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2章 都给我哭(2 / 2)
秦放歌古琴最初就是跟林宝卿学的,她家学渊源,父辈是属于京派的。这古琴的流派也是相当多,也都各有代表性的风格和作品。
但秦放歌自己才不会把自己拘泥于某个流派,在他看来,这其实也没那么必要。当然,这样的话,他要敢对学古琴的老一辈人讲的话,一准得被骂得狗血淋头。古琴这样的艺术,他们自己是特别重视流派传承的。
秦放歌这属于愣头青,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他好像也没打算管那么多。也没说去拜山头之类的,自己做自己的音乐就好。
他之前所创作的几首古琴曲,也都是有他自己的新想法和音乐风格在其中,和传统的曲目,有点格格不入的意味。但架不住观众们喜欢听呀!
这次秦放歌搞“古琴大师班”,也是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味。但他自己却是完全不慌,这下午的古琴大师班,搞得也是风生水起。反正他脸皮厚,不怕被骂,也早就被骂被黑习惯了。
而作为古琴“名门正派”的传人,林宝卿对此却是早就习以为常的,她可没老一辈人思想那么保守,要不然,也不会和好朋友一起组建锦瑟华年这样“新民族乐团”,并一直做下去。
而大部分观众们,最为期待的,就还是秦放歌布置课外作业,也是他“作品首秀”的时间。
但今天秦放歌似乎很尊重传统文化,并没有特别的标新立异。
所布置的课外作业,也都是他自己重新演绎的古琴名曲,为此,秦放歌也是难得的,有提前和大家说明。
大家对此也都表示理解,也实在是因为古琴作品,同样一首曲子,版本众多,不同流派,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版本流传下来。
秦放歌选择的,自然是他认为最好的版本,他少不得也是会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的。
他所演奏的第一首是,“《醉渔唱晚》。”
《醉渔唱晚》,中国古琴曲。此曲作者有唐代诗**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流”之说。《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现存古谱有多种版本,音乐学院的教学中,挑选何种版本,也是特别让老师们伤脑筋的事情。
至于林宝卿这样从小接受父辈熏陶的,自然是以父辈演奏的版本为主。
这会,秦放歌所演奏的版本,和现在其他版本有着不小的差别。
他在演奏之前,倒是没有进行焚香沐浴更衣这样的程序,但在演奏之时,却是完全沉浸到音乐中去。
这首曲子并不长,也就四分半钟的样子。
现场的观众们感受会更深刻,他们仿佛通过古琴声,看到了暮色苍茫之中醉渔哼唱渔歌的绝妙情景。
秦放歌的改编并非完全复古,也没办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凭什么你的演绎就是最符合古时候的版本?
但毋庸置疑的是,秦放歌的版本,在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是最为成功的。这也是他这个天才作曲家,最为拿手的。他是各种音乐风格都能驾驭得炉火纯青,这样古韵悠悠,意味深远的作品,通过他亲自演奏,也是深深的感染了音乐厅现场的观众们。
通过网络直播收看的观众们,也都是能感受到一二的。
这曲之后,秦放歌随后又是一曲古琴名曲新编,“《梅花三弄》。”
说起这梅花三弄,各种版本可就更多了!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而熟悉秦放歌作品的粉丝们都知道,他之前也是有讲此曲改编为钢琴版本。
而这次,秦放歌在古琴上演绎的《梅花三弄》,又会带给大家怎样的惊喜?
经过将近七分钟的演绎,秦放歌也将梅花的高洁品质,通过各种作曲手法和古琴演奏技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事实上,关于梅花的作品,秦放歌前两天就拿出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来,还附赠一首歌曲《红梅赞》。
他能演绎得好自己版本的“梅花三弄”,观众们也是一点都不觉得惊讶!
但惊喜还在后面,秦放歌报出的第三首曲目名字,让所有观众为之震撼,“《胡笳十八拍》!”
而在网络直播间里,弹幕更是刷着什么,“都给我哭!”
“手帕纸巾先准备好!”
“哥哥要不要这么拼啊!泪水都没有了!”
关于《胡笳十八拍》,大家多少都是有所了解的,这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着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