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2)
“但愿吧。”王太后忽然有些感慨:“但愿赵太师的后辈子侄,终于有人娶着个尽如人意的媳妇,要不然兰庭也蹈父祖两代人的覆辄,就太让人扼腕了。”
“娘娘这样说……老奴倒是听说赵家三、四两位老爷和夫人也是相敬如宾呢,便是赵太师生前,对三、四两位儿媳也是十分满意的。”
“那两个都是杨氏所生吧?”王太后回忆着往事,又有了笑容:“我记得当年,先帝莫名其妙让我替赵太师从宫人中择个妾室,还说是赵大师自己的请求,我压根没信,以为先帝又在胡说八道呢,但想着先帝既然铁了心的要赐妾,少不得我替赵太师把把关,别送去个只会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的妖精,搅得赵氏一门也不得安宁,哪想到杨氏后来和你联系,还真是赵太师的主张。”
“是啊,便是杨氏的两个孩子娶妻,赵太师让她作主,她还特意询问了老奴的建议呢。”
“夫妻和睦是夫妻和睦,但庶子庶媳是无望宗主宗妇的,所以我那话里并没包含他们两对儿夫妻,就说赵江城吧,不管前头的朱氏,还是后头的小沈,都并非宗妇合适人选,就更不提江氏了……她这老婆子,一把岁数了比小沈还要头脑简单,瞧瞧和惠妃闹成啥样?小十多大点的孩子,硬生生被他们推上子夺储的战场,以为惠妃占着圣宠就能效仿先帝时的彭氏、申氏了?先帝那样荒唐的人,不是也没让彭氏、申氏得逞?今上还能比先帝更加荒唐不成?”
萧宫令也笑道:“先帝时若无娘娘扶持东宫,彭妃、申妃指不定就得逞了。”
“我的作用我自己有数,关键还是赵太师,外朝若没有他这么位定海神针,我光在内廷能起到什么功效?可惜啊,我和赵公里应外合了这些年,缘铿一面,硬是没见过他这定海神针的风仪。”
“都说赵大公子深肖祖父遗风。”
“所以我才好奇兰庭娶了个什么媳妇,你都不知道,当初我听说晋国公热情得很,铁了心要招兰庭为孙婿,真替兰庭捏一把汗。我可不是说明珠的不是啊,只那孩子也太板肃了,我看着她我都心里发憷,说话一丁点都不敢轻挑孟浪了,否则她一拉脸,我肯定会觉得为老不尊无地自容。”
萧宫令:……
“只不过明珠还真合适做太孙妃,她的性情错不了,板肃归板肃,品行心思却正!皇后这回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可惜高氏……”说到这里王太后紧紧蹙着眉头:“一门心思还要让高家女嫁进天家,今后宋国公府才能真正的权倾天下!”
“只要娘娘愿意在皇上面前说话……”
王太后摆了摆手:“我要说话,反而坏事了,寿康宫里的那位,如今可不和我一条心,非得和我对着干她才满意,没看着皇后从前儿往我这里来得勤快,她就能帮着高氏这孙媳妇刁难儿媳妇?我要是跟皇上一提明珠可为太孙妃,她就是寻死觅活也得搅和了这桩姻缘。”
萧宫令实在忍不住愤愤不平了:“张太后也真是……怎么不顾念着当年若不是娘娘庇护,她怕早就被彭妃、申妃迫害,怕是性命都保不住,如今仗着她才是皇上的生母,就敢处处针对娘娘。”
“你啊!”王太后戳了萧宫令一指头,倒一点没有怨气:“张氏虽则浅薄,好在心地并不恶毒,她也是那些年在这后宫里担惊受怕得狠了,大半辈子都忍气吞声如履薄冰的,好容易十月怀胎的亲骨肉贵为九五之尊,还不扬眉吐气,怕就真要憋屈得肠断呕血了,横竖我也好容易才得安乐,并不想再干预这些争权夺势的事儿,由得她享享太后尊威罢。”
“说来圣上遇见烦难事,也从不和寿康宫商量,反而是来慈宁宫请教娘娘时多。”
“这话可别再提了。”王太后叹息道:“当年要不是先帝闹得太不像样,当我乐意干预这些事体么?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也没什么挂碍,自管逍遥快活有什么不好?如今虽说未复盛世之治,好在是朝堂上不再那样的乌烟瘴气了,皇上是仁厚之君,也听得进许阁老、沈阁老等等重臣的谏言,朝堂上还有兰庭这样一批后起之秀,不需要我来指手划脚。如今我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替小五、小六寻个情投意合的媳妇,别的孙儿我也不大有余力管了,横竖都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呢。”
“是,娘娘确然应该颐养天年。”
“我只但愿皇后能琢磨通透了,别在这要紧关头再办蠢事,我要是她……干脆这回谏言圣上连太子妃也一齐处治了,太孙或许还能挽救。”
王太后说着说着眉目间便含带着杀伐决断的刚毅之气。
萧宫令不由一声长叹,心说娘娘到底还是心系着社稷国祚,毕竟是一国太后呢,哪能当真只顾自己清闲安乐,眼看着天家一团乱七八糟的骨肉相残呢?
