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褚生叩阙(1 / 2)

加入书签

太阳渐渐落山了,天色暗了下来,宫门外的太学生还没有散去,不过数量减少了大半。

因为从早到晚在外面坐了一天,没有饮食,有人身体已经顶不住了,坐在那儿东倒西歪,有的干脆躺在地上。可是很多人还是直直地坐在那儿,不肯失仪,因为他们的老师就在前面。

卓茂和伏湛面对着学生跪坐,两人都坐得端端正正,他们在外面陪了一天,劝走了许多学子,现在话也说尽了,还有数百人不肯走,非要得到皇帝赦免的诏令。

卓茂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体力好,早就已经受不住了,可是还在咬牙坚持。作为一个大儒,还要注意仪态,不能坐得歪斜,真是苦不堪言。

儒生虽然闹事不讲理,但还是讲礼的,对于曾经教授过他们的卓茂和伏湛,有着发自心底的尊重。有几个学生甚至跪伏在两人身前,恳求道:“夫子请回吧!学生们谨遵师训,不无理吵闹,只是在此等待陛下的赦令,您的身体要紧,不要再在外面受风寒了。”

卓茂闭着眼睛,对学生们的哀恳理也不理。伏湛却厉声喝道:“尔等若是谨遵师训,就不该在此聚集,目无君父,不守臣礼!尔等若是谨遵师训,就该立时散去,也免得卓夫子偌大年纪,还在此受风霜之苦!”

一个学生伏地泣道:“可我等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欧阳夫子受死,不能任由尚书失传,从此成为绝学!”

伏湛道:“欧阳公之事,自有国家法度,非尔等所应问也。至于尚书之学,始皇帝焚天下之书,文脉几乎断绝,先祖尚能传下尚书,如今尚书之学风行天下,学之者不知凡几,岂能因一人之故而废绝?”

其实伏湛便是再造尚书的伏生之后,伏氏也因此成为东武大族,只是伏湛的父亲伏理师从匡衡学习《齐诗》,学得非常好,著名当世,并以《诗》授汉成帝,伏湛便子承父业,以传《齐诗》为主了。

太学生说欧阳歙一死尚书便会断绝,委实是有些夸张了。不说欧阳歙的弟子曹曾等人学问精深,已开始在传经,就是在欧阳氏之外,天下学尚书的也很多,欧阳氏也只是其中一家之学。就今文尚书来说,大小夏侯也各有家学。即便他欧阳氏衰落,也会有其他家兴起。经这种东西,各家都各有各的解释,各有各的传法,也免不了夹带私货,只是看谁带得好,能让人认同了。

太学生们为欧阳歙请命,目的也没有嘴里说的那么单纯,他们大部分是学欧阳氏尚书的,要以经仕进,除了真正地关心学问之外,恐怕也担心因欧阳歙之死,而使欧阳氏尚书衰落,影响到他们的仕进。

但是这种话太学生不会说,卓茂、伏湛等人也不会讲,甚至连刘秀也不会提,大家还没有撕破脸,都留着脸面罢了。

太学生们在宫门外守了一天,若是没有卓茂和伏湛苦劝,可能早就大闹起来。到了傍晚,这些又渴又饿又累的年轻人耐不住了,开始吵嚷起来,有十几个人聚成一堆,大叫道:“就这么干等着,要等到什么时候?我等入宫去,请陛下亲自答复!”

他们带头向前走去,自然有人随后跟上,一时太学生喧哗着,大有要强行闯宫的势头。

伏湛一见急了,连忙站起,厉声喝道:“尔等意欲何为?眼中还有君父,还有朝廷法度吗?都坐回去!”

可是情绪愤激的学生们已经听不进去他的话了,他们已经听了一天,再好的话也听腻了。有的相对老实的还在原地坐着不动,可有百余人已经冲上来,要强行闯宫了。

忽然一个苍老嘶哑的嗓音响起,“汝曹若要叩阙闯宫,便从老夫的身上踏过去!”

白发苍苍的卓茂跪坐在前面,眼睛依旧闭着,身子却像是一尊石像,笔直挺拔,纹丝不动。他苍老瘦弱的身躯沐浴着夕阳,从上到下散发出光辉,看起来无比坚定,又充满了圣洁之感。

太学生们被震住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垂垂老者竟然如此坚定,充满力量,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闭上了嘴,默默地看着,太学生们又想向前,又不敢向前,一时竟僵在当地。

但是几百号人中,总有那么几个楞头青,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拦不得挡不住。两个自髡剔的光头冲了上来,不顾卓茂和伏湛的阻拦,直接向宫门冲去。

这一下子秩序全乱了,有了带头的,众人也蜂拥而上,几十个人跟在两人后头,吵闹着向前拥挤,现场陷入混乱,你推我我推你,有的人甚至被挤倒在地上。

宫门的卫士忙上前阻拦,却没有接到可以动手的旨意,不敢擅动兵器,只是把戟矛横在身前,尽力向外推搡,试图把太学生们推回去。

这种对抗的举动反而激起了学子们的野性,太学生们也顾不得儒生的体面,都大喊着,奋力向前推挤,推得卫士们连连后退。

那个光头学子褚生趁乱突破了防线,直冲到宫门前,举手在门上大力地拍击着,咚咚的声响好像是向建武皇帝发起挑战的鼓声,让卓茂和伏湛面上失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