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战夏侯(1 / 2)

加入书签

陈登虽然让许褚给迎了回来,并没有见到孔融。

可徐州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孔融岂能不知道。

随着曹操的大兵调动,北海的孔融也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他赶忙召集自己的手下商量此事如何做。

说实话,让他出兵打曹操他还真不敢。

曹操现在是名义上的青州和兖州的刺史,这不但是袁术这样封的,就连刘备也认可了的。

当然这俩州的刺史未有袁绍不同意,袁绍还拿曹操当自己的下属一样的对待。

说起孔融来,对于陶谦终是不错,最后经过商定,孔融还是决定先派人带了自己的亲笔信去见曹操,对曹操晓之以理,让曹操放过徐州。

如果曹操不听,再发兵讨伐来个抱打不平。

你看文化人就是文化人,也不看看自己能不能打的过人家曹操,这文化人的骨气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路上,夏侯惇终于迎上了前来救助陶谦的边让。

让他意外的是边让带领的不是五千兵马而是俩万五千多的兵马。

而自己为了方便,才带了三千兵马来。

他就是想带多点,问题是曹操也要有这么多骑兵才行。

骑兵对于各个诸侯来说都是不多的,别看边让也是骑兵,这五千骑兵里边啥样的马匹都有,什么老弱病残,骡子甚至都当成了马匹充当了骑兵之坐骑。

虚张声势有时候还是起到作用的,别的不说,如果只有三千真正的骑兵,有十万骑着骡子小毛驴之类的,只要敌人不发现,就会被吓跑。

夏侯惇的骑兵同样也是曹操勉强让他带出这么多的,当初想祸害王廷并从荆州带回战马来,没想到是一匹也没有带回。所以说天下骑兵谁最多,当然是王廷,就是王廷加上水军,想荆州兵马全部变成骑兵都有可能。

这是边让的骑兵吗?

夏侯惇老远就看到了。

远处骑兵踏起的灰尘遮天蔽日,一望而不见头,他站在远处的山头上看去心里直打鼓。

要是青州各地的兵马都像边让这样隐藏了实力,曹操要说真正的一统青州真要好好规划一下。

“摆阵迎敌!”虽然边让的骑兵如此之多,夏侯惇心里还是有小信心截留住边让。

这是因为自己来的早,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二来他知道边让的武艺,虽然不差,究竟是一个二流刚过,一流还勉强的人。

他夏侯惇又是何人,是曹操手下出了名的的将,超一流说起了勉强,但一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来军可是边让?如是,请下马散兵,随某去见曹公!”夏侯惇率领一千人马在正路上截住边让的大军,在阵前喊道。

其余俩千兵马则埋伏在路左右的山上。

“正是,不知来将是谁?”边让一马当先从队伍中冲出,来的夏侯惇不远处问道。

心里知道是谁,可就是要问上一问。

谁让你家主子坐下下作不耻之事呢,就连跟随曹操的人也会被天下人看轻的。

夏侯惇注意到边让身后远处一名英姿飒爽的白马素袍的年轻将军持枪而立。

“哼,少说废话,尔边让难道不知是曹公来伐徐州一报父仇否?汝率兵何来?”夏侯惇质问道。

“哼!曹操之父非陶公所杀,乃另有其人,怎无端赖到陶公处。更何况曹操一路屠杀百姓,此等大过,不知又有多少其父其母无辜而亡!”你曹操的爹娘是爹娘,人家百姓的爹娘难道就不是爹娘了吗,你路上借着自己爹娘家人的死,又让多少父母老幼惨死。

“找死!”正义永远是正义,夏侯惇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人家边让说的对,他自然没有理由反驳,直接杀了上来。

反正自己的使命就是截杀边让回去,那些大道理待杀了你你和你死去的老人去絮叨吧。

“杀!”边让武艺不高,但性格直爽,也持武器冲了上来。

说实话,夏侯惇在曹操家族将军里是有节操的人,性格虽然刚烈勇猛,但其人有正义感。

他平常就和自己的手下能打成一片,而且曹操的赏赐什么的都会一点不留的分给手下的兵士,至于获取的功劳,自然也不会截留,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这让夏侯惇在军营里获得莫大的名望。他的轻财和曹洪刚好相反,曹洪是见财就收,而且光入不出的货色。

对于曹操这样的做法其实他心里也是反对的,反对虽然反对,他在当初提出异议被曹操驳回后就再也没有说什么。

曹操的心情他是理解的,其实曹操也是想借着这次的机会取了徐州是真的。

仇是要报的,取徐州也是要取的。

和曹家的大业比起来,曹操的做法到也可以接受。

两人一交手,边让才知道自己差夏侯敦很多了。

别看夏侯敦的刀沉,但使起来如此轻巧灵活。

没十几个回合,边让就有点支持不住了,这和夏侯惇差的太远了。

“边将军闪开,某来一会夏侯将军!”后面的白袍将军催马提枪接过夏侯敦再次劈下的杀光。

“你是……”那将军俊美异常,看上去似乎眼熟。

“夏侯将军,某赵云赵子龙是也!”赵云撤枪说道。

“赵云?”怪不得眼熟呢,原来在讨伐董卓战吕布的时候是见过的,虽然是在远处,但影子还是有印象的。

不对啊!赵云不是王廷的人吗?怎么和边让搅到一起了。

“赵将军何时离开荆州另投他人了?”疑惑的夏侯敦问道。

这事必须弄明白,赵云虽然没和自己打过,但自己看到过和吕布对战的情景。

当初赵云,黄忠几人的武艺都是非凡之辈,这要是对方真是投降了边让又或者是……

另一个结果夏侯敦都没敢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