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48节(1 / 2)

加入书签

车子开到北村珍卿家东门外,见他们家墙外树荫下有歇凉的村人,珍卿拉三哥下车朝周围看了两圈,三哥也随着她的视线四下观望。

树下歇凉的村民张嘴瞅他们半天,窃窃地议论说他们是哪个城里来的客人,忽见一个身材板大的中年人喊道:“大小姐,大小姐,是杜太爷家的大小姐回来嘞,大小姐有年头没回啦。”他一说其他人立刻也惊了,纷纷站起身走来跟珍卿说话,跟着汽车跑的小孩子也围上来。

三哥就听人们一直叫珍卿“大小姐”,小妹笑盈盈地跟大家招呼问好,感谢大家这么多年还记着她,叫保镖三福、四喜给大家发糖吃。除了从海宁带来的摩尔登糖——味道非常鲜甜的那种,还有牛奶糖跟牛轧糖也都好吃,巧克力价钱贵不少倒不敢逢人就乱发。

村里人哪里消费得起这类洋糖?有钱也不过吃些红糖、白糖还有走街窜巷卖的鼓糖,有小孩子拿到保镖们派的洋糖,立时馋得连糖纸都给吃进去的,有小孩夸张地说玉皇大帝吃的糖也不过这样。有成年人就如获至宝地捧着糖回去,大约要拿给家里的孩子们吃。

外头这么热闹早惊动里头人,管家黎大田亲自开得侧门,对着背对门的珍卿和三哥瞅了瞅,眉毛疑惑地耸了又耸,忽然大惊喜地叫嚷一声:“是大小姐,是大小姐回来了,快快快,都叫人去,都张罗起来,大小姐回来了,大小姐带着姑爷回来了……”一连惊喜喊着一边吩咐她老婆,说赶紧叫族里的妇女们过来整治饭食,就说大小姐带着姑爷回来了。

珍卿拉着三哥踏进高门槛儿,亲切又好笑地挽着三哥说:“大田叔原来是最稳重,今天也成小孩儿了。”三哥打量着四处挂的辣椒跟蒜,珍卿顺势跟他解释院房的格局。

他们现下站的地方是二进院,南边是厨房、仓库跟杂货房,北边是杜太爷往年待外客的地方,南房前头是工人们做活的地方。杜太爷觉得敞开大门会露财,南边头一进院的大门长年闭锁着。珍卿指着他们刚才进来的门,说这是她跟祖父往年进出的东侧门,西南角开的小门是给工人们进出的。

三哥揽住她恍然大悟说道:“怪道我看不明白呢,祖父自来是个讲究人。”

大田叔跑去到处吩咐人忙起来,回来红着眼圈跟珍卿和三哥问好,说料不到这么快就回来了,好些东西都没有准备妥帖呢。说大小姐一小不爱吃腌的肉,养的几头大肥猪一头也没有杀,就等着大小姐回来现杀吃新鲜的,现在只能去肉铺里买肉先对付着了。

珍卿看大田叔激动地一直抹泪,也忍不住动感情地跟他聊了好一会。终于大家情绪平复一些,大田叔说领着珍卿夫妇到后面安置,可是多少人找大田叔问事回事,珍卿连忙说叫大田叔去忙活自己的,没道理她自己家还能摸不清道。待会把事情都安排好,她给家里佣人和工人带的东西给大家分发下去。

大田叔就叫他的大儿子长喜过来,说跟在大小姐跟姑爷身边侍候着。

珍卿挽着三哥一行向后面走,一边给他介绍后一进的房屋结构和用途。正在介绍她多年前的外书房时,族长向渊哥跟杜氏族老一拥而至。

向渊堂哥问珍卿跟新姑爷回来,咋不叫玉琏玉瑛先回来说一声?他说珍卿家这老屋子不过才收拾好,他们正说明天把厢房布置成新人洞房。新姑爷这些年头次上杜家庄来,怕他们事务繁忙不能久留乡中,自然不能劳动他们夫妇一一拜访亲友。可是总得聚齐各乡的亲朋好友,好歹让大家认一认新姑爷吧。其他人七嘴八舌地附和着向渊哥。

珍卿看这些老态龙钟的族人,现在完全不是多年前的孤女心态。对于向渊哥她自然是无限感激,至于跟她和向渊哥同辈的杜向甫、杜向秦,还有跟杜教授同辈的杜骐迈,她虽然难以发自肺腑地尊崇爱戴,在这多事之秋也不必对旧事耿耿于怀。

她不忙着回答族老们的问题,先郑而重之跟他们介绍三哥,三哥也礼数周全地跟族老们见过,他本来要跟大家握手却见他们不习惯,便依据各人辈分鞠躬点头。

紧接着,珍卿对向渊堂哥等耐心解释,他们此番回禹州是公私兼顾,于私就是回来看望尊亲乡党,于公就是跟考察本县教育文化之事。在杜家庄待不了几天就要走,向后还要到杨家湾看望老姑奶奶,再后县里还有一些公事要办理。所以不可能样样依随繁文缛节来办,新姑爷把庄上的亲友认一认就行了,其他远处的亲戚着实是等不了——其实珍卿自来没走过什么远处亲戚,也不了解都是些怎么样的人。

