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2)
军训过后没几天,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可以收获了。这一个星期,明珠中学不仅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反而多放了一天的农忙假,要学生们回家给家长帮忙。
宋家也是种了三亩水田的,不过宋玉安可舍不得给宝珠下田,自己请了两个乡亲一起来收割,胡队长一直跟着他,平时宋玉安忙他也会帮忙,这一次也不例外,还有杨教授,也带着学生来给宋玉安帮忙,宋家的几亩田居然两天就收获完了。
收完了稻谷,那就是玉米,今年村里家家户种的全是玉安1号,只有自留地里种点老品种玉米。
因为玉安1号有个的缺点,嫩玉米味道没有老品种好。但晒干了磨成粉是差不多的。
应该说这是所有追求产量的新品种粮食共同的缺点,但在全国人民吃不饱的前提下,谁会考虑这个,只有家里有小娃子喜欢吃烧玉米棒子的,才会在自留地种些老品种。
宋家也种了一块,最近一群熊孩子就天天缠着宋衍。
“爷爷,我要吃烧包谷,我要吃烧包谷。”聪聪的撒娇大法是花样越来越多,眼看着公公就要招架不住了,宝珠连忙开口训斥道。
“宋思源,你嘴里已经起泡了,要是再继续吃,我就抱你去李医生那里打针,还要选择最粗的那种针头。”
想起打针的可怕之处,聪聪这才消停下来,他特别特别怕打针,见到针头就害怕。明明平时也不胆小啊。
聪聪可不知道,这其实还是和宋玉安有关系,现在疫苗还没有普及,但是前面说过,他空间里是有疫苗的,所以孩子三岁以前,每个月他都会给孩子打一支,小时候还好,孩子也不懂,等到两岁以后,几乎都是夜里偷偷打的,兄弟两个被吓哭了几次,一个劲儿的嚷嚷着有蜘蛛咬他们。
宋衍见孩子不闹了也松了一口气,他本来就是心软的人,年纪大了以后越发见不得孩子哭,不自觉的就会有些溺爱孩子。年轻人不能说他,但是叶卫军和他提过很多次,他自己也提醒自己要注意,但每回总被聪聪缠得破功。
玉米收回来,宋衍又领着孩子们剥玉米,西南气温不高,摘回来的玉米棒子虽然外壳全部枯黄了,但上面还有水分,不好撕。宋衍就用刀在玉米棒子头那里砍一刀,几个孩子只要轻轻以撕,就能剥下来。
这个时节不仅大人辛苦,孩子也很辛苦。
缺班费的事情不仅明珠中学有,这周围镇上的其它学校也一样,那怎么办呢?老师想出的办法就是带着全班同学给家境好的农民们撕玉米,一个班去一天,能挣到十来块的班费。
城里的孩子不知道乡村孩子的辛苦,宋玉安也是去挖人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他们还要时不时的上山砍柴给食堂使用,要挑粪给学校菜地施肥,浇水。
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食堂,住校生要背着炉子,米粮,蔬菜,柴火,下课了就在学校找个角落自己生活做饭。
这不能怪学校,更不能怪老师,一切都只是因为国家太穷。宋玉安一次次的跑满洲里,免费给叶维国淘东西,也有一部分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早日不要这么辛苦。
毕竟宝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明珠中学又能招收多少学生呢?
因为这些种种,所以去年招收的学生回村宣传明珠中学的种种福利以后,明珠中学今年才会有那么多人报考。
但宋玉安认为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每天宋衍都会带着孩子们做些事情,剥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赵刚来找宋玉安。
“罐头厂这边,下个月竣工了。”
事实上主建筑已经全部弄好了,装修都做好了,现在是在排水排电和处理一些细节。现在可没有专业的电工水工,一个工程队都是全能的,什么都帮你负责好了。
“我明天出去看看,政府那边怎么样了?”
“上个星期就已经全部搬迁完成了,我派了一部分人过去帮忙拆房子。”
其实也不用怎么拆,现在人没有后世那么多心眼,听政府说搬迁了给新的楼房住,一家家开心的跟什么似的。
现在什么都缺,所以他们搬家以后,也没有放弃房子,很多人拿到钱以后,自个儿拎着大锤就把房子给拆了,瓦片,木头,砖头那都是还可以再使用的嘛。
赵刚过去了以后,也默许了他们的行为,盖楼房用不到这些东西,若是他来拆,那还得找人来运走,拆房子的时间,工钱加上运输费,不是这点破烂比得上的。
既然他们愿意干,何乐而不为。
“嗯,等着罐头厂完工了,立马拉那边开工去,何耀宗那小子肯定等着急了。”
既然完工了,那招工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宋玉安算了一下现在的机器,如果24小时开工,两班倒的话,生产线上可以招80人,加上装箱的,卸货的,宋玉安打算招收130人。
原材料不怕,现在养猪养鸡的多起来了,到处都可以收购。
明珠罐头厂要招工的消息一传出去,看着那福利,整个夏县都沸腾了,虽然这是私人厂子,但是人家待遇好啊。
特别是女同志们,因为女工和男工的招收比例是三比一呢。
湖东村也有不少人在打听这件事情。
“叶二伯,你说这乡里乡亲的,宋知青咋就不多照顾照顾我们村呢,村里可是有大把的姑娘小伙子没工作呢。”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种地就是再有钱,那也没有进城当工人有出息。
“咋没照顾,你家孩子在哪上的学?花一分钱没有?别忘了你们自己可是收了这学校基地的钱呢!我女婿自个儿花钱从你们手里买地,再花钱辛辛苦苦把学校盖起来,最后免费给你们的孩子上学。都这样了你还好意思说我女婿不照顾村里,脸呢?”
提起这事儿,这话确实就接不下去了,哪怕脸皮再厚的人也不敢说宋玉安不照顾村里。
只是心里又实在是不愿放弃,只得挤出一句。
“那上学和当工人能一样吗?一个是尽造钱,一个是挣钱呢!”
“怎么不一样了,就知道招工招工,没问问招工条件吗?没文化不识字的,厂里一个都不要。
知道这是为啥吗?安子那机器可是从老毛子那里弄回来的,上头还有外文呢,听说他叫人给翻译过来贴上去了,可你要是不识字,说明书给你又有啥用?天天跟你们说读书的重要性,到最后还是只记着读书花钱。
也不看看现在国家单位厂子招工,你见哪家还收高中以下的学历。”
叶卫军一番话到底还是有人听得进去的,以前他们确实是觉得孩子上学花钱,还影响干活,没见前几年那些教授都住牛棚了吗?读书能有什么用!要不是冲着免费,还有宋玉安的面子,真不想把孩子送去学校耽误事。
但现在,社会好像真的不一样了,想一想,以前干苦力的厂子招人是不看你识字不识字的,就这两年,真像叶卫军说得那样,你不识字,人家都不要你。
趁着这个大家都意识到了识字重要性的热潮,宋玉安和何耀宗又搞出来一项利国利民的活动。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