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极光(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在,北海南岸纵马一番,朱祁镇也觉得心旷神怡。他对石彪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吗?”

石彪说道:“臣不知。”

朱祁镇笑道:“父皇去的早,朕几乎是措不及防,就位居九五。当是时也,大明西至哈密,东至辽东,南到南海,北不过是九边而已,朕奋力五十年,大明在朕手中,几乎扩大了一倍的土地。西至伊犁,东至长崎,甚至东南最远之处,已经在爪哇之东,北至此地,西南新定缅甸。是大明前所未有之盛。只是朕都看不了了,也不可能看到了。”

南洋地区情况复杂,再加上海上风险,群臣都不可能允许,至于去伊犁?更不可能。

朱祁镇根本不能对伊王有特别的关注,他去伊犁,对伊王本身并不好。

而北海就是朱祁镇唯一能去的地方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况且,此地从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患,臣自觉登基以来第一大功,就是北征草原,列郡漠北。此乃朕第一大功,朕总要来看看吧。”

很多人说,人老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特征。

比如不关注具体事务,反而关注于身后名声,历史地位,后人评价等等。

朱祁镇也是如此。

朱祁镇也知道,他在内政上的很多措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甚至他去世之后,恐怕要好一阵子争斗,朱祁镇的身后名,恐怕有何多争议。只有当关于这些利益相关方,一一跟随朱祁镇走进历史,成为历史的一个剪影,朱祁镇的身后名大抵才有一个盖棺论定的评价。

朱祁镇估计,他最没有争议的功绩,就是开疆扩土了。

所以他心中一直有这执念,想要来这里,大明最北方看看。

石彪说道:“陛下之功,列代先帝大有不及,如果宣宗皇帝地下有知的话,也足以慰藉平生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游览北海之后,朱祁镇顺便令跟随的翰林写碑文一篇,刻在北海之畔。也算是为后世子孙,有史以来留一个证据,却不知道后世有没有不肖子孙,将这里给丢了。

当天夜里,似乎是为了来迎接朱祁镇。

北方的天空之中,五彩斑斓,似乎有一支巨大的手,将无数的颜色洒在天空之中,来回涂抹,将整个天空都渲染得无比绚烂。

朱祁镇都看待了。

说实话,朱祁镇两辈子也是第一次看见极光。他虽然知道,这极光不过是地球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射线,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的结果。但是依然被这种大自然的瑰丽所震撼。

一时间,在大自然的奇迹之前,朱祁镇一时间都默然了。

想来,他不来到这个时代,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他来到这个世界,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

纵然没有他,中华民族经历多少年磨砺,终究能站立在世界之巅。

纵然有了他,地球是太空之中一颗砂砾而已。

人,总是高看自己,人类也喜欢抬高自己。

其实,人改变不了什么,人类也改变不了什么。

朱祁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或许在很多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可以打写特写,但是在宇宙星空面前,有什么好说的?

朱祁镇只觉的心头一松,或许是自己的开解自己。

他虽然决定将位置传给太子,自己退下来,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对权力有深深的不舍。

毕竟掌控数十年的生杀大权,说放下就放下,谈何容易?即便朱祁镇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正确并不代表情愿。

此刻他心中却有一丝丝的释然了。

戴上王冠,如果要承其重,但是摘下王冠,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朱祁镇在极光之下,轻轻一笑,心中的块垒,也同这极光融在夜空之中。

左右大臣见此,纷纷恭喜道:“陛下圣德,天降异像,请立碑以记。”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这样的事情偶尔一用,也能鼓舞人心士气。说道:“准。”

于是乎,在《高宗皇帝本纪》之中,就有这一段话:“正统五十二年,高宗北巡,出东北,过龙城,到北海,当夜,见五色之光,旋于天穹,见于北辰之见,或云:高宗治政五十年,兵威镇于六合之内,斗米十钱,内外库积累银四千万石,粮六千万石,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不胜也,天地有感,降此瑞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