珍卿说完暗觑众位族老的表情,便知他们对她的说辞不解不满不服。乡下宗族地方很在乎结婚认亲,族里孩子在外面娶了城里姑娘,若不办个喜宴叫大家认一认亲,依着老礼还觉得他们不算结婚呢。三哥是男方规矩当然不那么死板,可是新姑爷认妻家亲属也是老礼,这帮墨守成规的老族人自然心里不愤。

不过如今形势已经颠倒过来,他们想弹服摆布珍卿是万万不能了,眼下他们即便不解不满不服,还得堆出满脸的笑意附和他们曾经蔑视的奸生子,以期她继续造福她的乡梓宗族。

珍卿说了行程规划和缘故情由,三哥便开始热情询问各家的住处,说今日风尘仆仆而来,这个时间贸然登门也恐不恭,他们夫妇改日却要郑重登门拜访的。然后就请教向渊堂哥晚饭怎么安排。向渊哥黎大田早吩咐了晚饭,今天就由他们这些老先生先陪远客一顿,明天才是阖族摆流水席与他们掸尘接风。

关于接待衣锦还乡的珍卿与他丈夫的事,族老们借珍卿的正厅继续商议。商议得差不多黎大田招呼吃饭了,珍卿他们一帮人一同走出正房,就听见外头人声鼎沸闹哄哄的。

珍卿抬头就见院子四面的围墙上,密密麻麻骑满了看热闹的村民和孩子。大田叔正叫工人拿棍杆子驱赶他们,还有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喊:“大小姐,大小姐,才刚发糖我没得在,大小姐家里金元宝银元宝,积善积福一个都不得跑,大小姐发糖不要漏掉我一个哦。”可是发糖漏掉的何止一人呢,那口条利索的小孩子刚才一嚷,满耳都是小孩子们要糖的声音,夜幕中小孩们一只只手向这伸,还真有点叫人头皮发麻呢。

珍卿跟三哥见状真哭笑不得,见族老们作声作调地叱喝轰赶,他们连忙说乡里乡亲的不要赶,便叫保镖三福、四喜再拿糖出来发,不过叫他们告诉大家糖是有数的,之前得过的就不要再来拿了,要不然一发完别人就没得吃了。

虽被这么多人看猴似的围观,珍卿被少时的旧房旧物旧人包围着,心中还是难以名状的欣欣然感。

终于打发走了要糖的小孩子们,杜家的人们也在夜幕中上桌吃饭了。依着杜家庄规矩女人可不能上桌,但珍卿作为这个院子的继承人,还是族中最炙手可热的麒麟才俊,大家还要赖她关照杜氏前程和子弟命运,谁也没有资格说不叫她上桌。众族老不管怎么跼蹐别扭,都要咬着牙在席面上把话都说漂亮。饭桌上族老们并未谈及累心的话题,就是不停地恭维珍卿夫妇,再加上询问他们外头的事业。

这天晚上的接风宴之后,珍卿把向渊哥跟锦堂侄子留下。锦堂侄子叫人把长子杜玉璋也叫来。珍卿开门见山地跟这三个本族近人提问,若异日禹州也像北方的沦陷区,被东洋人的铁蹄踏平乡土,杜氏族人应该如何在乱世中自处?

这祖孙三代听闻此问都颇凝重,最年轻的杜玉璋问珍姑奶奶何以有此问,但他不及问得更多,他的父祖示意他暂且不要多言。

向渊堂哥和锦堂侄子都读经阅史,通晓古今,认为泱泱华夏不是谁想灭就能灭的。向渊哥还对着两百年前一样的明月,讲述先辈流落到这禹州的睢县,在此筚路蓝缕、开基创业的故事。他说杜氏祖先在明时一度显赫,有位老先人做到礼部尚书一职,杜氏在清代也以耕读举业为正务,可惜卷入夺嫡之争被波及了,侥幸脱死的族人便移居此地扎根繁衍,不到两百年又重现往日的繁盛,可见世上事再艰难终究事在人为吧。

珍卿闻言不得不在心内感叹,老一辈人还是有些唯心主义的。问他们有没有想过离开家乡。

锦堂侄子说,若是东洋贼寇一来便说要走,杜家庄本姓外姓几百口子人就不少,何况近乡也有他们繁衍茂盛的本家。向渊哥祖孙三代有强烈的仁人君子风,他们认为若是非离开不可,便一定是阖族阖村地离开。可是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谈何容易,出去到外面住哪里吃啥子,娃儿们的生计婚娶学业都怎么安排呢……

珍卿被向渊哥一家说得难过了,她想世人真是如此,不到祸劫临头就不认同最决绝的办法。可是话又说回来,东洋人确实还没有打进来,政府的武备不说固若金汤,也不可能真正不堪一击啊。连何建昌先生都建议他们言行谨慎,他们怎么可能大肆鼓吹亡国论,再怂恿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呢?一旦惊动当局担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怎么办?

