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2)

加入书签

王磊是登记室的一名登记员。他的工作就是给流民进行信息登记,然后根据流民的个人信息给他们提供工作。如果有特殊人才的话要给上面汇报,上面会把他们分配到合适的岗位。

不过特殊人才很稀缺。如果在灾难刚开始那几年,基地的确收容了大批特殊人才。但是现在都二十年了,就算有什么特殊人才流落在外也死的差不多了。至于灾难后新长成的一代?外面的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有时间精力学习?

所以王磊已经有很久没遇到过像样的特殊人才了。

这天,他正百无聊赖的坐在桌前转笔,就见一位东方人和高鼻深目的外国人走了进来。

东方人五官斯文俊秀,是典型的儒雅读书人的形象,身上有很浓的书香气,让人很有好感。而那个外国人却跟他截然相反。明明长相是他生平仅见的精致完美,简直像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可是对上那双暗沉的绿眸,王磊就觉得头皮发麻,瘆得慌。

两人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皮肤白皙细腻,体态健康,这在现在可不常见。就连王磊脸上都泛着营养不良的青白呢!而最让他吃惊的是东方青年怀里那只油光发亮膘肥体壮的黑猫。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两人竟然还有多余的粮食养宠物?

……也许是储备粮?

东方青年脸上挂着让人很有好感的温和笑容:“请问是在这里登记吗?”声音清冽,仿佛清凉的小溪流入干裂的土地,让人神清气爽。

王磊回过神来,拿出一张登记表,首先是那位东方人开始登记。

先是一些常规的个人信息,在问道有什么特殊才艺或者专长时,那个东方青年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着回答:“大概是记忆力比较好吧?”

王磊抬起头无语地看着这个青年,这算什么回答?

“你的记忆力有多好?”王磊问。

青年笑容不变,风淡云轻地回答:“大概能装得下一个国家图书馆吧。”

王磊仿佛见鬼一样瞪着他,他下意识问道:“你说什么?”

青年把之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然后气定神闲地开口问道:“需要我证明吗?”

王磊点了点头,目光中颇有看笑话的意味。在他看来,这个青年虽然看起来像是个读书人,也许的确读过几本书,但是能记得住一个国家图书馆的图书?这未免太荒谬了。

王磊见过不少这种人。为了让基地领导更重视自己,有很多人恨不能把牛皮吹到天上去!现在,他也把这个青年和那些人归为一类了。

“您给我提一本您看过的书,我可以背下来。”

既然青年都这么说了,王磊就随口说了一本他前几天在基地图书馆惊鸿一瞥看到的一本书书名。这是一本有关机械制造的书,内容艰涩复杂,王磊看了开头就昏昏欲睡,他敢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深奥的书了。

然后在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青年吐字清晰地开始了背诵。

三分钟后,王磊的表情已经开始有点惊讶了。

五分钟后,王磊的表情开始往震惊的方向发展。

十分钟后,王磊一脸不明觉厉,然后打断了乐景的背诵,然后又给乐景提了一本高等物理书。

然后是一本诗集,一本哲学,一本生物书,一本地理书……

每一次青年的背诵都流畅极了,没有丝毫停顿,仿佛这些对他来说不过信手拈来。王磊虽然听不懂,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了青年的不凡。

他的眼中再也不见对青年的轻视,后背不知不觉已经出了一身汗。这次他打断青年背诵的语气就礼貌多了,然后他让青年他们稍等片刻,就去了内间,用内线给基地里的生物科学院的院长拨通了电话。

在肾上激素的分泌下,他的心嘭嘭直跳,兴奋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他有预感,也许他为人类发现了一个天才,一个天才中的天才。

许远今年72岁了,已经是古稀之年了。他这一生,过的颇为坎坷。年轻时一心搞研究做学问,不通人情世故。尽管他科研能力高,可是在所里不仅要不来科研经费,反而备受排挤。更甚者他的成果还要冠上别人的名字。如此,便蹉跎了大半生。他原本以为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天降横祸,一颗远道而来的小行星让整个地球人类文明毁于一旦。

