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韩王将薨(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章韩王将薨

不去提这黎将军如此冲破重重关卡。才能到了凌州求援。

其实这一件事情,即便不去做,一两个月之内,凌州也会得到这里的消息。

毕竟爪哇与凌州商业往来还是有的,特别是爪哇岛乃是南洋各群岛之中,少有的粮食产地。

单单说韩王世子在马道南的辅佐之下,稳定军心,十五六岁的年纪之中,披上有自己体重一半的铠甲,在侍卫的簇拥之下,巡城。

韩王城的选址,是精心挑选的。

等上城墙之外,却见居高临下,四野一揽无余,视线最北方,就是大海。再往南就是港口。而港口与城池之间,还是有一些距离,有一条人工河相连。

而周围都是耕地。

如果往南看的话,却被层层的山峦遮挡住了视线。

这也是南洋各地的农业产业的特点,一般来说都是沿海的山间小块平原。

韩王城的选址就在这一笑块平原的核心地带,如果将这些地方的土地全部开垦了,将要数十万亩之多,再加上气候湿润,一年数熟,还有火山灰作为肥料。

恐怕产量之高,还在江南府县之上。

只是,而今的一切都被无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聚集过来的土著民所破坏了。

依附在韩王城外的土民的房子,都是用竹子与棕树叶子建筑出来的,也就是用竹子,或者其他树木搭建一个架子,然后用这些棕树叶子从四面铺陈在一起。

因为这里没有冬天的概念,更不用考虑什么保暖的措施。

这样的高脚楼,最下层是用来排水,养牲畜,上面才住人。

特别容易修建,也特别容易搬迁。

不过,此刻这些建筑,全部被填平了。

无数土著人在韩王城数里之外,安营扎寨。

只是他们军队战斗能力相当差,这种差劲,就反应在安营扎寨之上,如果乍一看,看着些人黑压压一大片。人多势众。

但是细细一看,就会发现。

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秩序可言,几乎是这一团,那一坨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军队在陆战之上,对南洋各国的军队,从来是无往而不利。

并非南洋百姓民风软弱。其实恰恰相反,在南洋贵族之中,还是相当有尚武精神,甚至还有一些国家保留决斗的传统。

不能不说不尚武。

也不是南洋军队对大明军队有武器代差。

南洋各地最善于拿来主义。安南就有制造火器的能力,南洋各国有的有,有的没有,但是他们军队之中火器数量不少。

或许没有重炮,这种杀手锏,但是一般火器从来不缺。

而大明与南洋各国军队战斗阵战的时候,一般也用不上重炮。重炮运输太难了一点。

最重要的是国家结构上的问题。

南洋各国是一个贵族世界,国王任命的每一个官员大多都是贵族出身。而贵族们最大的财产,并不是金银,并不是粮食,并不是土地。

而是人口。

总体上来说,整个东南亚在这个时代,也不过二三千万人左右。其中安南就有几百万人之多,分散到其余各国,即便是大国,也不过几百万的弟子。

国王征召贵族从征,贵族会将麾下所有的男丁都拉上。这也是各国人口这么少,却能动则几十万大军的原因。

南洋的军队,几乎等于南洋各地的成年男丁。

虽然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说成奴隶关系,虽然这个关系比绝对意义上的奴隶关系有一些宽松。

所以,南洋各国之间的征战与大明印象之中的战斗,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南洋各国打仗,一般是两边动员数万大军,然后旁观双方国王挑选出来的数千精锐战斗,甚至贵族们的单挑。

这种战斗模式比中国春秋战国之后稍稍先进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