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突发(1 / 2)
一8月20日,中运会第二天。
“加油,加油!”苏祖在场边连连鼓掌。
400米的跑道上,正在进行的是男子组的400米复赛。苏祖目光随着跑动的人影不断移动,可以看得出处于第三道的张全山跑得非常不错。在转项针对400米训练后,提升的幅度很大。
复赛的这一圈400米基本都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只有在最后一个弯道被另外一名选手跟上,但两人在直线距离这一段一直在相持着。
苏祖距离的位置有些远,看不清到底是谁最先撞线,但从这组复赛的成绩来看,张全山进入决赛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果然还是要针对性的项目训练,成绩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苏祖感叹一声。
他在有系统在身,但成绩迅速增长的这个阶段还是在禾岛市训练。从力量专项提升,到各种跑动技巧节奏,有个教练一对一天天盯着你。
体校训练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基础性,大部分体校生进入体校开始从事的都是田径类项目,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分配专项,即便是短跑队,一群人都是在一起练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很多时候针对性训练还不够。三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而且由于人数多,教练员采取的都是统一的训练计划,完善的个人训练方案几乎没有。
在男子400米的复赛结束后,开始的是女子组的400米预赛和男子1500米决赛,之后就是苏祖报名参加的第二项——男子200米。
李志忠帮苏祖报名这个项目,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参赛适应大赛气氛为主,当然能出成绩是更好。选手的心态状态都是需要培养的,有些是大赛型选手,越是大赛越是表现出众。而有些则是训练时候猛得一塌糊涂,但一上赛场就腿软。
这种心态就需要不断的用大赛磨练,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是国内少有的七个大型运动会之一,规模级别上都不错,而且这个年纪顶尖的中学生,实力并不弱。
随着国内经济的整体上升,80、90的一代人身体素质都在跟着提升,简单的说,就是肉类蛋白质摄入量高了。
在一些爆发型和讲求天赋的项目上,中学生达到一线运动员的水平并不罕见,也因此中运会也很受各级省队、国家队的关注。毕竟这个年纪天赋好的话,可属性更强。
如果是在国外,这个阶段的高中生的平均实力水平可能还会更强。阶梯式的培训方式,往往有不少还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就被各自的教练或俱乐部带着开始参加各种大赛锻炼。
运动员还是要上运动场,埋头苦练的运动员有时候陷入长期的成绩停滞,或者无限的单调循环,很容易参赛疲惫厌倦,乃至造成训练不认真,竞技状态下滑,最后退役放弃。
在各种大赛比赛中,不断的学习,适应赛场,和强手过招,有了目标对手的刺激,能够更进一步的让年轻的队员有清晰的认识。
国内后来著名的百米短跑双雄,张培萌在苏炳添出现之前,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停滞在了10秒20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国内无敌手,和国外选手又有较大的差距。几度怀疑自己是是不是天赋到顶了。直到苏炳添的出现,一再刺激之下,才猛然觉醒,成绩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
200米的预赛,这一次苏祖收到的关注程度比100米复赛决赛时更要高出许多。毕竟刚刚破纪录跑出在国内短跑选手中也是一流成绩的10秒39,而且年纪还小,这就证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少的体工队都已经开始近距离观察接触,万一又是一个陈家全呢,这样的人不挖到自己的体工大队培养可是会遗憾终身的。
而且除了苏祖外,百米决赛的第二名,梁俊新所受到的关注一样不少,两个少年人在这个阶段国内的百米成绩,已经是极其耀眼的。
不过这一组的200米预赛,粤省梁俊新并没有报名参与,以至于不少想再看见两人高水平对决的场景无法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