灾后幸存国家政府开始积极组织灾后重建,流民安置工作。而许远这个知识过硬的生物专家反而因此冒头,成为被政府奉若上宾的特殊技术人才。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来,他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一步一步升迁,最后成为了整个联合国生物科学院的院长。

这简直像是一个绝佳的黑色幽默讽刺剧。可如果能选择的话,许远宁愿一辈子碌碌无为下去,也不愿生活在这看不见希望的末世里。

接到接待室电话时,他正在研读农学院最新的科研报告,新型实验稻的高产量让他兴奋不已。听到小王在电话里说“发现了脑袋里装有一个图书馆的人才”“他给我示范背了很多书很厉害”,许远无奈地笑了笑。

在他看来,那个年轻人不过是记忆力比较好罢了,也就只能糊弄糊弄没什么文化的小王了,毕竟就算他背错了小王也听不出来。不过他也无意怪罪小王,毕竟是他之前交代的他,如果发现有特殊人才,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他禀报。小王已经很久没有上报给他特殊人才了,所以他就算去会会那个人也无妨。

如果他真的有几分真才实学,那么把他吸收进科学院也不错。而且说不定他懂得的知识能稍微填补一下科学院目前的空白领域呢——他不无乐观的想。

今时不同往日啊。想起这些年的科技发展,他只能摇头叹息。他可以说,现在的科技水平整体倒退了四十年,在某些领域,更是倒退了一百多年。

末世前的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末世后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细分工下,没有任何个人知晓维持社会关键过程运行所需的足够知识。即便工厂里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幸存下来,他所了解的也仅仅是他本人工作的细节,对厂里其他工人所掌握的、为维持生产不可或缺的知识甚至可能一无所知——更别提如何开采矿石和煤炭资源、制作数控机床和模具和提供让工厂运行的电力等技术问题了。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那些最显眼的技术仅仅是冰山一角。就连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那也是经过工业社会数百年发展而诞生的流水线标准产品。如果无法建立标准生产流水线,仅靠人力打磨,中间产生的细小误差足以让一架飞机坠毁。

所以联合国政府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寻找位于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特殊人才,把他们组织起来,把他们所懂的知识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得不说成效缓慢。而且大批人才的死去和资料的损毁已经造成了基地内部的知识断层,不仅对基地建设产生巨大阻力,还将深刻影响下一代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才的培育要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至少四年的高等教育。在这期间,他们将学习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不要小瞧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那是整个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只有打牢了基础,人类才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可是在大灾变后的现在,基础教育的缺失和空白是影响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根源。

他们虽然从一些幸存的图书馆里抢救了很多书籍,一些侥幸还在运行的电脑硬盘里也储存了很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无疑不利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社会。一个普通人怎么能看懂一本生物书上的专有名词和定义?一个不懂外语的教授如何来研究一本外语书籍?一个物理学家难道能读懂一本地理典籍吗?

这些书和论文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以读者已经掌握了部分基础知识为前提写就的,可如果他的读者不具备相关基础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形如废纸。

而那些目标受众为一般读者的书籍?许远几乎都想笑了。那些教你如何管理企业,提高情商,如何挣钱的书,在现在就是废纸。虽然也有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它们往往写的太过浅显,起不到完善基础学科知识的作用。

而这仅仅只是基础学科的损失。高等学科的损失同样令人心惊。且不说有多少人才天才在灾难中丧生,就说那些高深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知识,他们被秘密保存在专门的期刊网站服务器里,有的甚至以文稿的形式被锁在保险箱里,然后海啸,火山爆发以及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后,它们就再也找不到了。

有时候许远也忍不住想,要是有一本能够完整记录地球所有学科的基础乃至高等学科知识的书籍该有多好呀。只要看完这本书,任何人都能明白一个学科的精髓,就能立刻投身于科学建设中去。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灾难前是没有人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些,而灾难后他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他的胡思乱想下,很快就到达了登记室,那位小王电话里提及的“天才”就端端正正的坐在凳子上。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