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逛太湖二(2 / 2)

加入书签

太湖三白,是指中国太湖的三种河鲜类特产——白鱼、银鱼和白虾。由于其色泽均呈白色,因而称为“太湖三白”。

锡州市的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就是用这三样作为招牌食材。

利用太湖三白所制作之菜肴的选料,极为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适合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

在这太湖边的宾馆里品尝如此佳肴,到也算得是对上了路。

“好啦,好啦。我们就两个人,哪能吃得了这么多的菜。”叶小龙一看不好,连忙出手拉住了陶芳手中的笔。

听到劝说,陶芳意犹未尽的说:“我还没点几个菜,怎么就说吃不下了哩。”

“芳姐,我们不是要在这儿玩几天嘛,那我们明天再点,不也一样嘛。”叶小龙劝说道。

“嗯,有道理。听你的,我们就在这儿把锡州菜都吃上一遍再走。”

话是这么一个说法,陶芳又点了一道梁溪脆鳝和一道镜箱豆腐,这才算是放下笔来。

她意犹未尽的将手中菜单递到服务员手中,又吩咐说:“再给咱们来上一箱太湖啤酒。”

“好,请稍等。”服务员应了一声,转身走人。

没等服务员动步,陶芳又关照道:“记住,我们要今天产的啤酒。”

“放心,我们宾馆从来就不提供隔天的啤酒。”服务员微笑着解释说。

到底是大宾馆,菜肴很快就送了上来。第一道菜就是梁溪脆鳝,又名锡州脆鳝。

梁溪脆鳝由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外观酱褐色,乌光发亮,口味甜中带成,松脆适口,即使保存几天,也不致发软。

叶小龙捡了一块送到口边一尝,立即称赞了起来:“不错,口感松脆,味浓汁酸。除了浇汁以外,到是和我们店里的油炸黄鳝,有着一种异曲同工的感觉。”

听到这么一说,陶芳也捡了一块送到嘴边,慢慢地品尝起来。

过了一会,这才点头说:“小龙,你说得不错,确实是既脆又酥。”

说话之后,没有听到回答,陶芳抬头一看,叶小龙正痴痴地看着自己。

“小龙,你在干嘛呀。”陶芳嗔怪了一句说。

本来正在注意陶芳那红唇轻咬脆鳝的叶小龙,听到如此一问,有些赧颜的笑了一笑。

赶忙伸手取过啤酒瓶,急中生智道:“芳姐,我给你斟酒。”

陶芳哪会不知道叶小龙犯痴的原因,甜甜一笑道:“谢谢你喽。”

叶小龙也不解释,帮着二人把酒杯斟好酒,举杯说:“芳姐,我祝你青春常在,笑口常开。”

“还是小龙最乖。”陶芳举起酒杯,与叶小龙的酒杯轻轻碰了一下,浅饮了一口。

“芳姐,这酒不错,很新鲜。”叶小龙一仰脖子,就将酒给喝了下去。

“那是当然。如果到了锡州市,还喝不到新鲜的啤酒,那不是让人笑话嘛。”陶芳经常到外地出差,自然知道这些事情。

二人说话的时候,一道“银鱼羹”就给送了上来。

叶小龙用勺子先给陶芳捞了一碗,这才给自己也盛了一碗。他不急着品尝,而是静静的观看了起来。

只见碗中的银鱼,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看到这样的外形,这才意识到叫“银鱼”的原因。

“小龙,这银鱼也是有典故的。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

这银鱼不但是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介绍起这些食文化,陶芳是信手拈来。

叶小龙除了听,就是点头。如果不是陶芳的提醒,差点都忘记品尝银鱼的事。

吃下碗中的银鱼羹之后,叶小龙的眼睛又盯上了一盘太湖白虾。

白虾又名太湖秀丽长臂虾,俗称“水晶虾”(白泥虾),太湖著名水产。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

陶芳介绍说:“小龙,你尝尝这太湖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最是让人喜爱。这太湖白虾有一个特点,就是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是白色。”

说话的时候,陶芳子捞了一勺子白虾送到叶小龙跟前的盘子里。叶小龙的动作也不慢,也给陶芳捞了一勺子。

二人相视一笑,静静的品尝了起来。过了好大一会,叶小龙这才赞了一句说:“这虾好生鲜美。”

陶芳翘了一下嘴角,好象是在说“我会哄你嘛”。

她的嘴上虽然没有说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一抓勺子,又给叶小龙捞了一勺子白虾。

“芳姐,你也吃嘛,别光顾着给我捞白虾。”叶小龙抗议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