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我愿成佛的传说(2)(1 / 2)

加入书签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合南圣众。

尊上普贤菩萨摩诃萨自述,已曾与恒河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诸佛都以普贤为榜样,教菩萨众修普贤行。修普贤行必须先悟毗卢性海,然后才能入普贤行门。

佛问圆通,普贤答说最初本因,但用耳识,随念分别,能发智慧光明普照群机,得大自在。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普贤即时乘六牙白象,分身千百,至其发心者面前,与之相见,纵然彼因障深,看不见我,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慰,使他所愿成就。

无上释尊

白叙尊上普贤菩萨摩诃萨为与会诸大菩萨及末法一切众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普贤菩萨生向无上释尊提了四个问题

(1)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2)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3)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4)若诸众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无上释尊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无上释尊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无上释尊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无上释尊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无上释尊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誓愿护经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华经》时,普贤于宝威上王佛国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共来听受。普贤在会上提出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能得是《法华经》?答案曰若人能做到下列四点。必能得到是经。(1)为诸佛护念;(2)植众德本;(3)入正定聚;(4)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普贤又在会上表示世尊灭后五百年际,有人受持是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供养守护、安慰其心。是人若坐思惟此经。我复乘象王至其人前。是人对《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令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若人受持,读诵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行普贤行,为诸如来摩顶授记。若但书写,是人命终,生忉利天。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