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与开机(2 / 2)

加入书签

开场剧组先大概介绍了这部电影,喜剧片,大概讲了一下会是一个链接过去与未来的一部电影。回忆青春,与展望未来。

这不废话吗!

重复了一遍之前对媒体官宣的内容后,好在重点在于最后收尾的:“...尤其适合70,80后观看。”让媒体找到了一个可以报道的新鲜点。

这就有意思了,剧组很鲜明的指出了目标观影人群,在电影宣传中还是很难遇见的。

因为你哪怕是《小猪佩奇》这样的电影,那也是打着合家欢旗号,尽量拓展自己的观影人群范围,而不是这部电影上来就来一句“尤其适合70,80后观看”。

所以大家就议论纷纷。

而对于台下记者的反应呢,剧组好像也并不是特别在意。

紧接着挨个介绍了剧组的各位主演,当然媒体对这一块不太感兴趣:认识的本来就认识,不认识的没多大兴趣了解。

又介绍了一些档期,一些期许,还有杂七杂八的流程,就进入自由采访时间。媒体第一个问了:

“为什么把观影年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是因为有一些不适合的内容么。”

林浩作为制片就回答:

“刚才已经讲了是有回忆青春的部分,又有展望未来。不同年龄的人,经历的青春和未来是不一样的,我拍的东西,可能就是这个年龄段的青春回忆和未来期许,但这也不代表其他年龄段的不能理解。”

“那你会主攻70、80后市场吗?”

“都一样,我只是给出了一个观影建议,建议这部分人去看,不是说别人不去看。,都可以。”

剧组的这个宣传政策,其实真不是白来的:首先穿越回97年,这时候确实是70、80后的青春回忆,适合他们观看。而电影这么宣传之后,首先刺激到的这个群体去观看了,给出好评的概率也会大很多:

青春回忆嘛,自带滤镜。

前期口碑稳了,那就稳了一大半。

然后在反过来反哺市场,吸引其他群体——就算不能吸引太多其他群体,能牢牢抓住如今的观影主力军人群,再加上林浩的自身影响力,那就足矣了。

...

问题算是回答完毕,接着又是一连串的提问,还有个很奇葩的记者问为什么不把这部电影全球同步上映,推广一下国内文化...

大哥,我这讲的是国人的青春回忆,还限定了70、80后,本身范围就不宽。

你还要我把这个推向国外,那国外的人能懂许魏朴树周杰伦的青春;能懂《我的区长父亲》《我为祖国献石油》;能懂学校同桌的三八线么?

不能。

所以自然他也是不用多思考,但为了防止以后被人乱写,林浩也是大概回了两句。大意是有机会更好,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发行商之类的...

两小时之后,发布会散场。

很快,新闻也出来,给这部电影前期造了一波势。

等到9月7日清晨,剧组有一次恢复了正常运作。摄影棚内,大家都忙活起来,该化妆的化妆,该测试器材的测试器材,该紧张的也已经开始哆嗦了。

总之,一篇欣欣向荣的景象。

林浩在休息室,也回了一个短信就看见胡远生推门进来,道:

“那边边准备好了,你还要等一会么?”

“我这可以了,回完了。”

“行,过去吧。”

两人于是一路穿过去,直接到达拍摄现场,也就是最开始大家参观的卧室。

林浩走过去,准备一番后就位。

监视器前,宁浩拿着对讲机:

“各部门准备,3,2,1,action!”

“嘭!”林浩直接瘫倒在床上,这昏暗的半地下室,略显凌乱的床单,还有堆积的外卖盒子与发着微光的屏幕,画面感顿时扑面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