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3节 中国式开花弹(1 / 2)
越说就越糊涂,不明白的事情不再讨论,两老贼边抽烟边喝茶,观赏我军巨炮轰击敌城情形。
须臾一枚巨弹,打在了城头上,然后弹片纷飞,猛烈四散,如天女散花一般,赢得吃瓜群众满堂喝彩。
吃瓜群众---真的是吃瓜的,现在没有进攻,负责警戒的第五军的官兵们坐在地上看开炮,边看边吃瓜。
中国的农民伯伯在苏丹地区种了超多的西瓜,通过海船运来,于是就给官兵们分润了,这西瓜是如此之多,平均每两人分一个大瓜来吃,于是大家就吃满嘴惹蚂蚁。
千万别小看西瓜供应,出国见惯世面的中国人很清楚,这世界上只有中国才能够供应大量的西瓜给中国人吃,别小看一个瓜,想让这么多中国人吃上瓜,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仅中国人种的瓜多,而且瓜甜,经历了中国人许多许多年的培育的中国西瓜是最甜的。
吃瓜群众享受着甜瓜,边看热闹,叫好不迭,而城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枚巨弹,穿过已经被打成一片残垣断壁的伊斯肯得仑城墙,落到了城里。
击中一座屋子后,一个惊人的场面出现了,炮弹迸裂,弹块四散,甚至还有大量的小弹丸象天女散花般飞射而出,挟着无坚不摧的动能,摧毁了屋子,并且杀伤躲避不及的人员。
屋子崩塌了,满身血污的人员躺在地上惨叫不止。
接下来的数枚炮弹都是如此,杀伤力以炮弹为半径,笼罩着二十米的范围,在杀伤半径内,墙塌人倒,无法可抵,给城内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开花弹!
这种爆破弹靠的不是化学能而是动能去杀伤敌人,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17世纪的炮弹主力是实心弹,实际上就是用一个硬东西去砸人,杀伤力真心讲不咋地,得看运气,有时两艘战列舰对砸了半天,谁都砸不烂谁,各自归家吃饭。
海战中除了实心弹,还有链弹以及霰弹,说来说去都是实心弹的变种而已。
至于开花弹,即火药爆破弹,早期的开花弹非常难操作而且危险,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是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
应长度,开炮前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发射。
它的缺点非常多,不但不安全,并且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加工起来可谓费时费料,不但中国人不喜欢用,就连西方军队也不普遍装备。中国人装备最多的是实心炮弹,其次是散弹,两者a加起来约占弹药配给和总量的90%以上了,还有一些则是链弹。
用得较多的飞雷炮,那是打面的攻击,打点不易准,且射程太近,有时甚至会被风倒吹回来。
中国人另辟蹊径,他们先将圆石砸碎,然后用鱼胶、糯米汁等重新沾合成一个圆石,这样,在发射后砸地时会因力的作用而崩碎,从而杀伤敌人。
↑返回顶部↑