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9章 身居高位(2 / 2)

加入书签

据专家考核,农村空气指数也不知要比城市好多少倍,可就是有人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成为大都市中,人海茫茫的一员。

江淮是全国最富裕之地,这个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经过张一凡,陆正翁等人的努力,江淮就象一朵鲜艳的花朵,在全国这锦乡山河的巨幅上格外惹眼。

张一凡到达江淮,有旧地重游之感,心思澎湃,汹涌如潮。

在江淮,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留下了太多感人的事迹。

江淮班子,在机场迎接这位首长,徐前进等人更是脸上喜气洋洋。

又一次看到这些老面孔,那一张张笑脸,张一凡不住地握手,点头微笑。

徐前进,苏新国,李援朝,方南,陈建军等等。

都是一班老同志,几年之后重逢,大家都有点兴奋。江淮的老书记,当初是接张一凡班的,年过六十四了,马上就要退休。张一凡握他握手的时候,他只是点点头,喊首长好。

在张一凡离开的这几年里,他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开心。

因为他很快就发现,江淮班子有一股很大的凝聚力,正是这股凝聚力,促使江淮经济继续发展。有些时候他想改变什么,却发现这一切,都已经有了差不多固定的模式。

而这个模式,却是张一凡那个时代定好的,比喻城市发展,城市规划,还有各种改革制度。比喻医疗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都已经基本成型,也就是说,他们的发展方向,就象一个作者写书一样,大纲已经定,你只能沿着这个大纲写下去,不能有所偏颇。

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凝聚力,老书记试图打破这种禁固,始终无能为力,最后也只能作罢。不过,除了这些,他在省委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因为下面的每个人会各司其职,把份内工作做好。

再加上他心里清楚,胳膊扭不过大腿,自己面临着退休,没有必要把江淮班子搞乱。人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想开了,什么槛都能过去。

眼看这两年,江淮经济蒸蒸日上,上面说话的时候,他也脸上有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