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2)
“既然大家都是为了萧明彻,那就万事好商量。你们若对太子下不去手,我可以退一步。”
李凤鸣缓和声气,终于亮出了真正的条件。
“若贵国陛下真心为萧明彻计长远,请使飞驿快马加急,将卫城军前锋营兵符交到萧明彻手上。”
对于太子,趁他病要他命当然是最万无一失的。
但李凤鸣还没那么丧心病狂,她不过就是耍心眼而已。
先提个“你们先杀了太子,我就如你们所愿去死”这种荒唐条件,再退步到“为萧明彻换取五万卫城军兵符,我就如你们所愿去死”,对方自会更愿意接受后者。
要是齐帝当真打定主意改立萧明彻为太子,交付卫城军前锋营的兵符并不为难。
前锋营人数仅仅五万,对齐帝本人没有太大威胁,却足够萧明彻防范太子的东宫府兵。
“待兵符到了萧明彻手上,我会在回母国省亲途中‘急病而亡’,你们的人看着我咽气就可离开,之后一切与你萧氏无关。我的人自会将我遗体火化,捧我骨灰归乡,并保证洛都那头风平浪静。”
李凤鸣站起身来,慢条斯理掸着衣上褶皱。
“请原话转告贵国陛下:这笔交易于他于我都是豪赌。他赌国运,我赌命。我的筹码已上桌,就问他跟不跟。”
只要有五万卫城军在手,即便太子侥幸渡过死劫并东山再起,也不敢妄动萧明彻分毫。
为萧明彻换取这道保命符,是李凤鸣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剩下的路,就得他自己走了。
第67章
别看李凤鸣在大长公主面前举重若轻, 话说得硬气,其实她心中是忐忑的。
她根本就没派过谁回魏国报信。
当年魏帝后经角力达成共识,让李凤鸣换身份和亲, 本就是让她在外自生自灭的意思。
大长公主不知她这底细, 从前又无权参政议政,所以才会被唬住。
若换成齐帝那老狐狸, 必能轻易察觉她的某些话根本经不起推敲。
国与国之间的交道, 人情都建立在利益之上,哪有那么多感情用事。
齐国不能冒险同时打两场国战,所以才会向魏国递交国书联姻结盟;而魏国同意联姻, 一样是为了避免国战。
魏国帝党后党撕扯多年,如今继任储君李遥地位不稳, 二皇子李运又虎视眈眈, 诸多内忧不解, 岂会妄树外敌?
若李凤鸣死于非命, 齐国只需说是病故或意外,派使节前往洛都道歉致哀时姿态放低些,魏国或许会有所刁难, 或许会提出苛刻的补偿条件, 但不会轻易与友邦撕盟大战。
早前李运就是知道魏国不会为李凤鸣的生死轻易与齐国开战, 在派度扬斐等人前来暗杀时, 才让他们设法卷入齐皇嗣内斗, 留下“魏人参与刺杀齐太子”的线索,想挑齐国这边先动手。
但度扬斐悬崖勒马, 没有留下明显证据;恒王在受审过程中毒发暴毙,也没来得及交代出曾指使齐人刺杀太子的事。
所以李凤鸣就算死也白死,魏国不会为她轻易开战。她不过是虚张声势, 手中根本没有够分量的筹码。
她很清楚,大长公主未必能看透这点,齐帝却一定能看透。
至于齐帝会不会答应交易,要看他有多需要萧明彻。这才是李凤鸣如今真实且唯一的筹码。
好在她赌赢了。
五天后,齐帝心腹近侍低调来到淮王府,当着她的面将卫城军前锋营兵符交给战开阳验收。
齐帝还让近侍传了口谕,命战开阳自木兰镇飞驿启程,快马加急护送兵符呈交萧明彻,金吾卫校尉方成率队随行。
兹事体大,当着近侍的面也不便多言,战开阳领口谕,点了两名王府护卫,马不停蹄就出发了。
战开阳走后,近侍对李凤鸣传了第二道口谕:淮王妃立即启程归母国省亲,由大长公主率卫队护送至岚城。
*****
五月十七,齐北岚城。
岚城背靠映阳山,越山就是魏国;面对岚水河,顺流而行可通夏国。
这地理位置很微妙,一言不合就可能成为国与国冲突的最前线,不适合普通百姓定居。
所以它几乎是齐国北边一座孤城。本地长住人口很少,兵比民多,主要担负防御功能,也供魏、夏来齐的商旅们中转落脚。
夏日黄昏的风有些烫,将衣衫熨得热腾腾。
李凤鸣站在城墙上,眺望夕照中的映阳山,有种说不出的恍惚。
山那头就是她的母国故土,是她最初的来处。可她望着那座山,却看不到回程的路。
好在她本无似箭归心,也不觉难过伤感,毕竟当初来时就知回不去的。
收回目光向城楼下俯瞰,宽阔的入城道尽头,隐约可见一对威严高耸的国界柱石。
前年秋末,就是在那对国界柱石前,李凤鸣被盖上盖头,坐进了齐国迎亲仪仗簇拥的喜轿。
那算是她和萧明彻的初次相遇,但他俩都没能看见对方的长相。
当时她并不好奇萧明彻的长相,更不在意他是怎样的性情。
那个时候,“齐国淮王萧明彻”对李凤鸣来说,就像岚城对过往商旅一样,作用只是中转落脚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