------------
第232章 天子意图
春归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国太后慈宁宫主的猎奇对象,这个傍晚,她忽然才意识到自己从前疏忽的一点关键:“迳勿和陶镇抚是否交熟?当初迳勿处办汾阳王家一案时,也是动用了锦衣卫的人手,且这一回……陶大人竟然将圣令彻察的重案也对迳勿言而无讳……”
“祖父当年救过陶大人一命。”兰庭听春归结结巴巴的表达,已经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五年前因为我的指点,陶大人再度躲过一劫,并得高升。”
春归:……
五年前?她家夫君大人多大年纪?是她算错了么?难道不是年仅十二?
“皇上一直知道陶大人和太师府的交情,不过陶大人行事也很有分寸,比如上回王久贵一案,我借用了他的下属,他事后就向皇上毫无隐瞒禀明,这回向我泄露案情,也是得到了皇上的允准。”
听兰庭这样说,春归才轻轻松了口气。
东厂和锦衣卫实在名声在外,像她这样的平民百姓看来,简直比妖魔鬼怪更加可怕,所以就连她都知道厂卫办案严禁打探的戒律,实在担心兰庭和锦衣卫的这位镇抚使如此交好会留下后患无穷。
“可皇上为何会向你泄露案情呢?”
“皇上知道我为轩翥堂家主。”兰庭说道:“所以我在皇上眼中,绝不是普通的一届新科状元。”
“皇上想要知道的是轩翥堂赵氏一门,乃至于赵氏一门的门生故旧对于此案抱持的见解?”春归问。
兰庭很满意春归的敏锐:“皇上不愿废储,是以打心里就不愿相信此案和太孙有直接关联,但是皇上已经对宋国公府心上忌防,不过高家毕竟和太孙息息相关,皇上心中还有犹豫,这个时候就需要摸察朝野上下达官显贵的倾向,毕竟皇上并非先帝,甚少乾坤独断,更何况就连先帝,也不是全然听不进谏言。”
“可是,为何皇上不直接在朝会抑或廷议上垂询呢?”春归仍然有些迷糊。
“因为那样一来,就没有余地了。”兰庭十分有耐心同春归讲解朝堂上的规例
行则:“一旦举行朝议、廷议,就必须作出圣裁,皇上在还不能定夺之前,不会如此草率的召开朝议、廷议,比方皇上最终决意宽赦宋国公父子,那么在举行朝议、廷议之前,就会在人事任免有所改动,才能掌握主动权。”
春归有些明白了:“看来根本就不存在完全从谏如流的君主啊。”
“当然。”兰庭莞尔:“就像真正一心为公的官员也只是少数个别一样。”
“所以迳勿才会这么忙碌,意会太师府的门生故旧们此时稍安勿躁,切切不可提及废储之事?”春归觉得自己经此点拨仿佛又再通透许多。
“是。”兰庭挑着眉,笑意更深,也实在有些惊叹春归的一点即透,心说她若是个男子,混迹官场完全不在话下,说不定也能成为他的盟友,不过当然还是贤内助的关系更让兰庭庆幸,毕竟盟友易得,贤妻难求,赵大爷丝毫不觉得自己这是在沉湎女色。
“迳勿断定皇上这时未生易储之想,如果因为冯公一案牵连太孙,只能导致皇上连宋国公父子也一并保下,所以,不如单只针对宋国公府,先除这一祸害。”春归再接再励分析道。
“睿智。”兰庭完全不吝褒奖。
春归笑道:“迳勿这是在自赞吧,又不是我作的主张,不过是这才领会了你的意图。”
“虽则说没有太孙殿下允肯,宋国公府绝对不敢如此的胆大妄为,但他们也并非无辜,事实上如果不是宋国公父子以及太子妃的张狂野心,太孙殿下也不至于会行为这等恶劣的行径,宋国公府不是从犯,而为主谋,至于太孙……他的心性已经养成,就算宋国公府获罪,他也不会幡然悔悟,总有一日会把皇上待他的祖孙之情消磨怠尽,到那时,才可能真正动摇皇上的意念,认真考虑太孙是否具备一国之君的资质,说到底,皇上现在还未彻底绝望。”
春归颔首:“也就是说火候未到。”
春归并不知已故的孝德太子有多少丰功伟绩,她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太孙、宋国公府的无法无天,当然不希望君国社稷被这样一位是非不分
黑白颠倒的暴君继承,不过经这一番谈话,春归突然想起汾阳那桩旧案还没打听过施良行一党落得怎生收场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