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2 / 2)
他还一度删光了自己微博账号上的所有动态。
很后来的后来,边忱才知道二零一七年四月份那段时间他在忙些什么。
不过也没太大的关系,她还是可以在他每一次出现在公开的网络平台时准时“捉到”他,并且还乐此不彼。
她认真阅读他的随笔,从他的文字里观望他的心情,在他偶尔的日常分享里补全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她超级认真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发给他,不管他到底看到了还是没看到。
很明显的,边忱看得出来,随笔里的张饮修会照顾到读者的角度,分享的东西都是比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而且在犀利言语中注入了些许温情。
他在随笔里是比较具象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不像他在中长篇小说里那样,时而尖锐地指出周遭世界的病态,时而孤独地尽情倾泻隐秘的内心世界,时而极尽嘲讽地以自我剖析为起点去剖析生活里的所有。
边忱简直沉迷于他的每一面。
他让她认识到,最接近“自在”这一状态的人,不是那些在世俗意义上光鲜亮丽的人,而是有能力做到圆融的人。
——他可以游走于每一个层面而不暴露自己的其他层面。
——他能够决定什么可以影响到自己,什么不可以影响到自己。
——他就像个狡猾的游戏者,永远掌握着对自我和游戏规则的主动权。
以至于世人永远无法猜透,他的底牌和真实资本到底有多少。
边忱把这几句对他的认知写在日记本上,拍照,然后在他发完当晚的随笔后,发在他的公众号后台。
插曲二:
某年某月某日,边忱举着自己大学时的日记本,躺在沙发上,脑袋枕在他腿上,读日记给他听。
读到以前对他的认知:“……你让我认识到,最接近“自在”这一状态的人,不是那些在世俗意义上光鲜亮丽的人,而是、而是……”
正当边忱愣巴巴地盯着日记本上自己写下的那句话不敢念下去时,张饮修毫不留情地帮她念出来:“而是有能力做到圆润的人。”
边忱:“……”
完儿了,没脸了,跪了跪了!能不能让她直接变成水滴蒸发掉呀!
“一个能把‘圆融’写成‘圆润’的女生…”张饮修扔下手里的书本,低头凑近她的脸颊,“我当时挺好奇的,她写日记时到底在想些什么才能写出这么一个天差地别的错别字?”
“想……想你来着。”
第9章 zyx
六一儿童节,“天才”给张饮修写“情书”,录音频;
七八月暑假,她们每天晚上都在晋江等他更新《不夜城》;
七夕前一天,“天才”集齐自己的唇印送给他,形式各样;
他十月生日,她们画出各自心中的张饮修,相当抽象,自己看着都笑倒。
边忱行走在这群人当中,把这些记忆一点点收编进她吵闹而平淡的日子里。
她们欢乐又文艺,张扬又克制,喧哗又安静,充实又满足。
在平行时空中一起往前走,谁都看不见谁,谁都碰不着谁,却又彼此感受着对方。
他说要写几篇轻魔幻系列的长篇小说,边忱就开始反思,以前自己看待他文字的方式是不是太狭隘了?
他写这篇轻魔幻小说的时候,每一次更新的时间都被她们紧紧盯着,算着时差来判断他是不是又熬夜了。以至于一眼看过去,小说底下的留言区全是催他睡觉的。
边忱只在官博小姐姐那里见过他的半身照,真的只是半身,纯白衬衣黑色长裤,禁欲而勾人,但不见五官。
没关系,这一点也不影响张饮修在她心中的完美外貌,尽管她根本没见过他。这叫心理学上叫“粉丝滤镜”。
有好些早期的真爱读者见过他流传在网络上的年少旧照片,还有几位“天才”有幸见过他真人,但大家都特别有默契,从来不会私传他的照片。
边忱听闻,若是站在他面前,人会不自觉地怂。
她本来不太相信的,心想哪有气场那么强的人?
后来嘛……膝盖疼。
边忱至今不知道他确切的年龄和职业,只了解到他应该不超过三十岁,工作与投资相关。
边忱不清楚他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信息,只知道他现居德国,身边称得上家人的只有容姨。
他蔑视学校教育,也很少提到学校经历。还自嘲自己学的专业是挖掘机,专注挖土一百年。
他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写进小说里充当叙事的背景,而非主线。所以,假如对他一点都不了解的话,虽然不会影响阅读,却也读不到他想表达的东西。
但即使如此,边忱还是理不清他的成长历程。因为他狡猾地打乱了每一篇小说里的时间线,随意根据剧情需要调整。旁人若要动手理起来的话,简直是一团乱麻,自相矛盾。
她当然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不想被网络读者过多地关注到他文字之外的东西。
他只是需要结合个人经历来表达,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清二白地写出来,作秀展览一般。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