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2)

加入书签

”凶手是出于什么理由这么残忍地杀害他们呢?”

“白小姐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吗?”

“凶手是否因为跟白小姐结仇才这样报复?”

“白小姐的丈夫是否跟人结仇?”

“白小姐是不是要为你丈夫和儿子的死负责?”

“凶手是不是本打算杀白小姐,你丈夫和儿子其实是替白小姐去死呢?”

…….

记者们充满恶意和刻薄的问题一个个地问出来,每一个人都想要弄一个独一无二语惊四座的报道头条。好几个记者都冲上来想要拦住苏碧曦,让她回答他们的问题,都恨不得手有几米长,把话筒举在最前面的位子。

从出居民楼到警车不过十米不到的距离,苏碧曦他们竟然走了近二十分钟。直到他们上警车,记者们还不断在试图冲破警察的拦阻。

护着苏碧曦的警员亲眼看见了现场的惨烈,也看见了苏碧曦刻骨的自责和忧伤,知晓内情的他们听见记者越来越恶意的揣测,一个接一个质疑苏碧曦的品性和人格,恨不得把苏碧曦说成是千夫所指的十恶不赦之徒,心里恨不得立时把真相说出来,却只得更快地护着苏碧曦离开这里。

而苏碧曦心里则不停冷笑。

当今的路人,一旦围观他人遭受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首先指责的竟然已经不是为恶者,而是质疑受害者是否自身不检点,做了什么错事才招来这样的伤害。

好比姑娘在地铁里遭到了猥亵的新闻,有的围观者会站出来说,是不是这个姑娘穿热裤超短裙。这么不检点的人,被猥亵是自找的。

同样的,苏碧曦一家如今受到了如此大的惨剧,夫死子亡,死得还是如此凄惨。围观者在惊惧的同时,就一定有人会觉得是苏碧曦一家自己的原因,才招来这么残忍的凶手。

这些人如此自我安慰的同时,下意识地回避了这样可怕惨案背后更为可怕的社会现实,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只是个别人自己行为不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只有当灾难真得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才能意识到,他们当初的恶意究竟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的伤害,承受这些恶意究竟是什么样的痛苦。

鉴于案件已经引起了广大的社会关注,龙城警察局当晚确认凶手为陈傅良,执行逮捕之后,召开了紧急新闻发布会,宣布凶手陈某已经捉拿归案,作案原因为凶手个人原因。只是凶手为未成年学生,不适合公布姓名及具体信息。

发言人在说完这一通话后,对记者们的问题均含糊其辞,便宣布发布会结束。

然而无孔不入的媒体仅仅过了一天,便知道了凶手是苏碧曦的学生。

苏碧曦第二天到学校请假,递交年假申请,以便处理后续事宜的时候,周围老师看她的眼神就不仅仅是同情了。

学校领导当场就同意了她的年假申请,并委婉地提出,可以给她一段更长的假期,等到事情处理完了,她再考虑是否回来上课。

这就等于让她自己提出辞职了。

一个老师出了这么大的事,无论老师本人是否无辜,学校都不愿意这样的新闻跟学校扯上关系,但是又不愿意背上辞退受害者家属的恶名,便让苏碧曦自己识相走人。

这本在苏碧曦的预料之中。

她安静地在同事们的慰问中拿走了自己的东西,递交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辞呈。

她在回家的路上去取了给丈夫孩子做的遗照,买了祭拜的物品,便回了家。

只是她没想到,等她到家门口的时候,迎接她的是毫不留情的一巴掌。

“你这个天杀的扫把星,都是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你把我的儿子还给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