珍卿平心静气地看着他们,讲起似乎不大相干的事情:

“我有个忘年交洪菲菲女士,他父亲、弟弟、丈夫都是文物专家,这三个人都在平京博物院工作,六年前东洋鲸吞北方领土,政府命他们从速将文物南移。文物承载的是我中华千年文脉,国家亡了还有复国的一日,文脉一断民族就慢慢地消亡了,中国连绵的历史文化是文物和书籍承载的,可是担起文物、书籍保护使命的终究还是人。须知能够绵延宗族血脉和风骨的,终究也还是人啊。

“你们煞费苦心想着阖族阖村的人,我感佩之至自愧不如,可是中国是衰老孱弱的老牛车,东洋是气焰腾腾的大卡车。实事求是地讲,一开始就跟东洋人硬拼到底,举国的资源和人材都打光拼光了,我们离亡国灭种就真的就不远了。向渊哥、大侄子、玉璋,我现在是想告诉你们,现在这个要命的关头,你们要像两百年前的杜氏先人一样,给这个姓族留下火种血脉,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不小心摔跌,所有的鸡蛋都不能幸免。”

向渊哥和杜锦堂都是神情凝重,最后异口同声地道:“珍妹妹(姑姑)意下如何?”珍卿就如此这般讲了她的计策。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5-04 18:49:45~2023-05-05 19:41: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蔻蔻 20瓶;paddy、23155266、繁花似锦,佳期如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3章 磁心何曾易朝夕

第二天, 珍卿夫妇一行浩浩荡荡前往南村,携带一件件来自大都市的时兴礼物拜访族人。更大的乱世将至,珍卿没有送华而不实的东西, 通通送女性喜爱的金银珠宝——除了给向渊哥家的人送得多,寻常族人也没有送得过分多, 达到不失礼的程度就好了。这种东西平常可以戴出来显摆, 逃命时也容易卷进包袱携带。

见珍卿夫妇言语行事这样敞亮, 原本还忐忑的族老们开始明堂正道地提要求了。总体意思是恭维珍卿是清高学者, 自己一呼百应、炙手可热不说, 又嫁得大都市的富贵高尚门第,自家受益无穷自不必言,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也有目共睹。她能有今日的功成名就, 更该念杜氏族中抚念之恩,也更该栽培本族近亲的子弟吧?

教过珍卿几天的九先生牙豁嘴歪了,也给珍卿掉了半个钟头的书袋子, 大意是叫珍卿兴盛文教、扶持本族, 让那啥基金会多多扶持杜氏子弟, 不要花许多冤枉钱饶世界栽培外姓人,这样本末倒置恐会惹人笑柄的吧。这帮食古不化的族老得寸进尺, 得了点甜头还想更多甜头, 诚是不足与谋。

珍卿夫妇对这些话不过置之一笑,兴华教育基金会救济的是天下寒门才士, 若只用于让杜氏一族兴旺发达, 那他们怎敢皇皇然向民众讲述教育救国?能否得到基金会的奖学金资格, 端看杜氏子弟各人的本事造化。其实兴华基金会这个项目开展之前, 珍卿也跟向渊堂哥透过消息, 珍卿在鲁州在看到杜氏子弟的资料, 考得上的就算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考不上的就只能怪自己没能耐。

珍卿再次向在场的诸人说明宗旨,不管他们如何群议沸腾她都不管。珍卿夫妇除了送给各家常礼,还有一份更大的礼来平息族老们的怨心。

珍卿夫妇跟向渊哥一家商议好了,以后珍卿家里几顷地每年的出息,并三个店铺每年的利润,都用于扶持庄上的民生教育,扶持对象包括庄上本族跟外姓。一切有关本庄人公共利益之其他事项,经费也皆可从珍卿家出息中取用,就相当于是杜家庄提供了慈善经费。珍卿夫妇对此事只定一个大方向,具体事务就由向渊哥一家人负责经管。

本质上,珍卿这次衣锦还乡受惠的还是族人,然而她也晓得庄上外姓人难免眼酸心妒,所以也就大方地给外姓人一点甜头,这也是为长远的将来考虑。

此论一出举庄哗然八乡惊动,珍卿在向渊哥一家协助下,找了本庄本族的德高望重者十二人,让他们做杜家庄这个乡土慈善机构的共同管理人,但该机构会长只能从杜向渊家里推选,且会长有一言决事、乾纲独断的权利,这是珍卿再三当着众人强调的。珍卿是杜太爷家产的继承人,她既然发了话就不容质疑,别人不管如何背后毁傍都难改变此事。

回到杜家庄的第三天,珍卿带三哥给她奶奶跟亲妈扫墓。作为一个相信人在烛灭香消后,就会如风烟一般消散于天地间的人,珍卿任由大田叔摆弄香烛供品,只同三哥跪在地上默哀了一会,不像许多人上坟时跟往生者絮絮念念的。

扫完墓顶着仲夏的阳光回去,珍卿吃完午饭就躺下了,三哥陪着她并没有多余的话。这次一走以后就不容易回来,她的心绪他都能理解。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