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引狼入室(1 / 2)

加入书签

在他们夫妻二人前途都会受到影响的同时,八杉恭子溺爱的儿子恭平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而金钱并不能让认亲心切的乔尼离开。所以,八杉恭子决意杀掉这个证明自己不光彩历史,又没有什么感情的黑人儿子。

毕竟,八杉恭子对于当年被美国大兵侮辱之事还有很强烈的愤怒。而乔尼,也是美国大兵的儿子。

八杉恭子假装和乔尼亲热,却在亲热中将利刃插进儿子乔尼的胸膛。虽然这一刺很是犹豫。但是乔尼却心如死灰。被自己亲生母亲捅一刀的滋味并不好受。挣扎着走了许久,最终还是死了。

而八杉恭子的目的也没能实现,她溺爱的儿子恭平,因为逃避车祸罪责逃亡到美国,并因为拘捕和反抗,死在美国警察的枪下。八杉恭子在得知两个儿子都死了之后,终于崩溃。

在获得服装设计大奖的晚会上,当众朗诵了《草帽诗》,并驾车奔上山顶。与草帽一起,跳落悬崖。

这部电影是借着慰安妇与混血孩子的壳,叙述了一个有关于人性自私的故事。但只是这个壳,就在后世的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八杉恭子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七十年代,经济已经发展,战争的伤痛已经被繁华基本上埋葬的日本人,大多并不愿意提及战后初期丢人的往事。由日本政府出面,组织慰安妇一事,更是被深埋土中。根本没什么人去触碰。

而日本上层也根本不愿意为此事买单道歉。

在后世,特殊慰安施设协会成立三十年后,日本记者大岛幸夫采访当时特殊慰安施设协会计划的执行人、日本原警视厅警视总监坂信弥。

这段坂信弥的谈话,被收录进了日本二战史籍《原色的战后史》,坂信弥在采访中说:“都现在了,为什么还提那件事情?真是低水平的问题!当时因为近卫文麿对于日本兵在支那(即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对支那妇女所做的事情很有体会。所以出于挽救大和抚子(代指日本女性)的目的,才把我叫到首相官邸交给我这项任务的。”

“特殊慰安施设协会问题又不是一个左右国家命运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芝麻粒大小的问题罢了。虽然有人说那些被招募做了慰安妇的女子就像是祭祀时的供品一样被牺牲了,但是那只不过像是‘火灾现场围观者们的议论’一样,都是人们的想象。再说当时日本政府有别的办法吗?也正是因为那样,才使得更多的日本女姓躲过了贞操危机。”

八杉恭子这个角色,简直就是这种逃避心理的浓缩。即便八杉恭子本身也是时代的受害人。而日本警官的往事回忆、对当年作恶者的谅解,和美国警官被美国人捅死而理由是其帮助日本人,等等细节,都证明美国老大和日本小弟之间,曾经的怨怒和相互之间的愤恨,并没有那么容易化解。

而八杉恭子对乔尼的刺杀,将其骨子中的狠厉决绝和自私表达的淋漓尽致。甚至她的崩溃和死亡,也有自私自利的味道。如果她溺爱的儿子恭平没有事,她绝对不会去死。如果不是为了回避这个现实,她也绝对不会开车跳崖而死。

这种挑战道德底线,母亲刺杀亲生儿子的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荒谬,但是在故事中却极为合理。道德底线的碰撞,刺破人心。人心险恶和巨大的时代冲击,让人在毛骨悚然的同时,对故事欲罢不能。

而这个故事也成为推理小说曾经的巅峰之一。在后世,以半年卖出三百万册的成绩,成为日本的文坛奇迹。

故事虽好,但也太过惨烈。余生认为,如果让这部电影,这个故事提前面世几十年,或许,生活在日本的混血儿的境遇会好许多。不过,为了能顺利上映,故事的某些细节,还是要改动一下。

而在余生将《人证》的剧本写出来,交给青小艺看的时候。青小艺看得连脖子上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看完后,青小艺心有余悸的对余生道:“这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故事!”

余生反问道:“那么,如果按照如今的现状发展下去,当二十年后,这些混血儿都长大了,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呢?”

青小艺默然,她知道余生说的很有道理。按照现如今的情势发展下去,二十年后,各种有关于混血儿的离合悲欢,怕是就要上演了。其故事的精彩程度,恐怕比余生的剧本只强不弱。

在余生修改《人证》剧本的时候,麦克阿瑟又派人来请余生。余生有些惊讶,按理说,美国人在日本一家独大,顺风顺水,应该没有什么必须要余生解决的事情。麦克阿瑟的这次邀请,也不知道所为何来。

不过,麦克阿瑟和余生也算是熟人了。李香兰和玛丽莲梦露在日本的巡回演唱会极为成功。眼见得人心被逐渐安抚下去,麦克阿瑟也舒了一口气。

对余生用和和缓熟悉的语气道:“余,我希望你能帮我在日本办一所学校。”

这个要求完全出乎余生意料之外。什么时候美国人办学还需要求人了?对于老美而言,攻略世界的方法一项是胡萝卜加大棒,给胡萝卜不要的后果,就是被其一棒打死。

麦克阿瑟道:“虽然我们有许多人才,有哈弗、普林斯顿和常青藤各大学的高材生。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并不了解东方人的思路。这使得我们的计划,对日本传统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瓦解,很难进行下去。”

“而最受日本人欢迎的,还是余,你写的歌。所以,我希望你能办一所学校。或许,你办的学校,能带给我们惊喜。”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