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心遗事(1 / 2)

加入书签

永嘉十三年二月,杨固检病重。

他为仅剩的儿子做下的布置,到底还太薄弱。如果日后贤妃不肯还政于新帝,只怕儿子要一直被她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然而朝堂上,如今能让他信任的人不多,而信任之人,可以拿来当顾命大臣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只有内廷的掌印太监卢清之,可以放心托付。

然而他毕竟只是个宦官,又从不肯对朝政表达自己的半分见解,便是把新帝托给了他,恐怕也无济于事。

杨固检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叫来卢清之和陈端,嘱咐了又嘱咐。待实在没话说了,他便命人去召贤妃和二皇子来。

二皇子已经跑得很稳当了,进了内室,便扑到床边,在奶娘的示意下行了个不规整的礼,唤道:“父亲。”

大概是人之将死,看着自己不太喜欢的人,便也多了几分特殊的感情。

杨固检摸着他剃光的青头皮,难得地笑了笑,说道:“好孩子,下去玩吧。”

二皇子不太愿意,朱莹已从后头走了过来,说:“去玩吧。”

她说话并不严厉,二皇子却再不敢赖在床前,在宫人们的簇拥下离开了。

杨固检长久地望着他的背影,叹口气,道:“以后便要劳累你了。”

朱莹笑了笑。宫人搬来小凳,请她坐下了。

“妾身不觉得辛苦。”朱莹道。

其实怎么能说不辛苦呢,她累得很。

西厂关门大吉以后,职权移给了东厂。

江月做事很细致,手下人刺探消息几乎无孔不入,每日递来的东西,她偶尔的闲暇时候,会翻看一下,十次里头总有个七八次,能看到民间对她的评价。

她不在意史书上流传的名声,甚至不在意士大夫口中的议论,唯独对百姓的话语,不能不放在心上。

王咏去了良都皇陵闲居后,那些关于她勾结宦官,意图乱政的歌谣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骂名。

每到看见这些言语时,她便会觉得疲惫,从身上一直弥漫进心里。

杨固检沉默片刻,说道:“你以后,要好好对待新帝,为他寻最好的先生,还要教导他处理政务。”

朱莹淡淡地说:“圣上放心就是了,这些妾身都明白。”

这不是明白不明白的问题,杨固检想。

他的叹息声几不可闻,说道:“你厌恶这个孩子。”

朱莹双眼描摹着锦被上的花纹,说:“妾身找不到不厌恶他的理由。”

或许是因她第一次这般明说了自己的态度,杨固检一时语塞。他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道:“朕不求你对他多尽心尽力,只要你把该给的都给他。”

朱莹回他:“是。”

杨固检又道:“待他成人,便叫他亲政吧。”

这回朱莹没有立刻回答,她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如果他当得起。”

杨固检面色微微变了,朱莹看在眼里。

她没有改口,甚至有些轻松地道:“该让他学的,妾身必然竭力教会他,如若他争气,叫他提前亲政也不是不可,若是不争气,妾身也不会放任他毁了大齐。”

这也算得上承诺了,杨固检沉寂许久,说:“朕知道了。”

他道:“你下去吧,把二皇子叫进来,朕有话对他说。”

奶娘抱着二皇子进了屋,然后又和朱莹一同退到外头。

没过多长时间,里头宫人们便呼唤朱莹入内。

她怔了片刻,忽然失笑。

是了,杨本影不过是个两三岁的孩子罢了,皇帝能有多高深的话给他讲?只怕说了也记不住。

大概,也就是让他好生学习,尽早成才的话吧。

她走进去,二皇子看见她,立刻站得笔挺。杨固检道:“他就托付给你了。”

·

永嘉十三年三月初三,皇帝驾崩,享太庙,为景宗皇帝,谥曰孝恭。

四月初,杨本影登基,封景宗皇后后常氏为太后,贤妃朱氏为太妃,除柳贵妃暂居宫内抚育皇女外,其余先帝妃嫔,俱都迁往随都行宫安置。

大齐的皇陵不在崇京,而在立国时的国都那里。

新皇帝如今虽只是个摆设,不能理政,按旧例,却不必亲往送灵,由宗亲代劳。

护送景宗的队伍与护送妃嫔的队伍一同出了京城,然后向相背的两个方向离去,声势浩大得很,仪仗蜿蜒近百里,一眼望不到边。

杨本影在宫人的簇拥下站在城头,他个子矮小,眼前只有“高不可攀”的墙。正着急时,朱太妃缓慢地登上了城楼,看他一眼,忽而弯腰抱起了他。

杨本影瞧见了那不寻常的仪仗。孩子的直觉告诉他,他已经失去了很重要的人。

可他对死亡的含义并不清楚,懵懵懂懂地望着,好半天才问道:“阿娘,父亲不回来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