张上,有一身着宫装的年轻女子,站在骊山的满山红叶之中沉思着甚么。那女子容貌姝丽肤色白皙,一双明眸分外灵慧动人,正是与裴钊一同坐在御座上的苏瑗。
在百官诧异的目光中,叶景之继续道:“苏相让下官照着这幅肖像再做出六幅来,还特特吩咐有几幅定要想方设法做出年代久远之感,好以假乱真。还吩咐下官,今日必要带着画上朝堂来,将画中之人指作是他的亲生女儿,当朝的太后娘娘。”
苏仕在听闻叶景之说起赠玉一事时已发觉不对,此时见叶景之竟然说出些莫须有的事情来,心下一凛,登时道:“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老夫昨夜赠你美玉,不过是要你带着从前为太后所作的画像到朝堂上来,何曾让你行临摹之事了?!”
叶景之并不理会他,而是亲自上前,一面将剩余六幅画卷小心翼翼展开,一面朗声道:“苏相所托之事实在离奇,且宫中作画的纸墨向来有规制,下官哪里能轻易寻到?因此下官左思右想,只好带着从前为太后娘娘所画的肖像上殿来,求陛下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